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等


[摘要] 目的 通過對醫院細菌耐藥和抗菌藥物使用資料的統計,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給予預警,從而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技術支持。 方法 從檢驗科獲取2013年全年的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情況,分析全院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選取全院排名前五的細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進行WHONET軟件統計分析。 結果 排名前五的細菌耐藥率按30%~40%、41%~50%、51%~75%、>75%進行抗菌藥物預警。 結論 細菌耐藥和抗藥物的使用是有相關的,參照藥敏試驗結果,以細菌耐藥監測為依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避免細菌耐藥的產生,減少醫院感染的關鍵。
[關鍵詞] 細菌耐藥;抗菌藥物;預警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1-1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give a early warning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by analyzing the 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and antibacterial drug use of the hospital,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Pathogen infec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2013 was obtained from the clinical laboratory.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top five bacteria(e.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pseudomonas aeruginosa,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were selected to perform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WHONET software. Results The early warnings of the top five bacteria were provided by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30%-40%,41%-50%,41%-75% and>75%. 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and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 are related.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referencing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based on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avoiding the generation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it is the key to reduce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Bacterial resistance;Antibacterial drugs;Early warning
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性日趨嚴重,抗菌藥物已經成為醫院使用最廣泛、進展最快、品種最多的常規用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針對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重要環節。通過對2013年全年的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細菌耐藥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預警,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技術支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分離菌資料
1.1.1 菌株來源 收集醫院2013年全年臨床送檢標本中分離的所有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同一
部位的重復菌株,按統一方法進行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
1.1.2 病原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規定的方法,對本院各種臨床標本進行細菌培養、分離,用VE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鑒定,藥敏。采用MIC法,按照美國標準委員會推薦的藥物進行實驗,采用美國標準委員會的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執行標準判斷結果[1-4]。
2 結果
2.1 細菌分布
2013年全年檢出的細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其中大腸埃希菌(占15%)、肺炎克雷伯菌(12%)、銅綠假單胞菌(11%)、金黃色葡萄球菌(10%)、鮑曼不動桿菌(6%)。革蘭氏陽性菌所占比例較小。
2.2 院內排名前五的細菌耐藥監測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
3 討論
近年來出現的“超級細菌”新德里金屬13內酰胺酶-l(new delhimetallo-B-lactamase 1,NDM-1),幾乎可以跨越不同的細菌種類,幾乎對所有的抗菌藥物都耐藥。各種研究資料表明:細菌耐藥率呈普遍上升趨勢,多重耐藥菌己經逐漸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對患者甚至造成無抗菌藥物可用的嚴重局面。因濫用抗菌藥物,對耐藥的后果認識不足,是耐藥菌大量出現和耐藥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我國,濫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十分普遍。2012年原衛生部《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中規定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可見我國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有待規范。控制細菌耐藥性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拖延的任務。細菌耐藥檢測和抗菌藥物預警工作,我們醫院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檢測了4年,以季度監測、年監測在醫院內網上公布,供臨床醫生選擇抗菌藥物時提供參考[5-12]。endprint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在2013年細菌耐藥中排名第一,它是臨床上引起多種機會性感染的常見致病菌,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和超廣譜抗菌藥物的濫用,耐藥情況日趨嚴重。本次監測結果顯示,該菌對二代頭孢頭孢呋辛、三代頭孢頭孢曲松以及喹諾酮類的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達到50%~75%,選擇這些抗菌藥物需要參照藥敏試驗結果,不能進行經驗性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在2013年細菌耐藥中排名第二,對該菌敏感的藥物有阿米卡星、氨曲南、復方新諾明、氨芐西林舒巴坦、環丙沙星、奈替米星、頭孢他啶、頭孢西丁、頭孢哌酮、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供臨床使用。銅綠假單胞菌在2013年細菌耐藥中排名第三,該菌的耐藥機制復雜,是臨床主要致病菌之一。對該菌敏感的抗菌藥物有環丙沙星、奈替米星、慶大霉素、頭孢他啶、亞胺培南、哌拉西林,可以提供臨床醫生選用。而復方新諾明、、頭孢克肟、頭孢西丁、頭孢呋辛、頭孢唑啉對該菌的耐藥率大于75%,應避免使用這類抗菌藥物。金黃色葡萄球菌在2013年細菌耐藥中排名第四,環丙沙星、莫西沙星、諾氟沙星、四環素、慶大霉素、頭孢曲松、頭孢噻肟、頭孢吡肟、頭孢唑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對該菌的耐藥率達到了50%~75%,臨床醫生需要參照藥敏實驗結果選擇用藥。大環內酯類的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青霉素類的青霉素G、阿莫西林、阿洛西林、羧芐西林應避免使用。鮑曼不動桿菌在2013年全年細菌耐藥中排名第五,對該菌的敏感的抗菌藥物有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供臨床醫生選用。其中環丙沙星、慶大霉素、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吡肟、哌拉西林耐藥率達到50%~75%需參照藥敏實驗結果選藥。值得注意的是氨曲南對該菌的耐藥率>75%,應避免使用。細菌耐藥和抗菌藥物的使用是有關聯的,參照藥敏試驗結果,以細菌耐藥監測為依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避免細菌耐藥的產生,減少醫院感染的關鍵。
本研究是以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三甲醫院常見細菌耐藥現狀,通過引入統計分析方法,對多類抗菌藥物使用與臨床常見細菌耐藥率的臨床研究,為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技術支持,也為吉林地區細菌耐藥及抗菌藥物篩選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海大學出版社,2006:715-920.
[2] 楊江明.我院2005-2006年細菌耐藥性變遷與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安徽醫藥,2007,11(6):554-555.
[3] 朱德妹,汪復.2010年上海地區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6):436-445.
[4] 馬越,李景云,金少鴻,等.細菌耐藥性監測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30(12):762-769.
[5] 沈波,許琴芬,榮菊芬,等.2007-2009年某醫院抗菌藥物使用與醫院感染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10,28(5):378-380.
[6] 洪旭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發作期的病原菌分別和耐藥性分析[J].安徽醫藥,2012,16(7):969-971.
[7] 凌保東.鮑曼不動桿菌抗生素多重耐藥性:耐藥機制與感染治療對策[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35(4):241-254.
[8] 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1127-1129.
[9] 肖永紅.2008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6):2377-2383.
[10] 李慧.安徽省2004年革蘭陰性菌耐藥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9):1051-1052.
[11] 田勇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譜變遷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9,19(6):1383.
[12] 王芹,薛波.描述細菌耐藥性變化的新指標[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4):282-285.
(收稿日期:2014-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