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才
大型古裝淮劇《周仁獻嫂》,是一出流傳甚古,極具悲劇力度的傳統戲。
相傳明代奸相嚴嵩專權誤國,京都考場行賄成風,秀才周仁仗義執言,抨擊時政,以致春闈落第,與其妻何玉婷羈困京師,幸遇杜文學相助,結為兄弟。尚書杜憲因彈劾嚴嵩,獲罪遭害,其子杜文學刺配嶺南。嚴嵩爪牙嚴年欲強納杜文學之妻李秀蓉為妾,逼迫周仁獻嫂,周無奈,其妻何玉婷為報恩義,替嫁嚴府,刺賊未果,自刎而死。周仁則含恨忍辱,放嫂出逃。一年后,嚴嵩受貶入獄,杜文學邊關立功返京,誤認周仁為嚴府黨羽,欲緝拿報仇,幸其妻趕至,澄清真相。周仁看破世俗,剃度為僧,隱遁而去……
周仁,一個舊時代的文弱書生,既有人性的無奈殘缺,又有人性的悲憫情懷。如何演繹和塑造,怎樣在無奈中凸現時代背景,在悲憫中滲透人性溫暖?我在接到劇本起初,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嚴峻的難題。通過對劇本的反復閱讀,對劇作精神的逐一解析,又加之編導作曲等主創人員的共同討論,我確定用“情”字,作為塑造周仁的基本底色。落榜的苦情,喪妻的悲情,放嫂的俠情,屈辱的傷情,剃度的無情……一個個情點象一顆顆散落在人物命運歷程上的苦果,共同釀成了時代給予人物的一杯苦酒。情是底色,而情濃情淡則是塑造人物的立體色。
第三場,是最能彰顯人物性格和命運的重場戲。嚴年倚仗權勢,強迫周仁獻嫂。周仁,獻是忘恩負義;不獻難以活命。風雨途中,心力交瘁,我把一組組形態動作夸張放大、扭曲,用變形的肢體語言,爆發的形象渲染,展示一個濃情的悲劇。舉首投足,重力度,重形狀,重震撼。用潑墨式的濃情,來懸示悲感蒼涼。將濃情融于演,硬生生地在舞臺上樹起人物的苦澀形象。
最后一場,是最能抒發人物情感和歸宿的高潮戲。漫天大雪中,面對著妻子的一丘荒墳,周仁,心如灰土,心如死水。緩緩地起唱,緩緩地傾吐,緩緩地訴說,緩緩地悲鳴……讀書,難善其身,難救其妻??v然得到重獎厚賞,縱然從此再無“獻嫂”悲劇,然而,斯人已去,己心已死??闯隽斯γ撊缭茻?,悟出了悲歡離合皆夢魘。我將淡然融于唱,以平實的情感吐露,鋪陳出人物憤然疾俗、渴愿出家的蒼涼畫卷。淡開口,淡行腔,淡咬字,淡韻味……將淡描融于唱,給觀眾留下一個漸行漸遠的悲劇背影。
淮劇《周仁獻嫂》,我主演了100多場,觀眾近10萬人次,在蘇北里下河地區產生了廣泛的觀眾群。演周仁,悟周仁,我與人物同傷情;荒唐年代荒唐事,百無一用是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