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蓓
實現貼近謀求創新
□于蓓
受眾是媒體的服務對象,也是衣食父母,媒體必須把受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視受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尊重受眾的收視習慣,才能找準節目的定位,合理安排節目的播出。宜春廣播電視臺謀求節目創新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以受眾為本,廣泛征求意見,進行收視調查。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和自身查找梳理,我們認為宜春廣播電視臺的節目存在新聞價值挖掘不夠,新聞深度報道不夠,通過群眾視角解讀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部署、推動中心工作的效果還不理想,輿論引導水平有待提高;品牌度不強,個性化欄目、精品節目不突出,本地特色文化挖掘利用渲染得不夠,影響了媒體實力和競爭力;節目內容的地方性、文化性、互動性、趣味性,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需要加強等問題。經過充分的醞釀討論,宜春廣播電視臺從解決影響新聞宣傳質量,阻礙科學發展的問題入手,從2009年5月份開始對自辦電視節目進行全面改版創新。
新聞欄目挖掘深度、廣度。《宜春新聞》在時政新聞的“新”“短”“深”上下工夫,減少會議新聞,著重挖掘新聞價值;重要新聞通過編后、述評、鏈接等方式強化,做深做透;加大連續報道、系列報道分量;加強對縣市臺的指導,提高送稿質量。《新聞直通車》是一檔民生新聞,現改名為《民生直通車》,力求更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拓展新聞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強化“觀眾熱線”專欄,加大輿論監督力度,著力構建政府與群眾的橋梁。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宜春新聞》做到新聞編排組合化,節奏緊密,信息量加大,播出了《聚焦六大產業》《打造亞洲鋰都》《求真務實知與行》等多個系列報道,新聞的可視性大大增強。民生新聞強化了新聞宣傳的陣地意識、主導意識,提高了輿論的引導力。
欄目形式常變常新?!犊鞓芳覉@》是2008年6月推出的一檔全新的宜春本地新聞、人文、歷史等知識有獎問答互動節目,觀眾參與熱情高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時間一長,欄目的固定模式又制約著節目的發展。要想繼續得到觀眾的喜愛,必須求變求新,風格由偏重資訊轉變到資訊與娛樂并重的方向上來。改版后的《快樂家園》主動依托社會力量,推出《快樂家園——走進縣市區》系列節目,除通過本地知識競答,讓人們了解宜春、宣傳宜春、熱愛家鄉之外,還穿插才藝表演環節,組織觀眾方陣,使節目高潮迭起,更具規模,更有吸引力。為配合宜春第三屆月亮文化節的宣傳,《快樂家園》推出《快樂農耕》特別節目,增加戶外群眾才藝大比拼、趣味體育競技等,盡可能讓更多的觀眾參與到節目中來,讓觀眾成為節目的表現者、宣傳者。改版后的《明月訪談》抓住金融危機形勢下的社會熱點,走出演播室,走進宜春學院,與師生們深入探討創業就業的理念和實踐。深入基層,訪談涉及愛心、養老、女性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多樣化的話題,與現場觀眾互動,使欄目更具親和力。
開發地方特色欄目。地方媒體與本地受眾具有天然的接近性,更容易與受眾產生情感上的互動?!都o錄宜春》因其收視率不夠理想而撤消,取而代之的是開辦一檔宜春方言劇——《宜春故事》,以百姓生活中發生的新聞故事為基本素材,采用非專業演員表演的情景再現手法,對白、解說、主持全用宜春方言。開辦至今,方言劇欄目《宜春故事》半月一期,每期推出一個20分鐘的新故事劇,播出了《氣得頓腳》《招呼招呼》《酒后莫駕車》《房客》等反映現實生活,弘揚正氣,引導輿論,成為宜春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也引來了企業的贊助。
宜春作為農業大市,農業人口約占全市人口的74%,但宜春電視臺一直缺乏對農節目?!多l音 鄉土 鄉情》欄目定位面向“三農”,傳播農村政策、農業技術、農經信息,設立“鄉村印象”“老表故事會”“農經寶典”三個板塊,介紹宜春市新農村建設的方法經驗,宣傳致富典型,展示農村風土人情,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扶貧幫困等,播出了《辣椒書記張小平》《魅力小村南惹》等一個個散發鄉土氣息、鮮活的節目。這是宜春廣播電視臺打造的新農村建設宣傳平臺,節目內容的服務性、實用性、引導性贏得城鄉觀眾的注目。
強化頻道節目包裝。頻道包裝是一種能彰顯頻道風格特點、提高頻道識別度、有效樹立電視臺整體形象、提升輿論引導水平的重要手段。宜春電視臺明確頻道理念,新聞綜合頻道為“春宜宜春,播撒文明”,經濟生活頻道為 “生活與時代同行,服務與生活同步”意在立足本土,培育和演繹媒介精神,突出媒體職責。新聞綜合頻道主持人參與的形象宣傳詞為 “掌握傳播資訊、把握新聞要點、開掘市場財源、服務百姓百業”,經濟生活頻道主持人參與的形象宣傳詞為“分享精彩,引領生活”……八個版本的頻道宣傳片的推出,使宜春電視臺的整體品質得以提升。
宜春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