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莉
由江西省廣播電視協會學術部、江西廣播電視 《聲屏世界》雜志社共同主辦的“2009聲屏世界論壇”于2009年12月7日至9日在南昌舉行。本屆論壇以“加強合作與聯盟,提高媒體競爭力”為主題,與會人員圍繞媒體合作與區域聯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競合、提高媒體競爭力等議題展開研討。江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省廣播電視協會常務副會長梁勇出席論壇并作了題為《大力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的講話,要求全省廣播影視工作者加強理論學習,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省電臺、省電視臺分管領導、協會秘書長,部分設區市廣電局分管領導,全省各設區市局宣傳科(總編室)負責人及部分作者共七十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2009聲屏世界論壇”還邀請江西省廣播電視協會顧問李立功作題為 《以經濟的眼光看待媒體的合作與聯盟》的主旨報告,江西省廣播電視協會顧問黃鶴林、陳柏森到會并對會上宣讀的論文進行了精彩點評。
合作和競爭一樣,是促進媒體發展的法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區域、不同介質的媒體間的合作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與會者就媒體合作與聯盟進行了廣泛的探論。
一、合作與聯盟有利于媒體的發展繁榮。隨著媒體競爭日趨激烈,媒體合作和區域聯盟成為廣電媒體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媒體合作與區域聯盟可以降低信息傳播成本,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和媒體的抗風險能力,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加強媒體合作與區域聯盟有利于廣電媒體由小變大,有利于廣播電視吸收其他媒體的長處,有利于廣電媒體資源整合,實現跨越發展。
二、廣播電視媒體如何開展合作與聯盟。新媒體格局中,廣播電視工作者應以辨證、批判和理性的視角,探索一條新媒體與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既有差異又能互補和融合的途徑,合力營造快捷、靈活、健康的信息通道和平臺,大力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媒體合作應該堅持“合作”“聯盟”思路不動搖,進一步增強與本土媒體的聯系,既要堅持“拿來主義”,也要學會“來料加工”;加強合作管理,增強聯盟自律;“盡力而為”的同時也要“量力而行”。
三、媒體合作與區域聯盟實踐的積極效果。此次論壇的不少作者和與會同仁分享了自己在媒體合作與區域聯盟中的工作體會。江西人民廣播電臺民生頻率與江南都市報、大江網、今視網共同主辦的“百年交行·江西新去處”搜新大行動,通過媒體深度合作,發揮省內四家主流媒體的各自優勢,成功打造了“百年交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南昌人民廣播電臺通過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首都生活電臺、上海東廣新聞電臺等媒體展開合作,做強了媒體、鍛煉了隊伍、優化了平臺、提升了實力,形成了媒體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新格局。南昌好朋友傳媒公司與渝水人民廣播電臺合力打造的好朋友車電臺FM953的實踐為地市級本土廣播發展提供了一些思考:媒體合作與區域聯盟中,本土廣播應當自強、自勤、自醒。萍鄉廣電媒體在萍鄉創建文明城市及城市轉型中的工作實踐表明了輿論合力營造對增強輿論引導力、確保廣電媒體在新媒體格局中的主流媒體地位的重要作用,同一地區的廣電媒體互相聯動、優勢互補,共同打造輿論合力,是輿論引導的有效手段,也是媒體合作與聯動的最終目標。
新媒體正與傳統媒體發生著越來越驚人的化學變化,它消解了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真正實現了“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同時,傳統媒體借助于新媒體先進的技術和多元的表現形式,豐富和擴展了節目內容和產品線,實現了與新媒體的完美聯姻。與會者通過充分地研討,明確了以下認識。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差異是顯著的,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缺陷:新媒體以用戶為核心,傳統媒體以內容為核心;新媒體以快捷致勝,傳統媒體以靠區域為主;新媒體以技術為支撐,傳統媒體以內容為支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有千秋、共生共榮,新媒體的發展依賴于傳統媒體,同時傳統媒體也應在新媒體的推動下不斷改進自身,走向完善。《web2.0模式下電視媒體發展的路徑借鑒》一文概括了web2.0運作模式的四個特點即參與、分享、聚合、動態,進而提出了傳統電視媒體未來的發展思路:受眾參與的程度將成為電視角力的重要參數;數據管理將成為衡量電視傳媒強弱的主要標尺;聚合能力將成為推動電視傳媒前行的重要力量;粘性力度將成為提升電視收視的有效手段。
