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010-11-24 07:56:34付加鋒莊貴陽高慶先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8期
關鍵詞:經濟評價發展

付加鋒 莊貴陽 高慶先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12;2.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100732)

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付加鋒1莊貴陽2高慶先1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12;2.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100732)

低碳經濟是氣候變化背景下人類的必然選擇。雖然低碳經濟理念備受推崇,但對于低碳經濟的概念和評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探討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和核心要素,指出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其發展過程具有階段性特征,低碳經濟應該包含四個核心要素,即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技術水平、消費模式,其中生產過程的低碳化、能源結構的低碳化和消費模式的低碳化都與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此基礎上,依據一定方法和原則,構建了以低碳產出、低碳消費、低碳資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環境為維度的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和相應的評價方法,以期為定量評估低碳經濟發展潛力提供參考依據。目前對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還存在諸多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已經達到低碳水平,因此在推動我國低碳轉型和發展過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切實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

低碳經濟;評價指標;發展潛力

由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所引起的全球變暖問題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署到《京都議定書》生效,再到《哥本哈根協議》的艱難談判,關于發展權與排放權的討論不斷升級,也催生了低碳經濟理念的迅速發展。雖然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關注,但何為低碳經濟,如何從傳統的依賴化石能源的高碳排放經濟走向低碳經濟形態,需要從低碳經濟的概念、影響要素和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作為世界排放大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應該尋找一條低碳發展之路,以便在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參與全球減排行動。

1 低碳經濟概念及核心要素

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產生的。雖然低碳經濟的術語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文獻[1]中就曾出現,但其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發表的《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白皮書中,其在白皮書中指出,英國將在205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水平上減排60%,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的國家[2]。2006年10月,由英國政府推出、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 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 DP5%-20%的損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3]。低碳經濟概念引發了各國以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興趣。日本要打造成為全球第一個“低碳社會”,美國也在2007年7月向國會提交了一項包括“低碳經濟法案”的法律草案。與此同時,各國各級政府提出了無數的低碳舉措,企業領導人也在積極行動。今天的問題不再是向低碳經濟轉型是否必須,而是如何迅速并且在什么規模促進向低碳經濟轉型。

1.1 低碳經濟概念辨識

對于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還是一種發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學術界和決策者尚未有明確共識。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指出[4]:“低碳經濟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大進步。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莊貴陽利用碳排放彈性作為脫鉤指標,分析了全球20個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在不同發展階段人均收入和溫室氣體排放增長之間的脫鉤特征,指出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具有階段性特征[5]。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報告指出[6],“低碳經濟是一種后工業化社會出現的經濟形態,旨在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防止各國及其國民受到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并最終保障可持續的全球人居環境。”英國外交部自2003年以來開展的“戰略方案基金”(Strategic Programme Fund,先前稱之為“環球機遇基金”)的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全球經濟的低碳高增長(Low Carbon-High Growth)[7]。

實際上,上述概念都部分地把握到了低碳經濟的核心特征,即“低碳排放”和“階段性特征”,并且都指出了低碳經濟的目標是為了應對環境、能源和氣候變化挑戰,低碳經濟的實現途徑是技術創新、提高能效和改善能源結構等。但是,上述概念也存在著不足之處:一方面,對于“低碳”排放的含義及其與“經濟”的關系未作具體深入的闡釋;另一方面,對于低碳經濟的內在驅動力未作深入剖析。

本文認為,低碳經濟是指碳生產力和人文發展均達到一定水平的一種經濟形態,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環境友好的突出特點,旨在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發展社會經濟的全球共同愿景。碳生產力指的是單位CO2排放所產出的G DP,碳生產力的提高意味著用更少的物質和能源消耗產生出更多的社會財富;人文發展(human development)意味著在經濟發展、居民健康與教育、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社會公平等人文尺度(human dimensions)上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這一概念的特點在于,一方面對于人文發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約束,另一方面強調碳排放約束不能損害人文發展目標,其解決途徑便是通過技術進步和節能等手段提高碳生產力。這一概念并未刻意區分絕對或相對的低碳排放,但是,從短期來看,可以在不改變其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產出效率,實現相對的低碳排放;從長期來看,技術進步能夠借助清潔能源替代、低碳技術應用等手段實現一國碳排放總量的絕對下降。

