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萍
歌曲演唱二度創作的幾個環節
■張其萍
歌唱藝術是一門表演性的藝術,它是作者與觀眾(聽眾)之間的橋梁,是聲樂作品轉化為音響流動形態,并直接與欣賞者發生審美交流的重要環節。聲樂藝術審美價值的體現,必須依靠其表演環節的再創造,才能與欣賞者建立起審美關系,才能實現聲樂藝術最終的審美價值。所以,演唱者對歌曲的表達就是歌曲演唱的二度創作。因此,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除了要解決發聲上的問題外,還應該特別注重歌曲的整體形象。對作品做出正確詮釋、對音樂有足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體講,就是要在歌曲演唱的二度創作中把握好以下四個環節。
1.注意熟悉了解分析作品。熟悉作品是演繹歌曲的第一步,只有對作品內容(包括旋律和歌詞)充分了解,才不會在理解作品的深度上有負擔。一首歌曲如果嚴格按照譜面的要求,一板一眼地去表達,用齊唱的形式就很容易做到,也不會讓人反感。可突出個性表現的獨唱形式是不會被這種單一規范的表達方式所束縛的。熟悉每一個音符、熟悉每一個樂句和熟悉每一句歌詞是必須做到的。因為只有這樣,在演唱過程中才不會出現音準節奏和歌詞方面的障礙。這也是為歌曲二度創作打好根基的必要條件。
熟悉作品并不只是對作品表面的詞曲了解,它應該是對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對原作的準確把握和理解,能充分體現歌者的藝術修養。多明戈曾說過:“為了更好地為作曲家服務,你還必須是音樂家,因為要真正地歌唱,你必須深刻而細致地研讀總譜,謀求解開它所包含的全部秘密,明白樂譜背后與旋律線條之間的所有細節。”
在整體把握和真實再現上,“石惟正就聲樂表演的整體把握和真實再現作了如下的分析和論述: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以及該作品的寫作時期和歷史背景。2.用簡練的語言說出該作品的內容主題。3.明確該作品有幾個音樂主題,他們是怎樣呈現、發展、對比和再現的。4.弄清該作品的詞性布局和曲式結構。5.分析該作品的多聲的織體特點,包括和聲、復調的語言特點。6.分析和理解該作品中感情的基調、情緒的起伏、發展和轉折的脈絡。如是歌劇、清唱劇或影視插曲,就要熟悉劇情、人物的性格以及戲劇沖突的造成、發展、和解決。上述要求,正式聲樂表演真實性再現的必需過程,沒有這一細致、準確、完整的研讀和分析理解過程,獲得表演的真實性將無從談起。”
也就是說,脫離作品的創作內涵,脫離作品的創作背景,沒有熟知和仔細分析作品的重要過程,作品的表達將是空洞無味,它沒有真實感,更沒有說服力,是不會與觀眾(聽眾)產生共鳴的。
2.注意歌唱技巧的穩定。一首歌曲的演繹過程,對于觀眾(聽眾)來說它應該盡量沒有遺憾。這就要求歌者在作品表達過程中,聲音狀態要穩定。在這一點上,發聲技巧嫻熟、心理狀態良好的表演者是沒有障礙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具備完美條件的人總是少數,多數人都正處在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探索的階段。更何況藝術是無止境的,就算技術再完美的歌唱家,為了長久地保持自己的良好狀態,也需要堅持練習,不斷鞏固。提高演唱技巧,對歌者來說是件長久的事。但在技巧還有待提高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回避自己的缺陷。量體裁衣是比較實際的,為了使作品聽起來更順暢,大膽的技術嘗試一定要在完全有把握的時候再用。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只會畫蛇添足,還有可能破壞掉歌者千辛萬苦營造出來的氛圍。
所以,在歌曲的二度創作過程中,歌唱技巧的穩定性很有必要。歌者應該根據自身的嗓音條件和能力范圍,來確定用什么樣的聲音狀態貫穿整個作品。這時發聲技巧越熟練,創作的過程中對聲音控制的負擔就越小。對于作品的演繹,每個人都希望做到最好,但各自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技術缺陷,心理恐懼也是技術缺陷的一種。在生理和心理都沒準備好以前,不要嘗試自己能力范圍外的發聲狀態,保持歌唱技巧的穩定性,對于歌曲的演繹過程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有把握的去運用自己的聲音是非常穩妥的,也是很實在的。為了作品的完整性,保守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大膽而沒有把握的嘗試應該留在舞臺背后,等到越過技術障礙了,再把它放到作品里也不遲。當然,對于錄制唱片的演唱就可以一遍一遍嘗試,只要在聲音狀態允許的情況下,把嘗試變成現實也是有可能的。但技術的提高還是要靠科學的學習方法、靠勤奮的練習和經驗的積累。跨越自身能力的嘗試最好在短時間內,因為長時間技術的不穩定一定會造成嗓音上的破壞,這是不可取的。
