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天成
面對著合作范圍增大,但收效并不明顯的現狀,媒體應該如何改進呢?一、堅持“合作”“聯盟”思路不動搖,并進一步增強本土媒體聯系。因為在合作過程中出現了諸如管理失控、效果不顯著等問題,我們注意到很多媒體間的合作在逐漸淡化,有的甚至名存實亡。面對合作中的問題,除了調整策略積極應對外,注意合作方式也非常重要。心理學分析,人和人容易吸引,一種是基于相似性,一種基于互補性。落實到媒體合作上,則更多基于互補性,包括地域互補和形態互補,而往往忽略了相似性,尤其是地緣上的相似性。大家沉浸在互相競爭分蛋糕的狀態,而沒有想到如何把固有的份額做大。二、既要“拿來主義”,同時學會“來料加工”。當前觀眾對于節目的審美要求逐步提升,以往僅僅滿足于知道怎么回事,現在知其然,更愿意知其所以然,這就給節目的二度創作留下余地。二度創作一方面要用平實的語言、精妙的故事構架把觀眾耳熟能詳的新聞事實更詳盡全面地傳達,另一方面要在其中加入自己獨有的觀點評價,給受眾以啟示,用一流的講述評點挽救二手的新聞,并使之煥發生機。三、加強合作管理,增強聯盟自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合作聯盟形式雖好,但如果不按規矩辦事,恐怕只會起到負作用。媒體合作形式多樣,合作時基本僅靠口頭約定。缺乏法律法規約束,行為也就容易出現偏差。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媒體合作中,可以借鑒商業合作模式,依照法律規定,訂立詳細合同并加以公正,如有違規不應息事寧人而是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四、合作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以往媒體合作,大家往往有所保留,造成合作的無效率。隨著受眾要求提升,媒體在感覺到壓力的同時,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保留少了,共享多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媒體的“同質化”加劇。因此,努力合作也不要“用力過猛”,還應以豐富而不泛濫作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