1.2 低碳經濟的核心要素

低碳經濟與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消費模式和技術水平等驅動因素密切相關,并且通過低碳化(decarbonization)進程得以實現。低碳化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能源消費的碳排放的比重不斷下降,即能源結構的清潔化,這取決于資源稟賦,也取決于資金和技術能力;二是單位產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斷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來看,由于技術進步、能源結構優化和采取節能措施,碳生產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低碳化進程也就是碳生產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根據前述概念解析,低碳經濟應該包涵四個核心要素: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技術水平、消費模式。其中生產過程的低碳化、能源結構的低碳化和消費模式的低碳化都與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低碳經濟可用如下概念模型如下所示:LCE=f(E,R,T,C)。

其中,E代表經濟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等方面;R代表資源稟賦,包括傳統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匯資源等。顯然,此處的資源不僅是自然資源,也包含人力資源,沒有人力和資本的投入,可再生能源、核能等不可能得到高效利用;T代表技術水平,指主要能耗產品和工藝的碳效率水平,通常情況下,技術水平是發展階段的產物,但對低碳經濟來說不一定如此,一些國家可以利用先進的低碳技術,超越許多發達國家經歷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階段,實現跨越式的低碳發展;C代表消費模式,主要指不同消費習慣和生活質量對碳的需求或排放。

1.2.1 經濟發展階段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財富的累積效應能夠在兩個方面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一是知識和技術的積累導致的低碳技術進步;二是對經濟資本存量累積的需要大大減小,可以將較多的能源消耗用于服務業,提升國民的消費水平。盡管各國碳排放的驅動因素有所差異,但是就發展階段而言,不外乎是由消費和生產兩種因素決定的。簡言之,發達國家主要是后工業化時代的消費型社會所帶動的碳排放,而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生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入帶動的資本存量累積的碳排放。

因此,經濟發展階段是一個國家向低碳經濟轉型的起點和背景。由于處于不同歷史階段,使得各國在走向低碳經濟時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相應的政策措施、路徑選擇和減排成本也會有所不同。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高人文發展的目標,而發展中國家必須實現低碳轉型和人文發展的雙重目標,這必將增加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轉型的難度。

1.2.2 資源稟賦

資源稟賦是實現低碳經濟的物質基礎。資源稟賦涉及廣泛的內容,包括:礦產資源、可再生能源、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資金和技術資源等等,都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投入要素。其中,與低碳經濟關系最為密切的是低碳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力資源及核能等零排放的清潔能源;能夠提供碳匯的森林資源、濕地、農田等等。此外,還應當包括能夠調節大氣和水文循環、影響人居環境的氣候資源和生態資源。自然地理條件是否宜居,會影響到居民衣食住行及社會經濟對能源的依賴程度。

1.2.3 技術水平

技術進步因素對低碳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技術進步能夠從不同角度推動低碳化的進程,包括:能源效率、低碳技術發展水平(如碳捕獲技術等)、管理效率、能源結構等。一般所說的低碳技術主要針對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車等重點能耗部門,既包括對現有技術的應用,近期可商業化的技術,也包括遠期可能應用的技術。例如,從現階段來看,能源部門的低碳技術涉及節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術、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的減排新技術。此外,碳捕獲技術(CCS)也被認為是實現技術蛙跳效應,促進發展和減排目標協同實現的一個捷徑。

1.2.4 消費模式

一切社會經濟活動最終都要體現為現實或未來的消費活動,因而一切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在根本上都是受到全社會各種消費活動的驅動。研究表明,由于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消費模式方面的差異,不同國家居民消費產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有較大的差異。例如,美國和英國等歐盟國家人均G DP均超過了3萬美元,在消費排放上卻存在較大差距。以家庭部門的交通排放為例,由于對私人汽車的依賴,美國家庭人均出行排放約4t左右,是其它國家的2倍[8]。此外,全球化導致的生產與消費活動的分離,使得一國真實的消費排放被國際貿易中的轉移排放問題所掩蓋[9]。假定各國碳排放強度相同,則一國消費的對外依賴度越高,消費導致的碳排放也越多。因此,從消費側而非生產側角度,探討一國國民實際消費導致的碳排放,有助于采取更加公平的視角從源頭上推動低碳發展。

2 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選取方法與原則

根據以上對低碳經濟概述和核心要素的認識,如何全面、客觀地評價一個國家或經濟體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成為低碳經濟深化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目前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因此必須建立一套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

