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 茵 杜惠娟
提高廣播時政新聞的可聽性
□ 饒 茵 杜惠娟
廣播記者要增強時政新聞的可聽性就要從報道的指導思想、寫作內容和創作手法上下工夫。
一、報道的指導思想要從民生、民意、民情出發。廣播聽眾對時政新聞報道內容的要求往往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和事,而一些電臺的時政新聞報道多為會議新聞報道,內容停留在程序上、會場上,造成百姓對時政新聞的厭倦和反感。其實,各級黨委、政府召開的會議都有與老百姓生活相關的“民生”內容。如果在報道會議新聞時,記者、編輯多留意會議上什么是老百姓關注的,哪些是老百姓感興趣的內容,將關注點放在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內容上,你想不讓老百姓聽,他還和你急呢!
二、在寫作內容上,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做好時政新聞報道,不僅是媒體唱響主旋律的需要,也是受眾了解有關信息的迫切愿望。時政新聞的報道應該客觀挖掘事實的真實過程,全面展示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入剖析新聞的背景內涵,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受眾的知情權。
三、創新新聞創作手法,實現廣播電視時政新聞的平民化、大眾化、人性化。廣播是線性傳播,稍縱即逝,聽眾的思維只有緊緊跟著廣播的播出內容,才能理解和掌握所傳達的信息。要想讓聽眾聽下去,就要在節目的形態上向精煉、生動、樸實靠攏,在表現手法上通俗易懂,在語言上深入淺出、樸實平和。政治傳播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是“首先要讓人看,而且看下去,會讓人受到影響”。
撫州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