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夕燕
我自從評彈學校畢業后,跟老師學的第一部長篇就是一類書《描金鳳》。這部書詼諧、幽默,是一部反映低層平民為生活而抗爭,不甘命運所安排,用喜劇的手段描寫低層民眾的悲慘生活的作品,使人們在笑聲中感受到辛酸,是善與惡斗爭的典型作品,教育人們從善懲惡,是一部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優秀傳統書目。從小在廣播里就聽過這部書,想不到長成后居然和這部長篇結下不解之緣。
《描金鳳》寫的是姑蘇書生徐惠蘭因家貧向叔父借貸,卻遭凌辱,憤而自盡,被江湖術士錢志節相救,并將其女錢玉翠相許。玉翠以家傳御賜描金鳳相贈,作為定情之物。惠蘭被姑母接去讀書,途中救了重病的書生金繼春,二人結為金蘭。表兄王云卿與惠蘭甚相契,不意被人害死,惠蘭被冤下獄。金繼春因與惠蘭貌相似,舍身替死,臨刑時被綠林好漢劫走。后蘇州大旱,錢志節應詔求雨成功,得封高官,為惠蘭申冤,終于逮住真兇馬壽。冤情昭雪后,惠蘭應試,連中三元,授官后與玉翠成婚。
這部長篇分蘇州書和河南書兩條支線,我說的是蘇州書。主要是說錢志節和徽州商人攀親,后又賴婚。命人代嫁,蘇州求雨,上京作官,在金殿之上扳倒奸相。后大功告成回蘇的事情。
這部書我在碼頭上已經演出了12年了,每年演出將近200余場,從當年跟隨師傅俞瑞君學書至今,我對書中人物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大家都知道彈詞演員要在書臺上塑造很多人物形象必須去研究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外形特征。通過師傅以及前輩們的指點和自己這些年演出的積累,我逐漸喜歡上書中的很多人物,其中最喜歡的就是兩個小人物——錢志節和徽州人汪宣。
錢志節叫錢半仙,外號叫作“錢篤笤”。是指將羊角狀的木片,從上而下落在地上,根據木片陰陽面和指示方位,判斷出當事人吉兇禍福,通常代指占卜算命。然而在蘇州話里,還有“一篤笤”的說法(又作一篤糟),形容食物爛成一團,常用來指辦事一團糟、徒生混亂而言——所以半仙這綽號還有指他辦事沒譜的意思。
錢性格可愛,為人精明,但是又心胸豁達。
這位小人物的經歷對全書起到了起承轉合的重要作用。書中許多的噱頭都出自這位社會低層小人物之口,最喜歡他在誤撕黃榜后,上臺求雨。其實他本沒有仙法,但是他還是被迫求雨,到最后,6月初3雨沒有下,馬上要接受官府的懲罰,火燒錢篤笤。這時錢唱道:“你不會做天做啥個天……!”這段唱聽上去是錢對老天不下雨的埋怨,但其實其中還有另一層意思,當時正是明朝萬歷年間,朝廷昏庸。蘇州半年無雨,老百姓顆粒無收。叫苦不迭。當朝沒有任何減稅賑災措施,反而迷信要求僧道做法求雨。如求不下雨要當場燒死。錢志節做為社會最底層的小老百姓喊出了此刻大眾的心聲。也反映出他性格堅強,對當時社會,制度的強烈抗爭。
還有一個主角是徽州商人汪宣,此人老實善良,他百萬家財被錢篤笤騙光,后又無奈淪落成乞丐。錢篤笤求雨成功后進京做官,深得萬歷皇帝的寵愛,想起在蘇州還有這樣一個徽州人流落街頭,就保舉他做了個六品的通判官。當徽州人在得知自己做官后,和錢篤笤冰釋前嫌,并把自己討飯時用的沙鍋和竹竿一起帶到自己衙門,掛在堂上。每天看見,時刻提醒自己做官要做清官為老百姓做事。所以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很善良,具有正義感,對愛情也非常執著。當我表演汪宣這個角色時候,首先要學的就是徽州話,但是如果和徽州方言說的一模一樣的話,在舞臺上就很難讓大家接受和聽懂,所以我采用了蘇州人學徽州人說話的腔調,也象徽州人學蘇州話的樣子。就象現在帶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話。使聽眾聽了比較通俗易懂,也具有一定的喜劇色彩。其次我覺得他先是一個春風得意的生意人,所以我把扇子當成道具。在他說話的時候,頻繁扇動著扇子并且翹著二郎腿。再配合著蘇夾徽的安徽話,這個人物就比較鮮明,聽眾也比較喜愛。當他后來落難了,變了乞丐,那扇子又被我當成竹竿撐在手里,說話也變的緩慢,并且帶有一點哭腔,此時人物的前后對比很明顯。只要我動作上一變化,聽眾馬上可以辨別出這個人物前后不同,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一個鮮活的人物,使大家印象深刻。
這部書中的小人物很多,一般都由我們串演。如:錢志節的鄰居二刁嘴,嗡鼻子,橋頭三阿爹,吐血絲倌……由于人物多,人物交流就更多。演員在人物中來回穿插,跳進跳出,就要求我們掌握嫻熟的語言技巧和瞬間進入人物的技巧。為此,我就對每個人物角色進行細致的研究,根據老師們和前輩們給與的模式和方法,通對生活的觀察加強自己直觀的認識,在每一次演出中不斷地去豐滿,使它真正成為自己的風格。這樣出自我的口,化于我的形,才會使這些小人物更鮮活。
再舉個例子——許媒婆這個人物吧!一般人們都會把這類人物理解為四面玲瓏,尖嘴巧舌,當面阿彌奉承,背后給你白眼的唯利是圖底層的勢利小人,都是貶意這些市儈反面人物。而我們這部書對她的塑造就不一般,首先是從外形的描寫——許媒婆是個極其漂亮的姑蘇美女的形象。由于婚后喪夫生活失去依靠,作為寡婦的她,只能為生活而奔波。由于那個時代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認為她有克夫之嫌,沒人敢娶她,給她的生存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但她決不屈服。樂觀地對待生活,以熱心地為人說媒來糊口,以別人的幸福來填缺自己的不幸。她心直口快,心地善良,她唇槍舌劍但聰明機靈,在江南美女阿娜豐姿的體態里有著一顆敢打抱不平的俠義之心。
所以我在塑造這個小人物時給予人物正面的描述——眼神機靈但決不邪氣,身段幅度較大但決不矯作,聲音響亮但決不橫蠻,唱腔節奏略快但決不粗糙……通過這樣的定位去塑造一個鮮活的小人物——許媒婆。
我們的這部書之所以久演不衰,就是因為成功地塑造了一群觀眾非常熟悉的小人物,它仿佛就像一串糖葫蘆一樣,把無數個小人物用故事串起來,就生動了,就活躍了,就真實了,就感人了。仿佛這些人就在自己身邊,每天都可以在生活里看見,遇見,或許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能把大千世界勾劃出炫爛的色彩,通過他們諷刺了封建官僚貪贓枉法,明爭暗斗的丑惡嘴臉!歌頌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藝術的探索之路還很長,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要更好更準確的表現書中的人物,通過塑造人物也體現了自己的藝術價值,更要通過演活這些小人物,讓聽眾從我的表演里感受這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