為了建立一套普遍被接受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所選取的指標之間盡可能要相互獨立,并具有明確的經濟含義。目前國內在實踐中廣泛應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一種是利用層次分析法把所選取的指標指數化,賦予權重后加總,以得分的高低排名,這種方法常見于時下比較流行的各種排名;另一種是給各指標設定不同的閾值,以是否達到閾值(目標值)為考核標準,這種方法如國家環境保護部(原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在國際上,還有一種是以是否實施了某些政策或技術為評價體系,如英國碳基金(UK Carbon Trust)為幾個試點城市所做的指標體系。本文擬構建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力爭集合上述三種方法的優點。

2.2 評價指標體系功能

低碳發展可以理解為以低碳化為主要特征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了度量實現低碳經濟過程中所處的發展階段、存在的差距及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在低碳經濟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一個多維度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這套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能夠橫向比較各國或經濟體離低碳經濟目標有多遠,另一方面要能夠縱向比較各國或經濟體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

2.3 評價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

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概念框架,參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UNCSD)提出的驅動力—狀態—響應(Driving Force-Status-Response,簡稱DSR)模型。DSR框架是研究環境—經濟—社會三大系統協調發展的基本模式,被廣泛用來構建各種不同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參照UNCSD第三次修訂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10],構建指標體系需考慮以下原則:①指標簡潔,有代表性;②指標可得性,各國(經濟體)之間具有可比性;③指標選擇與政策目標相聯系;④社會經濟指標與環境指標的相容性。

基于驅動力—狀態—響應模式和指標構建原則,對低碳經濟的綜合評價應從不同角度加以理解:①低碳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經濟發展到后工業化時期,社會經濟系統具有向高產出、低污染、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轉型的內在動力和訴求,包括生產方式、消費模式、技術導向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等等;②低碳發展狀態:對一國(經濟體)經濟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技術水平和消費模式的綜合度量,能夠界定該國在某一時期所處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包括人均碳排放、碳生產力水平、低碳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等等;③低碳發展的政策與環境響應:用以表征人類為促進低碳發展所采取的對策,如征收碳稅和排污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公共交通和綠色建筑,植樹造林增加碳匯,利用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等等,以評價一國(經濟體)實現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與不足,探討如何采取有針對性的低碳發展路徑;或者設定未來某一時期的低碳經濟發展目標,評估政策的可行性及不同發展路徑的成本。

3 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綜上所述,衡量一個國家(或經濟體)是否達到了低碳經濟,除了發展階段這一基本背景之外,核心是在資源稟賦、技術水平及消費方式三個方面是否具備低碳發展的潛力,同時還要考察各國(或經濟體)向低碳經濟轉型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促進低碳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因此,本文構建的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個層次(見表1)。

表1 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體系Tab.1 Index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第一層目標層為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第二層準則層則由低碳產出指標、低碳消費指標、低碳資源指標、低碳政策指標、低碳環境指標五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其中,低碳產出指標表征低碳技術水平、低碳消費指標表征消費模式、低碳資源指標表征低碳資源稟賦及開發利用情況、低碳政策指標表征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低碳環境指標表征降低碳排放與環境保護的協同效應;第三層指標層在上述五個方面下設若干評價目標,最終構成終極指標。然而,評價低碳經濟水平要具有可持續性,避免由于經濟波動和社會政治動蕩等造成的對某一年度指標值的影響。即便某一指標距低碳經濟水平尚有差距,但也要考察每一年的演進方向。

3.1 指標解釋

3.1.1 低碳產出指標

碳生產力被認為是衡量低碳化的核心指標,指單位碳排放所創造的G DP。為突出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可對碳生產力的計算方法進行產業結構系數修正。并且,這一指標將能源消耗導致的碳排放與 G DP產出直接聯系在一起,能夠直觀地反映社會經濟整體碳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時也能夠衡量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在某一特定時期的低碳技術的綜合水平。此外,由于與經濟結構相關聯,碳生產力指標的高低能夠體現一國在貨幣資產和技術資產積累到一定水平時,進一步降低單位能源消費碳排放強度的潛力和障礙。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是能源系統流程中的一個生產環節,它是觀察能源加工轉換裝置和生產工藝先進與落后等的重要指標。提高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意味著以較少的一次能源投入生產較高的二次能源產出,這是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

3.1.2 低碳消費指標

碳消費水平旨在從消費側來衡量一國(或經濟體)的碳排放水平。盡管消費模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居民消費碳排放”和“政府消費碳排放”可作為綜合性指標來界定消費模式對碳排放的影響。前者指居民住戶在一定時期內對于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所產生的碳排放,能夠反映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等自然消費模式對碳排放的綜合影響;后者指政府部門為全社會(包括居民住戶)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免費或較低價格服務的消費支出所產生的碳排放,能夠反映政府部門的發展水平和社會組織形式等社會消費模式對碳排放的綜合影響。這兩個指標可以根據最終消費支出占G DP的比重(即最終消費率)與單位經濟總量的含碳強度(即單位 G DP碳排放)的比值加以核算。