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合作模式。目前,國內現有的“媒介融合”主要有報紙與網絡的融合、電視與網絡的融合、報業聯盟、報紙與電視融合、全媒體化及其他媒體融合方式如手機報、手機電視等幾種形式。贛州電視臺的趙穎聰根據新舊媒體的競合情況總結了八種新舊媒體的整合途徑:以產業合作推進媒體的整合;資源整合以實現效能最大化;發揮多媒體報道的特色,活躍視頻新聞;增強網民互動,利用媒體合作擴大影響力;加強新舊媒體間的合作;加強傳統媒體間的合作;加強電信企業與新舊媒體的合作;以廣告為基礎,多種盈利途徑共存。
三、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廣電新聞工作者應該正確看待新媒體對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切實增強加快廣播電視發展的緊迫感;同時積極應對壓力和挑戰,不斷拓寬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發展的新空間。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可以通過提高報道的可信度、尊重受眾的主體地位、把握輿論內容的總體平衡、促進媒介整合等方式重新確立輿論引導的主體地位。江西電視臺的闕維海提出了用新技術應對新媒體的挑戰的觀點,他認為新一代媒資管理系統是增強江西電視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引擎。針對廣播如何應對新媒體發展,江西人民廣播電臺的夏曉輝在文章中提出了建議:要突出網絡廣播“在線直播”的功能;網絡廣播的點播欄目應多增加些年輕人關心的熱點問題;運用多種網絡手段與聽眾交流互動;搭建播客平臺;降低互動短信資費,吸引聽眾參與節目;利用短信成立“聽友俱樂部”;謹慎投資“手機廣播”項目等。
隨著媒體產業化和頻道專業化的深入,提高媒體競爭力成為廣電媒體的現實需要和當務之急。本次論壇的不少作者也從工作實踐出發,談了自己對提高媒體競爭力的體會。
一、抓住機遇,實現轉變。江西人民廣播電臺的萬小初在《廣播“亮劍”:抓住機遇,超越自己》一文中談到廣播要抓住機遇,趁勢發展,必須加快適應從傳統電子媒體向現代高科技廣播的轉變;實現從分立的廣播向集約化規模化廣播的轉變;加快由粗放的廣播轉變為精細化的廣播;進一步解放思想,明晰觀念,全力搞好廣播新聞宣傳。宜春廣播電視臺的劉建鋒從江西人民廣播電臺和宜春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江西省第一家省市合作的電臺——明月之聲的創建實踐出發,提出市、縣廣播改革要突破困境就應在靠大聯強中改變自己“弱勢媒體”的身份;應倡導“國際化思維,本土化操作”的媒體運作理念,推進廣播節目欄目、內容、機制創新;應在多種傳媒融合發展上更有作為。贛州廣播電視報社的戴小泉以贛南廣播電視報開門辦報的成功實踐為例,和與會代表共同探討廣播電視報如何在危機中以創新求發展,走出一條地方廣電報發展的新道路。
二、建立機制,發揮影響。對于建立機制提高媒體競爭力,江西電視臺的唐驥認為建立與觀眾合作的長效機制,通過制度保障有效的溝通和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才是提升電視媒體競爭力的根本之道。江西電視臺王澍則認為提高媒體競爭力,省級衛視應加快建立新聞應急機制,及時、有效地報道重大新聞事件,并在事件進程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影響,樹立正確、可信、權威的公眾形象。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媒體或企業在提高自身競爭力方面的經驗同樣值得我們借鑒。江西電視臺的肖艷從淘寶網創造的網絡零售奇跡中得出了對江西電視臺《中國紅歌會》發展的幾點啟示:在網絡時代,《中國紅歌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借用新媒體,特別是互聯網的力量;《中國紅歌會》走新媒體發展之路,不能簡單套用傳統電視媒體的運營手法,必須根據新媒體的特點,創造出新的運作模式;《中國紅歌會》走新媒體發展之路,不能丟失根本,依然要緊緊抓牢、大力建設好電視媒體主陣地,為《中國紅歌會》的第二次飛越搭建一個高起點的平臺。上饒市廣電網絡分公司的汪忠華通過分析深圳天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之路,得出了廣電網絡要走聯合發展之路;要實施數字化戰略;要爭取政府支持;要向新型媒體企業發展。
本屆論壇共收到論文七十篇,三十二人次在會上發言。這些論文基本反映了江西省廣播電視傳播理論研究的現狀以及廣播電視媒體合作聯盟的情況,將陸續在2010年的《聲屏世界》雜志中與讀者見面,希望能進一步引發廣大廣播電視工作者熱運行中的冷思考,科學理性地從事各項工作,促進廣播電視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