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祥
企業的規范管理、高效運作,離不開完善和可持續優化的制度建設機制。制度建設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加強廉政建設,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一項重要內容。延長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成立以來,先后制訂了大量規章制度,為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綜合實力的迅速增強以及形勢的變化,過去制訂的部分制度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本文對管輸公司制度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做好下一階段的制度建設工作提出了改進意見。
一、管輸公司制度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管輸公司目前已擁有各類公司級規章制度73種,涵蓋了公司生產經營、企業管理、黨建和后勤服務等各個方面,基本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制度的種類繁多,但制度與制度之間缺乏系統關聯。公司成立以來,制訂各類制度,內容幾乎面面俱到,種類五花八門,但執行不徹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度多而不精。條款多,規定多,程序多,執行比較繁雜。二是制度多卻不系統,制度之間缺乏關聯性,甚至相互抵觸,沒有形成合力。這些原因導致制度的執行相當困難,一些制度形同虛設,嚴重損害了制度的嚴肅性。
2、部分制度與現實脫節。有些制度執行起來沒有現實基礎,不切合實際,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執行。這是因為在制定制度時,有關部門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閉門造車,缺乏實踐基礎。仔細觀察,公司制度建設與現實脫節的主要表現一是制度與企業的行業特點、生產經營現狀脫節。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管輸公司組建之初,制度的制定是從上而下的,為了盡快搭起臺子,起草班子倉促上陣,大部分制度都沒有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采取了拿來主義,參考借鑒了兄弟單位和同行業企業的同類制度。二是與職工群眾脫節,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好多制度出臺了,卻沒有真正得到貫徹落實,有些單位也沒有認真組織職工群眾學習,領導例行公事,職工敷衍了事,大家都不當回事,使制度淪為一紙空文。
3、制度與程序脫節。所謂程序,就是制度執行的流程。企業建立制度的目的是通過制度規范管理,執行管理決策,因此每一種制度的本身就應該包含操作流程。管輸公司目前制度與程序脫節主要表現在:一是有制度,無流程,部分制度就所涉及的事項都制訂的很全面,唯獨在如何操作,如何執行方面沒有涉及。二是制度少,流程多。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如計劃審批相關制度、財務報銷相關制度,審批部門多,流程復雜,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
4、制度與目標脫節。企業建章立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經營目標服務。個別制度從起草時就是為制度而制定,制度本身看不出針對性和有效性。而制度如果失去了針對性和有效性,就幾乎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制度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確,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發揮制度的真正作用。
5、制度與執行脫節。這是在整個制度建設體系里面暴露出來的最嚴重最普遍的問題,其表象是執行不力,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因為有制度,但缺少執行制度的制度,誰來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好了怎么獎,干不好怎么罰,由誰來罰,由誰來監督等等,這些保證制度執行的制度,沒有形成體系。
6、制度與企業文化脫節。其表象是制度和企業文化是兩個個體,制度高高在上,如懸在職工頭上的達摩克斯利劍,而企業文化卻冷眼旁觀,事不關己。制度和企業文化沒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合力。
7、制度的執行情況參差不齊。大部分單位和職工都能夠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但仍有部分單位和個人置若罔聞,缺乏執行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比較突出。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當前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引起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的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加以解決。
二、制度建設應該遵從的原則
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完善管輸公司制度體系,需要我們實事求是的分析、深入細致的調查、大膽無謂的創新,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堅持制度制定的一般性原則。制定制度,首先要明確制度的特性。即確定性、強制性、程序性、封閉性。基于這些基本特征,我們在制定制度時,要遵從六項原則:一是切合實際原則;二是系統化原則;三是簡明化原則;四是協調配合原則。