3.1.3 低碳資源指標

碳資源稟賦及利用水平,主要關注一國(或經濟體)的能源結構、能源含碳強度和碳匯水平情況,包含三個核心指標,即零碳能源比重、能源碳排放系數和碳匯密度。其中,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屬于零碳排放的能源;考慮到化石能源是大多數國家(或經濟體)的能源來源,為了比較化石能源利用結構差異,選取碳能源排放系數(由能源結構加權平均計算的單位能源消費的碳排放)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碳匯密度是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節能減排,實現低碳化的重要物質基礎,這一指標可采用單位面積碳匯量表達。

3.1.4 低碳政策指標

發展低碳經濟,必須立足于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認真審視低碳經濟的內涵和發展趨勢,將能源結構的清潔化、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技術水平的提高、消費模式的改變、發揮碳匯潛力等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上述途徑均離不開制度環境的配套與政策工具的推動。因此,是否具有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是否建立碳排放監測、統計和監管體系,公眾的低碳經濟意識如何,環保節能標準的執行情況,以及是否征收碳稅等,可以反映一個國家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

3.1.5 低碳環境指標

發展低碳經濟,以環境優化經濟是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工作。國內外研究表明[11-12],減緩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成效與環境保護之間具有協同效應,環境改善與溫室氣體減排是互贏的。因此,環境質量改善也是衡量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廢棄物碳排放強度”和“工業三廢處理指數”可以作為衡量低碳環境的兩個重要指標,前者反映了廢棄物總的產生量與廢棄物處置所產生的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后者反映了工業污染物的治理水平,這一指標可采用加權平均值計算三廢處理指數。

3.2 評價方法

根據上述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踐中廣泛應用的評價方法,目前針對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單項指標評價法,通過單項指標的對比,評價單項指標的發展狀態及所處的地位,由此綜合判定分析整體低碳發展水平,這一方法無法定量評價多個區域(或經濟體)的等級次序;二是綜合評價法,通過對單項指標加權,并綜合合成,形成發展程度的綜合得分,以區分多個區域(或經濟體)的等級次序,同時,這一方法也可對單項指標進行判定,但在確定指標權重時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本文對第二種方法加以說明,并力圖減少主觀誤差,以便對多區域(或經濟體)等級評價提供判定依據。

3.2.1 指標正向化和無量綱化處理

在構建的評價指標中,由于指標數值和方向不同,必須進行指標的正向化和無量綱化處理,否則將會導致對低碳經濟評價的不合理性。

逆向指標采用倒數變換法進行正向化處理(1),通過數值處理就能體現出指標的數值越大,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就越高。

其中,x′為逆向指標原始數值,x*為該指標的正向化指標值。

對于指標的量綱處理,采用歸一化方法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式2)。

其中,x為歸一化后的指標數值,x*為所有(含正向化處理后)指標數值,x*min和x*max分別為該指標區域各評價個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2.2 指標權重的確定

評價指標的權重是對各個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相對重要性的數量表示,科學合理的確定指標權重是整個方法的核心環節。由于各評價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需要根據各指標對上一級指標的影響程度賦予其權重。

確定權重的方法很多,如專家咨詢法(Delphi)、專家排序法、層次分析法(AHP)、秩和比法、相關系數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但各種方法均有其優缺點[13]。其中,目前最為常用的方法是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然而這兩種方法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主觀性強。基于此,本文推薦使用將“主觀性”和“客觀性”結合起來的組合方法確定指標權重[14],即層次分析(或專家咨詢)與數據包絡分析的組合方法。層次分析法(或專家咨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決策者的主觀偏好,而數據包絡分析又完全依賴于客觀數據,將兩者結合起來將使權重更為合理。這種組合方法如式3所示,式中 wi為第 i項指標總權重,wAHPi為AHP方法確定的第i項指標權重,wDEAi為DEA方法確定的第 i項指標權重,λ為主觀偏好系數,(1-λ)為客觀偏好系數,其中λ取[0,1],其值由決策者根據偏好給出。

3.2.3 綜合合成方法

指標值綜合合成方法有許多,常用的有線性加權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這里采用線性加權和法(式4),式中 S表示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xi為標準化后的無量綱指標,wi相應指標權重。

