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臺州市“沿江發展軸”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

2010-11-24 07:56:36趙志新李天宏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8期
關鍵詞:生態發展

趙志新 李天宏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系水沙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871)

臺州市“沿江發展軸”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

趙志新 李天宏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系水沙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871)

定量評價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和程度是當前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前沿問題之一。生態足跡方法作為一種衡量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可定量地反映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的壓力和影響程度。本文介紹了生態足跡方法的理論基礎和計算模型,并依據統計和遙感資料,利用該方法計算了2007年浙江省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的生態足跡。結果表明:2007年規劃區人均生態足跡為2.364 3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態承載力為0.358 2 hm2,人均生態赤字為2.006 1 hm2,說明人類對自然的影響程度已超出了安全生態承載能力的范圍,該區域處于不可持續發展狀態;規劃區生態效率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與國內高度發達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其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規劃區椒江流域的上游至下游,各縣區的生態赤字呈明顯的遞增趨勢。生態足跡的計算結果可為當地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應針對流域上下游各縣區不同的生態現狀和生態要求,做出科學的規劃和提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臺州市;可持續發展

自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來,可持續發展正式成為全球共同的責任。定量評價和預測可持續發展狀態和可持續發展程度是當前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前沿和熱點[1]。生態足跡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衡量手段,以其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可操作性,為區域生態可持續發展定量評估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其計算方法和一些修正模型得到廣泛應用[2-6]。本文結合統計年鑒資料和有關文獻,對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進行生態足跡分析,找出規劃區在未來發展中的生態限制因子,為規劃區以及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為便于提出針對性的可持續發展對策措施,本研究還對規劃區包括的各縣區的生態足跡進行了對比分析。

1 研究區域概況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臺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浙江中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改革開放以來,臺州市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沿路、沿江特點,產業和城鎮在沿路、沿江形成帶狀發展軸。為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謀劃城市化和工業化拓展空間,臺州市提出了“沿江發展軸”戰略,沿江發展軸主要涉及臺州沿永安溪、始豐溪、靈江、永寧江、椒江的仙居縣、天臺縣、臨海市、黃巖區、椒江區等5個縣市區。該區域東瀕東海,東西長161.7 km,南北寬99.2 km,陸域面積6 851 km2。規劃區內總人口約328.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54.47萬人,農村人口273.77萬人。境內地形大致由西向東傾斜,以山地丘陵為主,西部、北部丘陵綿延,大小盆地錯落,南部平原沃野,水網相連,東部濱海大地開闊,港灣丘陵曲折委婉,形成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山地、丘陵、平原、淺海灘涂梯度遞降的地貌。該區域漁業資源豐富,擁有多個養殖和捕撈漁場,盛產多種經濟魚類及對蝦、梭子蟹和大量的貝殼類海產品。2008年區域國內生產總值達881.45億元,其中椒江區257.19億元,黃巖區187.36億元,臨海市259.69億元,天臺縣97.99億元,仙居縣79.22億元;流域人均生產總值達26 850元,其中椒江區51 702元,黃巖區31 781元,臨海市22 732元,天臺縣17 285元,仙居縣16 292元。

1.2 研究方法

1.2.1 生態足跡理論

1992年William E.Rees提出了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的概念,1996年Mathis Wackernagel完善了生態足跡的計算分析方法[7-8]。生態足跡是用生產性土地面積度量一個確定人口或經濟規模的資源消費和廢物吸收水平的工具[9]。或者說,生態足跡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能夠持續地提供資源或消納廢物的、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空間,它從具體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資本消費的空間測度問題[10]。總之,生態足跡是一種計算人類生態消費、衡量生態可持續性的測量工具,是測量可持續性的生態底線的衡量標準,是國家、地區自然資產核算的一種廉價而快速的計算框架。

生態足跡理論基于一個基本理論假設和兩個基本事實。一個基本理論假設是:各類生物生產性土地的用途是互相排斥的,一塊土地只能作為一種土地類型。例如,一塊土地當它被用來作為草地時,就不能同時是林地、耕地及水域等其他類型的土地。兩個基本事實:人類可以確定自身消費的絕大多數資源及其產生廢物的數量;這些資源和廢物能夠轉換成產生等量資源并能消解這些廢物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

1.2.2 生態足跡分析

生態足跡分析是在計算生態足跡和生態容量的基礎上,以二者之差(大于0為生態赤字;小于0為生態盈余)表征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公式(1))。

