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月寧
如果把商學院看作一門生意,那么它和企業的不同之處在于:企業的產品是看得見的,商學院的產品則是無形的知識溢出,其中不僅包括教師發表的論文,更包括整體的影響力、市場認同度、話語權和對社會的貢獻。
于是,整體實力成為了湯谷良——這位財務管理出身的院長,下一步要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打造的“戰略重點”。
湯谷良清晰地規劃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未來的三個特點。
首先是將國際化的特色更加精細化,如何以更國際化的形象展現在中國的這些商學院以及全球視野中。“現在的MBA或者EMBA教育提供的都是南北大菜,川魯粵齊全,什么都有,你要麥當勞,我有;你要炸醬面,我也有,這是有問題的。”在湯谷良看來,國際化的前提是更加專業化、特色化的教學。
其次,是要將學院與資本市場實現無縫連接。這是受到了細微觀察的啟發。“我們很多教師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都是個人化的,沒有產生社會影響力。”比如張新民是做財務質量分析的,今后就可以借助他的體系和理論,建立一套中國資本市場財務報表評價體系,定期發布研究報告。還有做人力資源研究的教師,可以開發出評估中國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發展報告。
在給其他企業做咨詢的時候,湯谷良發現某企業的董事會報告中會注明“公司獲得某大學2009年十大評估品牌”這樣的信息。而這就是湯谷良概念中的打通資本市場的細節表現之一。
“其實我們的條件也相對成熟,國家發審委今年退下來的十幾位委員都被我們聘請成為教授。他們有的搞投行,有的做財務,有的研究法律,對我們商學院與資本市場的連接相當有益。”
第三,則是服務于中國的企業,通過聚焦幾個行業,樹立行業內國際商學院在商業模式構造方面的聲音。
在服務企業,研究行業商業模式方面,湯谷良也有自己的感觸。在平時,他除了學術雜志以外,常看的就是美國幾大商學院的雜志,“比如《哈佛商業評論》、沃頓的《知識在線》,MIT的《斯隆商業管理》,這些都是我了解企業的平臺。”一個商學院一定要有知識信息產出的能力,由此湯谷良也計劃辦一本國際商學院自己的期刊,在學術方面構建影響力的同時,還要對社會有益。
據說國務院某副總理在調研醫療醫藥問題的時候,專門請了北師大和北大的四位教授前去座談,由此讓湯谷良想到了國際商學院也可以在某些領域成為話語權的引導者。“比如國際貿易,反傾銷都是我們的優勢。”
國際化、打通資本市場、構建行業話語權與影響力,湯谷良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構建的藍圖更像是打造一條完整的學術到商業的產業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目前的商學院教育中,能學到什么往往成為眾矢之的。湯谷良曾遇到有人調侃說,你們這些人沒有當過一天CFO,沒有當過一天經理,還教人家怎么賺錢,那不是胡說八道嘛。“沒做過企業,沒在企業干過,憑著書本怎么能教好MBA和EMBA,商學院教育都有這個問題,不搞業務的去教搞業務的。”
除了實踐經驗的脫節,湯谷良還認為現在的商學院教育缺少一種人文教育。更多的是在告訴學員怎么掌握技術,“怎么做戰略,怎么做營銷,怎么做HR”。而人文教育一定是在這些技術之上的一種運用哲學,能夠把這些技術通吃起來。作為一個老板,一個小時之前玩的是財務,兩個小時后就在考慮HR,再兩個小時就在思索戰略問題。這就是領導力藝術,技術問題很容易學,但是人文的東西卻是目前商學院的短板。
作為商學院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我認為就是提供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思考的方法。”曾經有位學員告訴湯谷良,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學完之后,他形成了一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這令湯谷良感觸不已:“在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定不要太在乎知識的學習,但思維方式卻是萬變不離其宗、最有價值。”
例如,如何讓學員在思想上愉快自覺的接受財務。“特別是讓那些非財務專業的老板覺得一輩子沒學過財務簡直就是個悲劇?”自己說當然起不到好的效果,湯谷良擅長用的招數是借力打力。
在一些高校講授EDP課程時,面對身經百戰的CEO和企業高管們,湯谷良通常會播放兩段視頻作為開始,一個是巴菲特的一段話,“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他是我了解商業的基礎,沒有他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還有便是對財務極度熱愛的李嘉誠的現身說法。
在吸引起學員的興趣之后,湯谷良又引出一個悲劇性的故事——中國某知名總裁的職業生涯路徑。“我把他的原話摘抄一些給大家看,不告訴他是誰”,在得到學員們對他很瘋狂的評價后,湯谷良又引用出他的原話,“我的失敗就是我的財務的失敗”,用以最大化的激發起學員們的好奇心與重視程度。
在湯谷良看來,財務管理兼具領導力、戰略思想和人文關懷。財務的理念就是作為一個領導策略,一定要有主動的學習能力,讓你的員工掙到錢之余,還學到了如何管理公司。作為一個財務制度,也一定要有保護能力,保護你的員工,保護你自己。“如果說這個公司賺了好幾個億,都IPO,上市了,可是除了董事長很安全外,總經理以及部下通通被關起來了,這種問題更嚴重。”
湯谷良很欣賞柳傳志說過的一句話,“在聯想我不能保證每個人不犯錯誤,但是我能保證這里沒有犯錯誤的土壤,任何犯錯誤的人,觸犯財務風險的人,都將承擔極高的成本。”“這就是領導力。”
財務的性質決定了其特殊的人文關懷背景,財務必須要求透明度,而透明度本身也是在關心保護每個人,沒有透明必然產生腐敗。就好比坐飛機每個人都要接受安檢一樣,這些內控的制度保證了每個人的安全。
與其他學科比起來,湯谷良覺得財務管理更加基礎——戰略是教人怎么發展,而財務就告訴你怎么救命如何保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企業正好相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成功之道,倒閉的企業都只有一個原因,賬上沒錢了。”
湯谷良個人最顯著的標簽就是快樂。他提出的口號是“快樂教學,快樂研究”。在湯谷良的課堂上是從來不缺乏笑聲。“說到講課,最重要的是以什么心情上好第一堂課。”思想、工具和心情,是湯谷良總結出的三大元素。
作為院長,湯谷良決心打造一個快樂的商學院。“我們的教師活的有些累,我希望他們可以疲憊,但是要快樂。”湯谷良的目標是降低教師們的目標達成對幸福指數的影響程度。讓教師們下班的時候痛痛快快的回家,上班的時候高高興興的上班,是湯谷良當院長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