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婷婷
國民素質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的關鍵因素,教育水平是影響國民素質的重要一環。任何教育的本質都是按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人,塑造人,改造人。隨著學生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我們欣喜的看到一些應試教育時的冷門學科慢慢地走上了教育前臺,如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注意起自己的形體美,選修形體訓練的學生比例在高等院校中快速增長,形體這門藝術開始在廣大學生中,得到充分的認可,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學生在形體姿態上的改善,更讓當代大學生在藝術素養,禮儀文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著力點,形體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已成為高校普遍共識。形體姿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個人的形象和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姿態美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塑造優美的姿態是21世紀體育教育的新目標。
形體教育是以人體科學為基礎的形體動作訓練,是以改變學生形體動作的原始狀態,提高靈活性、增強可塑性為目的的形體技巧訓練,它能為良好立姿,坐姿,行姿的培養在身體素質方面打下基礎。現代人追求反應、速度、意識品質、耐力、承受能力高度結合與健康的美。青少年則需要儀表舉止大方,身姿優美,體魄健壯。為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氣質和風度、加強學生美的教育、對高校女生開設形體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形體教學和其它教育教學項目一樣,同屬身體練習。在生理學中,它的肌肉特點偏重于等長收縮,形體訓練偏重于靜力性活動和控制的練習。也是通過肌肉的緊張和收縮,使身體固定于某姿勢上不動。高校女生的身體有很大的可塑性,如對她們加強形體教學,就能發展她們身體某部位用力的能力,增強控制能力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靈活性、柔軟性和耐力,通過形體訓練能使她們有良好的坐、立、行姿態。
形體教學是一門體操和舞蹈簡單動作相結合的綜合性的技術課。它不論是單個動作還是組合練習,都要求動作協調、節奏鮮明、造型美觀大方。在形體教學中,把身體訓練和音樂有機的結合起來,可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的表現能力以及體形表達能力,通過優美的動作給人以藝術享受,同時增強練習的情趣、陶冶學生情操,使人們產生蓬勃向上、追求美好未來的健康情趣。
大學階段是學生生長發育、個性逐漸完善的重要階段,他們正是懷著讓自己的姿態舉止更得體、讓自己形象更完美的愿望參加形體素質訓練課的。要在課時有限的體育課中讓學生既能充分鍛煉身體,又能美化形象,僅憑一套健美操或廣播體操教學顯然是難以實現的。為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入適當的形體練習,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由于形體教學的特殊性,在我們開展的過程中不免產生種種問題,譬如目前,普通高校參加健身形體選修課的學生來源較廣,身體條件和體育能力存在著很大差異,有部分學生甚至從沒有接觸過健身操形體訓練。他們連手臂最簡單的各方位的伸展都不能到位,更難以準確地運用骨骼、肌肉控制自己的動作路線、方向,基本站位姿勢也不對,這些約占60%。以上的學生大部分均有含胸、駝背或挺髖、夾肩、提肩等不良的習慣姿勢,站位和走跑的姿態均不太正確,更談不上美感了。又譬如,教師的示范動作比較差,不能給學生留下很好的直觀印象,學過后也體會不到自身變化,影響到學習興趣,更有甚者因教學過程中的單調枯燥的練習,學生產生了厭倦心理,諸如此類的問題急需我們去解決。針對這些典型的問題,應當本著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改善我們的教學質量。
形體美是指具有強健的體魄、健美的體型、良好的姿態、高雅的氣質和風度的一種綜合性的人體美。健康是形體美的基礎,高雅的氣質、風度是形體美的核心。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意識,讓學生懂得形體美來自健康與強壯,來自蘊藏著充沛的精力、煥發著勃勃生機的身體。學習興趣的形成有賴于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教師不能忽視理論部分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在室內課堂中向學生介紹些有關美學、人體美學、運動解剖、運動生理及體育理論方面的簡單知識,講解形體教學與訓練的特點及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形體美意識。有了正確的審美意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才會提高。
首先,形體教學主要是靠學生的視覺模仿教師美的身體形態。良好的氣質風采和舒展優美的動作示范,隨時都能喚起學生的美感,給學生以動力。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精力充沛,動作示范準確到位,在日常活中也要注意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和良好的氣質形象。其次,教師應有發現和糾正學生動作不到位和錯誤運動的能力。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及時指出并糾正學生的不良身體姿態,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訓練時間和訓練內容向學生的某些薄弱環節傾斜。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根據高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運動興趣,選擇一些簡單易學、趣味性強、實用性強的內容。在教學中要避免死搬硬套,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課中有聽、說、看和思考以及練習消化的時間。
形體訓練也是一種舞蹈,是以人體動作來表現藝術,“動”是核心,沒有“動”則不成為舞蹈,課堂上應該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用自己的身體感悟動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讓學生在課堂訓練中加強自己對動作的感受。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全面、細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形體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形體訓練課的目的任務、有針對性地靈活使用適宜的教材,要注意觀察、認真分析教學對象,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和身體素質分成一定層次的差別,在課堂教學中,對不同的差別,提出不同的任務要求,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安排適當的運動量。對掌握動作快、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提出高標準的要求,較差的學生應該給予耐心的指導和幫助,使其較快地完成學習任務。遇到較難的動作組合時,教師應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下學習形體。遵循區別對待、分層教學的原則,調動學生整體積極性。這樣,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而且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學生在形體方面也會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形體訓練課正是對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塑造優美身體形態的一門課程。從這種角度上講,它是體育與美育相結合的最佳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