3.注意在細節處理上體現個性。歌曲的二度創作要先找準作品的整體基調,這一點從歌詞內容、旋律走向,以及調性特征中就能得到解決。整個作品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形象去表達,歌者可以事先做出多種方案加以嘗試。在充分熟知作品的內涵以后,對于演繹者來說,尋找最佳的表達方式就成了二度創作的關鍵步驟了。就像戲劇角色一樣,同樣的一個角色,不同的演員去詮釋它,呈現出來的感覺是絕對有差異的。差異決定了個性,有個性的表達才能賦予作品靈魂,才能使作品鮮活,才能使作品更有生命力。
“著名華裔聲樂教授趙梅伯先生就聲樂表演的個性與方針及意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個性是屬于個人的,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人;這包括人的智慧、觀點與表現。沒有個性的藝術家永不會有驚人的成就,所以說個性是藝術家的本錢。好的歌曲是上佳的材料,聲音是工具,技巧是方法,修養是本質,而個性卻是原動力,所以缺乏個性的歌者是不能行之久遠的。”在作品整體的大方向找到后,豐富作品的細節就成了歌曲二度創作的重中之重了。由于現代音樂對傳統音樂的沖擊,它的各種表現手法已經被人類社會慢慢接受,某些表達方式在若干年前是另類,是前衛,發展到今天卻已經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了。這也是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象征。追求個性的時代衍變出適應這個時代的演唱法,它比傳統意義上的歌唱狀態形式更加靈活,更加豐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現象也帶給演繹者更多可能的發揮空間。
細節上的處理可以有多個方面的體現。比如:歌詞的細微處理(個別字的重音、個別詞的語氣、整體的語言形象和語感表達);聲音音色處理(明、暗、厚、薄、渾厚、圓潤、輕柔、纖細、響亮、平板等等);個別音的細節處理(裝飾音、頓音、連音、強音和弱音等等);旋律在節奏上的有限發揮(例如在樂感和節奏速度允許之內的切分處理);歌曲整體大線條的對比處理(A段與B段的對比、再現段與陳述段的對比、內容不同的一二段歌詞的情感對比等等)……在創作面前,大膽的、合乎情理的展開想象,如果拋開觀眾(聽眾)的接受程度,將會有無限的可能。這種觀點可能有些夸張,但它能推動歌者的創新意識,也有可能提高大家的創新能力。在創作過程中,絕不能扼殺創作者的信心。一個優秀的歌者要懂得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往往創作的火花只在瞬間產生,個性的體現也需要靈感的撞擊。
4.注意保持良好的演唱狀態。保持良好的演唱狀態,有助于即興的發揮和靈感的涌現。因為,當歌者自然地進入興奮狀態時,可以通過重視表演增強整體的表現力,更能在短時間內進入演唱狀態。興奮的演唱狀態對歌者非常重要,它可以在無形中解決很多問題。“興奮是歌唱的基礎……歌者具有興奮狀態時,精神振奮、信心百倍、膽子大、動力強、注意力指向集中。從生理上看,當我們興奮時,腔體通暢;從審美來看,興奮時的面部表情狀態具有美感,自覺地排斥‘裝腔作勢’的丑態。從心理上來看,興奮能充分調動神經作用,而且還能使聲音輕松自如,情感投入,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演唱時良好的興奮狀態,是歌者需要保持的。有了興奮的演唱狀態,演繹者往往會進入忘我境界,這時候超常發揮是不奇怪的,很多即興的發揮和靈感的涌現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這種現象在舞臺表演和錄音實踐中經常發生,很多藝術家很喜歡這種突然冒出的靈感源泉,也很愿意做這種即興發揮的嘗試。它說明興奮的歌唱狀態是多么重要。
總之:歌曲演唱的二度創作,應當盡量爭取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結合,聲音美、表情美、形體美相統一,以更好的再現作品、豐富作品、完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