■李偉
縣級劇團的現狀與發展
■李偉
作為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縣級專業劇團在農村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它們扎根于鄉土,接軌于時代,占領著農村舞臺。就目前文化大環境下縣級劇團的現狀與發展我想談點個人的看法。
談起劇團的現狀我的感受:一是激動,二是寒心。
之所以激動,是因為縣級劇團的演出有兩大特點:一是所選劇目主題思想積極;二是演出唱、念、做、打俱佳,備受觀眾歡迎。如我團演出的大型現代戲《雙擁情》,已被中央電視臺錄制向全國播放。它反映了在新時期內如何開展好“雙擁”工作,共建軍民關系,同創致富之路的典范,被廣大觀眾所稱道。
現代戲《黑牛打工》它以當今社會頗為關注的城市弱勢群體農民工生活為題材,生動地反映了黨和政府對農民工的關心和愛護。難怪觀眾感嘆:“有政府的關心支持,往后出外打工就踏實多了。”現代戲《劉之章》為農民觀眾塑造了可親、可敬、可歌、可泣的當地基層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形象,博得了很多村民的連連稱贊:“有這樣的好支書,還愁過不上富日子。”《香魂女》反映緩解了農村婆媳關系。《清風亭》感動了那些農村的不孝子孫……,顯而易見,劇團的演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改變著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間接或直接地幫助農民消除愚昧、崇尚科學。同時也在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力流汗、推波助瀾。這都說明縣級劇團是傳播“先進文化”最有力的生力軍。
之所以寒心,是因為縣級劇團奉獻太多,而待遇太差。大家都知道,縣級劇團為占領農村文化陣地,豐富和活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常年活躍在基層,付出了讓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就我團現狀而言,我們每年演出場次在一百五十余場以上。而人均工資卻在四百到五百之間,除去每月上交勞動保險金,每人每月只能領取幾十元的工資。即便是這樣,我們無論盛夏酷暑,還是三九嚴冬,都照樣活躍在農村,一絲不茍地為農民群眾演出。說實話,縣級劇團的生存現狀,真的不容樂觀,實在令人擔憂。
“激動”、“寒心”之余,渴望政府職能部門盡快出臺“政策”,催生、激活縣級劇團,使其重獲生機活力。
置身困境中的縣級劇團,欲要走出困境,先得弄清產生困境的原因。我認為縣級劇團的生存困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而許多看似屬于外部原因,細追究起來。無不與“內部原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一.優秀人才的嚴重流失,現有人才的青黃不接。這是直接影響縣級劇團的藝術水平和演出質量提高的問題之一。它嚴重制約著縣級劇團的生存和發展。多數縣級劇團都是多年無力招收學員,血液斷流,演出艱難。有些好的人才、主演因劇團現有的困境,跳出了本行業,有的奔波與農村的紅、白喜事之間,只有現存人員支撐著局面,堅守著這片陣地。大家都清楚,一個好的演員在舞臺上的黃金時間是在18-40周歲左右。而戲曲培養人才的時間又長,起碼要5年以上的時間。相貌、嗓音、身材等條件要求高,還得具有藝術天賦。更何況戲曲藝術這種職業又苦又累。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哪個家長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遭罪,再加上劇團現存狀況,更加突出了劇團現有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
第二.縣級劇團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有,一是舞臺設備陳舊,沒錢難以維修。二是服裝破爛不堪,早該添置更換。三是窮于應付演出,質量難以保全,等等這些問題都待急需解決。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新時期的人民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對戲曲藝術之美的要求在自然上升。廣大人民的衣著打扮、生活用品都在不時的增添著形式之美,更何況我們藝術呢?事實證明,對其反思,有利于事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今天的戲曲藝術,已經進入了新的文化環境,而就在這種新的文化環境下,縣級劇團要針對“人才流失”的現象,政府部門就應盡快制定“以人為本”的用人機制。
所謂“以人為本”的用人機制,就是“以保障待遇留住人,以提高待遇用好人,以提升地位激勵人”。在“留住人,用好人”上,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縣級劇團的財力投入,切實保障和提高從業人員的生活福利待遇。在“以提升地位激勵人”上,我呼吁組織人事部門能否對那些常年奔波于山野鄉村為農民兄弟送去精神食糧、德才兼備的人才,給他們相應的政治待遇,真正體現黨和政府對藝術工作者的愛護與重視。
在劇團發展上,一要加強管理機制的健全與實施。要精簡隊伍,減少冗員,提高藝術骨干的積極性。
二要引進人才,血液暢通。劇團不引進人才,就像死水一潭,怎么會有發展。
三要制定目標,建立獎懲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劇團始終處于一個積極緊張的狀態之中,才能調動創作的積極性。
四要加大投入,適應市場競爭。一個堂堂政府管轄的縣級劇團,其物資裝備竟不如私營個體,怎能參與市場競爭。
戲曲藝術向何處去,還要政府做決斷。戲曲藝術在建設和諧社會,振奮民族精神、保護民族文化遺產、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上,黨和政府、文藝工作者同樣任重而道遠。
總而言之,目前的縣級劇團是特殊時代文化領域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但它又是“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最忠實的踐行者,是農民兄弟不可缺少的文化需求。誠望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給予特殊的保護、特殊的關愛。我們相信,英明正確的“政策”,必將會使步履蹣跚中的縣級劇團盡快走出困境,迎來新的發展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