3.2.4 發展潛力等級劃分

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一種趨勢,但不同區域(或經濟體)發展低碳經濟的潛力是不同的,為合理指導并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構建低碳經濟發展潛力等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由于統計數據欠缺、統計方法和統計標準的嚴重不一,使得難以對低碳經濟發展所處階段進行有效地分組定級。隨著對低碳經濟認識和研究的不斷推進,這一工作也必將會逐步展開。

4 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低碳經濟始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目前對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還存在諸多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已經達到低碳水平,因此,上述建立的綜合評價體系也只是對低碳經濟發展潛力的一種相對評估。在指標選取、權重確定等方面仍有值得進一步推敲的不足之處,但仍不失為定量評估低碳經濟發展潛力提供參考依據。在推動我國低碳轉型和發展過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切實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

References)

[1]Ann P K inzig,Daniel M.Kammen.National Trajectories of Carbon Emissions:Analysis of Proposals to Foster the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conomies[J].G 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998,8(3):183-208.

[2]DTI.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R].London:TSO,2003.

[3]Stern Nicolars.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4]張坤民,潘家華,崔大鵬.低碳經濟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Zhang Kunmin,Pan Jiahua,Cui Dapeng.Overview on Low Carbon Economy[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8.]

[5]莊貴陽.低碳經濟: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之路[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ZhuangGuiyang.Low CarbonEconomy:DevelopmentRoad ofClimate Changein China[M].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2007.]

[6]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低碳經濟的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R].北京:2008:12.[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Implications of Low Carbon Economy for China[R].Beijing:2008,12].

[7]British Embassy Beijing.http://ukinchina.fco.gov.uk/zh/workingwith-china/spf/.

[8]OECD/IEA.Worldwide Trends in Energy Use and Efficiency-Key Insights from IEA Indicator Analysis[R].OECD/IEA,2008.

[9]陳迎,潘家華,謝來輝.中國外貿進出口商品中的內涵能源及其政策含義[J].經濟研究,2008,7:11-25.[Chen Y ing,Pan Jiahua,Xie Laihui.Energy and Policies Embodied on Trade[J].Economy Study,2008,7:11-25.]

[10]張志強,程國棟,徐中民.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方法及應用研究[J].冰川凍土,2002,24(4):344-350.[Zhang Zhiqiang,Cheng Guodong,Xu Zhongmin.Review of Indicators and Methodologies for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2,24(4):344-350.]

[11]J C Bollen,C J Brink,et al.Co-benefits of Climate Policy[R].Netherlands:PBL,2009.

[12]胡濤,田春秀,李麗平.協同效應對中國氣候變化的政策影響[J].環境保護,2004,(9):56-58.[Hu Tao,Tian Chun-xiu,Li Liping.Influence of Co-benefit on Policy in China[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4,(9):56-58.]

[13]倪少凱.7種確定評估指標權重方法的比較[J].華南預防醫學,2002,(6):23.[Ni Shaokai.Methodogy Comparityof Indicator’s Weight[J].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6,(6):23.]

[14]陳濤.基于AHP與DEA的組合方法確定指標權重[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7(23):6143-6145.[Chen Tao.Determining Weight Based on AHP and DEA[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07,7(23):6143-6145.]

Conceptual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Low Carbon Economy

FU Jia-feng1ZHUANG Gui-yang2G AO Qing-xian1
(1.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2.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Low carbon economy(LCE)is a new approach of development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While the principle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well accepted,further study of concept an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LCE is abs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key elements of LCE,and points out that LCE is an economic formation,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a staged characteristic.The four key elements of LCE are development stage,resource endowment,technical level and consumption pattern.Among these elements,low carboniz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nergy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have close relationship.Based on above,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low carbon productivity,low carbon consumption,low carbon resource,low carbon policies and low carbon environment.Certainly,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no country has reached low carbon stage.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 by optimiz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nvironmental measures.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evaluation index;development potential

F206

A

1002-2104(2010)08-0038-06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07

2010-03-07

付加鋒,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影響。

*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No.200809151)資助。

(編輯:劉照勝)

猜你喜歡
經濟評價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99一级毛片| 9966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专区第一页| a欧美在线|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欧美第一页在线| 欧美高清三区| 国产自在线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av无码久久精品|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成人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99久久99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午夜综合网|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在线99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蜜桃视频一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国产|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女人一级毛片|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91青青草视频| 九九香蕉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免费在线色|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微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