式中 ED為生態赤字(盈余);EF為總的生態足跡;EC為區域總生態容量。

生態足跡是指能夠持續地滿足一定規模人口需求的、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空間,根據居民的消費項目,將其轉化為相應的生物生產性土地。計算方法為:

式中:N為人口數;ef為人均生態足跡;i為消費商品和投入的類型;aai為人均i種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ci為i種商品的人均消費量;pi為i種消費商品的全球平均產量。

生態容量是區域內部所能提供的各種類型的生產性土地的數量,計算方法為

式中:N為人口數;ec為人均生態容量(hm2/人);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yj=ylj/ywj,ylj指某國家或區域的j類土地的平均生產力;ywj為j類土地的世界平均生產力。

臺州市的消費,總體上可以分為生物資源消費和能源消費兩大類。其中生物資源消費可分為糧食、蔬菜、油脂、肉禽及制品、蛋類、水產品類、酒及飲料類、瓜果類和奶及奶制品九類。能源消費分為煤炭類、石油類、氣體、熱力、電力等五大類。根據生產力大小差異,生物生產性土地可分為六大類: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和建筑用地。本文計算采用William和Wackernagel提出的均衡因子和產量因子,均衡因子分別為:耕地和建筑用地2.8,林地和化石能源地1.1,草地0.5,水域0.2;產量因子分別為:耕地和建筑用地1.66,林地0.91,草地0.19,水域1.00,化石能源地0。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態足跡計算

利用公式2計算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的生態足跡(毛足跡,未均衡化),結果見表1和表2。主要數據來源為:椒江區、黃巖區、臨海市、仙居縣及天臺縣2008年統計年鑒;2007年各種生活消費品的價格參考《中國統計年鑒》和《浙江價格》,采取的為浙江省平均價格;生物資源生產面積折算的具體計算中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993年計算的有關生物資源的世界平均產量資料;計算能源消費足跡時采用世界上單位化石燃料生產土地面積的平均發熱量為標準,將當地的能源消費所消耗的熱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生產土地面積;在計算中,采用世界森林平均溫室氣體吸收能力;在計算中沒有考慮熱力消費,因為熱力由火電轉化而來,原煤的消費已經包含在內。2.2 生態足跡分析

表1 2007年臺州市沿江發展軸生物資源消費賬戶Tab.1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s ledger of the biotic resources of Taizhou planning area along rivers in 2007

表2 2007年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能源消費賬戶Tab.2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s ledger of energy of Taizhou planning area along rivers in 2007

生物生產性土地供給面積取自2008年臺州spot影像圖解譯數據。參考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并根據遙感圖像進行了適當調整,按土地用途劃分為:耕地、園林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灘涂6大類。因臺州市無大面積草地,解譯中將其忽略。按照公式3計算臺州市“沿江發展軸”生態承載力,并將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的計算結果匯總(見表3)。

表3 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結果匯總表Tab.3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of Taizhou planning area along rivers in 2007

從計算結果中看看出,2007年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人均生態足跡為2.364 3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態承載力為0.358 2 hm2,根據公式1計算生態赤字為2.006 1 hm2。2008年6月中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共同發布了《中國生態足跡報告》,報告中顯示:中國當前人均生態足跡為1.6 hm2,人均生態承載力為0.8 hm2。規劃區的人均生態承載力約為人均生態足跡的6倍,生態承載力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而且生態赤字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表明了該地區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已大大超出了其安全生態承載能力的范圍。

根據表3結果可計算出各種類型的土地在生態足跡中的構成。耕地占有最大的比例63.4%,其次為化石能源地28.2%,二者的累積值大于90%。水域占6.6%,也具有一定的比例,臺州市東臨東海,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水平較高,消費水平較高[11]。臺州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規劃區內的天臺縣、仙居縣和黃巖區山地較多,地形原因較大的制約了其土地利用,耕地生態承載力小,因此,耕地資源的生態赤字較大。