2、制定制度必須要切合實際,必要時可適當超前。制定制度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切不可照搬或盲目引進,這就需要事先進行深入調研和認真分析,考慮現有的做法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并考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如果制定制度有難點或不夠成熟,可以先行試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并加以完善。如果相關管理事項過于超前,沒有相關制度或做法可以借鑒,可在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以備忘錄形式記錄有關做法,待條件成熟時再行制訂。
3、制度建設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全體職工的積極參與。領導的各種行為非常容易成為屬下的效仿榜樣,如果各級領導對制度不予以重視,或重視不夠,那么職工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印象,覺得企業的各項制度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當然也就不會自覺遵守各項制度,甚至還會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因此,各級領導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執行者,更是制度的捍衛者,必須以身作則,帶頭執行,一旦有違反行為,同樣接受制度處罰,不搞特殊化,應通過自身的行為規范向職工傳遞對管理制度的尊敬和良好的企業執行文化。同時全體職工也應積極參加制度建設,在制度的制訂、執行過程中不斷將新的問題反映到制訂部門,適時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征求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形成全員共同參與制度建設的良好氛圍,制度建設也才能真正得以貫徹實施與有效執行,企業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4、制度建設必須和企業文化并駕齊驅。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往往是沒有規章的時候是文化指導人們做事,當企業文化根植于人心時,人們就有了統一的遠景,統一的核心價值觀,統一的行為道德標準,因此,制度不到的地方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用文化輿論等工具營建好制度創建和執行的氛圍。
三、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執行力,維護制度的嚴肅性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說:“好的企業就像一個軍隊,令旗所到之處三軍人人爭先,個個奮勇,退卻時陣腳不亂。好比一個斯巴達克方陣。”當前,執行力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普遍關注的焦點,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決策,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創想,如果離開了執行力,一切都沒有意義。可見,執行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要想形成斯巴達克方陣,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執行體系。2010年是延長石油制度建設的執行年和貫徹年,結合管輸公司的實際,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不斷提高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過:“企業不能沒有制度,也不能有太多的制度;不能沒有程序,也不能有太多的程序;不能沒有規矩,也不能有太多的規矩。關鍵是就事論事地尋找最簡單的方法,用最快捷的速度,最有效地解決問題。一個電話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要集中開會;一個工作餐能夠溝通的話題,不要集中開會;開小會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要開大會;口頭能夠解決的事情,不要書面;今天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要拖到明天;一分鐘能完成的工作,不要用二分鐘去完成。”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職工遵章守紀的意識。職工素質良莠不齊,要職工馬上改變以往的不良工作習慣,這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只有不斷地對職工進行制度宣傳、溝通、教育,了解職工的心態,幫助職工積極轉變態度,使職工了解制度建設的目的、內容,從潛意識里形成對制度的遵守,矯正不良行為,才更有利于制度的執行和落實。我們當務之急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大力宣傳公司的規章制度,同時要將制度印制成冊,廣泛組織職工學習制度、遵守制度、執行制度,使依法辦企、按章辦事理念深入人心,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執行和落實。
3、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強化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建立后,落實過程應當成為一種有效的動態過程,這種過程僅靠自覺遵守是不夠的,必須有一套完整的監督檢查和考核體系。
4、加強獎懲和責任兌現。獎罰不明,就會降低制度的權威性,使執行制度的單位和人員“吃虧”,不利于制度的落實。因此,制度應該在“違反了怎么辦”方面下功夫,堅決克服制度落實無人管、無人問津和執行好壞一個樣的現象。獎罰分明,才能令行禁止。社會學家鄭也夫認為,嚴查不如嚴懲,其邏輯支點在于,查是查不過來的,不如以嚴懲治之。對于日益發展壯大的公司,這無疑是一種有效地方法,并且利用內部宣傳體系來放大懲罰的力度,變相拓寬嚴查的廣度,似乎更切實際。
總之,制度建設是企業規范化、科學化運作的基礎,是企業有效管理的基礎。制度好可以增強凝聚力、競爭力,制度不好可能使軍心渙散、人浮于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強化監督檢查,提高制度執行力,健全信息跟蹤反饋機制,對制度進行適時調整與修訂,努力建立行之有效、規范有序的制度體系,推動公司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延長石油管道運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