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俠
送戲下鄉是弘揚先進文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和諧社會的重點組成部分。我們劇團根據文化部的總體要求,積極響應并精心組織,安排一些積極向上的優秀劇目,并且新編排了一批好的節目,組織了較強的演出陣容,把最優秀的藝術作品送到基層,送給我們廣大的農民觀眾。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擁有著十億之多的農民。由于長期以來城鄉的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城鄉居民在欣賞情趣和審美觀念的差異。我們根據農民朋友的口味,采用了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無形的文化只有借助于有形的載體,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和潛能。我們劇團作為一個專業的文藝團體,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努力進取,積極參與基層文化建設,送戲下鄉、送文化下鄉、送先進理念下鄉,把好的節目和劇目送到田間地頭,把先進思想送到鄉村集鎮,讓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他們喜愛的節目和演員。劇團還根據鄉鎮人口布局區域的特點,精心打造主題鮮明的文藝演出,配合各條戰線展開宣傳活動。為工商、稅務、水利、計生、安監、環保、勞動、司法等部門精心策劃、組織大型主題演出,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在農村的惠民政策和中心任務及時送到千家萬戶,我們還利用重大節慶,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文藝表演活動,結合創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思想理念,把農村的好人好事搬上舞臺,使廣大農民在娛樂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送戲下鄉作為新農村建設新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給農民送去了快樂。我們懷著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把他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去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幾年來,我們深入農村生活,把廣大農村最具有普遍典型意義的事件,融入到我們所創作的作品當中,起到了積極向上的作用,深得農民群眾的好評。
通過我們的努力,近年來,我們劇團平均每年送戲下鄉兩百余場,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20余萬人次。我們每到一處都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他們只要一聽到鑼鼓聲,便從四面八方涌向我們的演出大篷車,還有不少觀眾用平板車拉著老人和孩子,提前半天就來到我們的演出場地,早早的等候我們的到來。他們津津有味的看著演出,時而發出喝彩聲、時而發出歡笑聲,戲到悲情處,他們還會掉下傷心的淚水。我們的演出條件非常艱苦,裝車卸車大伙一起干,盛夏頂著炎炎的烈日揮汗如雨,有的演員中暑暈倒在臺上,數九寒冬我們冒著刺骨的嚴寒,穿著單薄的演出服在臺上表演,舞蹈隊的姑娘們凍得感冒發燒,可是,只要看到臺下熱情洋溢的觀眾,我們再苦再累也會覺得值。
農民需要看戲,農民需要娛樂,農民更需要文化。我們全團上下始終沒有忘記,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天職,送戲下鄉,送去的是我們一片真情。通過這樣的形式,拉近了我們和農民兄弟之間的距離,使得我們親如一家,情同手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經濟發展是根本,文化建設是關鍵。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促進,更是一種力量,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去創作、更加精心的去編排一些更貼合人民群眾生活的、更積極向上的好作品,送往基層、送往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