區域經濟的生態強度可用萬元 G DP生態足跡來表示。2004年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生態足跡分別為3.068 0 hm2、3.423 6 hm2、2.015 7 hm2,生態赤字分別為2.729 9 hm2、3.210 5 hm2、1.912 2 hm2,萬元 G DP 生態足跡分別為 0.832 9 hm2、0.621 5 hm2、0.351 9 hm2;2006 年浙江省生態足跡為2.325 9 hm2,生態赤字為1.888 0 hm2,萬元G DP生態足跡為 0.734 1 hm2(數據來源于文獻資料[12-13]);2007年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人均生態足跡為2.364 3 hm2,生態赤字為2.006 1 hm2,萬元 G DP生態足跡為0.880 4 hm2。從中可以看出,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生態足跡大,生態赤字也相應地較高。深圳的萬元G DP生態足跡為0.351 9 hm2,大大低于其他地區,說明其生態效率高,這與其完善的產業結構是分不開的。高科技產業密集和服務業發達的地區生態效率較高,重工業和服務業欠發達地區有低的生態效率。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生態效率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與國內高度發達的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其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3 各縣區生態足跡對比分析與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對比規劃區內各縣區生態足跡的計算結果(見表4)得出:在生態需求方面,除椒江區外,其他各縣區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椒江區約為全國水平的4倍。不同縣區的生態足跡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臨海市、天臺縣、黃巖區和仙居縣,該類耕地足跡為第一來源,化石能源次之;第二類為椒江區,化石能源足跡為第一來源,且化石能源足跡比重在70%以上,耕地足跡次之。生態足跡與各地區經濟發展發展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椒江區由于經濟發展較快,城市化的水平比較高,這個階段消費主要是工業消費,居民的生活消費已經屈于次席,具體表現就是能源生態足跡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足跡之和,占絕對地位;而第一類的縣區,總體來說消費是以生活消費為主,因此耕地的生態足跡占主要地位,且遠遠超過化石能源足跡比重。

2007年仙居縣、天臺縣、臨海市、黃巖區及椒江區的人均生態赤字分別為 1.108 2 hm2、1.530 3 hm2、1.925 7 hm2、2.230 2 hm2和8.135 0 hm2。可以看出:從椒江流域上游至下游,生態赤字呈明顯的遞增趨勢。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該流域的發展情況。

表4 2007年臺州市“沿江發展軸”各縣區人均生態足跡 (hm2)Tab.4 Reg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of Taizhou planning area along rivers in 2007

具體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地形因素。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地形大致是由西向東傾斜,山地、丘陵、平原、淺海灘涂梯度遞降。處于流域上游的仙居縣、天臺縣和黃巖區山地較多,地形原因較大地制約了土地資源的利用,而椒江區地處浙東最大的溫黃平原北部,土地開發潛力大。另外,上游交通設施投資大,目前境內交通條件相對較差,制約了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發展;二是政策因素。為了保護上游的牛頭山水庫及長潭水庫等的一二級水源保護區。處于中上游的仙居縣及天臺縣由于嚴格的水污染總量控制政策其他環境污染控制政策,限制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針對各縣區的情況,提出以下可持續發展對策:①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和循環經濟。椒江中上游河谷經濟區定位為內陸生態產業集聚區、重點生態保護區和水源涵養區,也可集中開發旅游資源。椒江區、黃巖區以及臨海市經濟較為發達,能源利用多,因此,要減少該地區化石能源地的生態赤字,就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高效益、低污染的非資源性產業發展,高效利用現有資源存量,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②各縣區耕地資源的生態赤字較大,因此需要培育各地區的優勢農產品,加快農產品的轉化,提高自然資源單位面積的生物產量。這些是實現以技術變革來提高資源生產率的重要環節。③減少生態赤字,除了增加生態供給之外,還要減少資源的浪費。要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消費方式,降低生產和生活消費,提倡綠色消費,提高資源的回收和重復利用率。要提高企業技術水平,采用清潔生產工藝,推行“資源—產品—可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④需要完善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在實現工業布局優化、集中治污,保障上游污染減少的同時,帶動上游經濟發展,實現上下游經濟的協調發展。

3 結 論

通過計算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的生態足跡,可得出以下結論:2007年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人均生態足跡為2.364 3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態承載力為0.358 2 hm2,生態赤字為2.006 1 hm2,生態需求大大超過了生態承載力。規劃區的生態效率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與國內高度發達的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其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規劃區內,在生態需求方面,除椒江區外,其他各縣區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椒江區約為全國水平的4倍。從椒江流域上游至下游,生態赤字呈明顯的遞增趨勢。針對流域上下游的各行政區的生態情況,應進行生態可持續性評估和問題判斷,做出科學的綜合區劃,并提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從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的整體情況來看,長期以來,該區域處于以量的擴張為主的傳統工業化進程中,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自然資源的過渡消耗和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該區域的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醫化、電鍍及鑄造等重污染行業所占比重還相當大,而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所占的比重較低。因此,規劃區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高效利用現有資源存量,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另外,還要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消費方式,降低生產和生活消費,提倡綠色消費,提高資源的回收和重復利用率。從臺州市“沿江發展軸”規劃區的各縣區情況來看,上下游各縣區的生態足跡具有明顯的差異。除地形因素外,地處椒江流域上游的仙居縣和天臺縣為保護水源地,制定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根據《臺州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仙居縣和天臺縣內禁止準入區與限制準入區占全部面積的比例最高,達到90%左右,椒江區最少,不到50%。地區之間環境保護要求的不一致導致了開發利用的不平衡現象。因此,需要完善流域生態補償制度,保障上游污染減少的同時,帶動上游經濟,實現上下游的協調發展。

References)

[1]劉義軍,盧武強,李榮.湖北省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8(2):259-262.[Liu Y ijun,Lu Wuqiang,Li Rong.Hubei Province Ecological Footprints’Calculation and Analysis[J].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4,38(2):259-262.]

[2]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甘肅省1998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地理學報,2000,55(5):607-616.[Xu Zhongmin,Zhang Zhiqiang,Cheng Guodong.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Gansu Province in 1998[J].Acta Geographica Sinia,2000,55(5):607-616.]

[3]Van Vuuren D P,Smeets E M W.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Benin,Bhutan,Costs Rica and the Netherland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4(234):115-130.

[4]章明,葉艷妹.杭州市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04,18(4):25-30.[Zhang Ming,Ye Yanmei.Ecological Footprintsof Hangzhou City[J].China Land Science,2004,18(4):25-30.]

[5]王亞菲,陳長.北京市生態足跡的投入產出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4):129-134,148.[Wang Yafei,Chen Zhang.Input-Output Analysis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Beijing[J].Urban Studies,2009,16(4):129-134,148.]

[6]張恒義,劉衛東,林育欣,等.基于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態足跡分析[J].生態學報,2009,29(5):2738-2748.[Zhang Hengyi,Liu Weidong,Lin Yuxin,et al.A Modifie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to a Sub-national Area:The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e[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9(5):2738-2748.]

[7]Rees W.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

[8]Rees W,Wackemagel M.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 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1996,16:223-248.

[9]李利鋒,成升魁.生態占用—衡量可持續發展的新指標.自然資源學報,2000,15(4):375-382.[Li Lifeng,Cheng Shengkui.Ecological Footprints:A New Indicator for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0,15(4):375-382.]

[10]劉冬梅.可持續經濟發展理論框架下的生態足跡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2.[Liu Dongmei.A Study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on theBasis ofthe Theory of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7:2.]

[11]常志華,陸兆華,馬喜君,等.臺州市城市生態足跡[J].生態學雜志,2007,26(1):83-87.[Chang Zhihua,Lu Zhaohua,Ma Xijun,et al.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aizhou City[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7,26(1):83-87.]

[12]李廣軍,王青,顧曉薇,等.生態足跡在中國城市發展中的應用[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10):1485-1488.[Li Guangjun,Wang Qing,Gu Xiaowei,et al.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Chinese Cities’Development[J].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7,28(10):1485-1488.]

[13]童億勤.基于本地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續發展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8(10):896-902.[T ong Y iqin.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Local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9,18(10):896-902.]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Taizhou Planning Area Along Rivers

ZHAO Zhi-xin LI Tian-ho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Th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71,China)

Measuring the status and ext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frontie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As a measu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footprint can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stress and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upon natural eco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of ecological footprint,and calculat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aizhou Planning Area along rivers in 2007,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remote sensing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nning area had an averag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2.364 3 hm2,with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deficit per capita were 0.358 2 hm2and 2.006 1 hm2respectively,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human beingson the nature was beyond the regional bio-capacity and this area was in unsustainable status.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planning area was close to the mean level of Zhejiang province,but it had a large gap comparing with some developed cities in China.So there was great room to develop the planning area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In addition,from the upstream to downstream of Jiaojiang River in Taizhou planning area,the ecological defic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se result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research can be referenced by local government for making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ies,and these policies aiming at different ecological status and demands of different districts along the river should be made scientifically and pertinently.

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Taizhou 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062.2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8-0132-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24

2010-03-16

趙志新,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水資源與水沙環境。

(編輯:溫武軍)

猜你喜歡
生態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片91|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日本在线国产|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久久黄色影院|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全裸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毛片网站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国产在线八区|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黄色| 毛片在线看网站|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洲欧美h|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精品污视频|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成人在线欧美|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精品一线天| 欧美黄色a|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免费在线一区| 亚洲青涩在线|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天天操精品|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91在线丝袜|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