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云 朱永海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信息不完全性引致的需求不確定性不斷加大,再加上外部環境的多樣性變化,需求至供給的反饋路徑扭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失真,牛鞭效應問題日漸突出,軍需供應也不例外。
一、“牛鞭效應”的含義及危害
20世紀80年代,美國供應鏈管理專家HaulLee教授最早把需求信息在供應鏈傳遞過程中產生的扭曲稱為“牛鞭效應”。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顯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趕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它是指分布于供應鏈各個層次的企業只根據來自其相鄰的下游企業的需求信息進行生產決策,由于下游企業信息不完全形成的不真實的需求信息會沿著供應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且這種非真實的需求傳遞導致了供應鏈顯著的無效率作業。
牛鞭效應的存在使企業生產計劃變化加劇,運輸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增加,服務水平降低;產品供給與需求錯位,各成員相應提高他們的安全庫存,增加了供應鏈的庫存費用。同時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調難度加大,影響了合作關系。
二、軍工企業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分析
牛鞭效應現象是供應鏈中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軍事供應也不例外。傳統保障模式下為了確保后勤供給的不間斷,往往不得不從數量上予以彌補,也就必然會引發牛鞭效應問題,造成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目前,我軍后勤儲備狀況也存在不盡合理之處,比如大量的軍用物資在后勤倉庫中長期積壓,儲存年代久遠、霉爛嚴重、維護成本昂貴、倉庫利用率低下,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浪費。由于諸如需求預測的不準確、人為的夸大等等原因,即使我軍對平時后勤保障都作了計劃,也會造成后勤需求的逐級放大,存在牛鞭效應現象。
戰時,以海灣戰爭為例。戰爭期間,大約4萬只集裝箱的儲備物資被運到前線。由于估計過高,有一半儲備物資沒有用上,結果戰爭結束后,價值27億美元的備用物資被運回國內。由此可見,“牛鞭效應”問題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的后勤保障都不同程度存在的。
牛鞭效應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它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更嚴重的后果。特別對于軍事戰爭而言,牛鞭效應會使軍事供應商在對部隊需求進行決策時出現失誤。比如,會使軍事供應商的生產計劃產生偏差,過高或過低預測需求,從而導致供不應求或過多存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甚至導致戰爭的失利。同時,還會在增加無效率成本,惡化對部隊用戶的服務水平,對我軍后勤保障造成嚴重影響。
三、“牛鞭效應”產生的原因透視
供應鏈中企業信息不完全、分散決策和供應鏈成員非理性行為等原因造成供應鏈反應遲鈍,產生“牛鞭效應”。
1.下游企業信息不完全。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企業由于信息共享程度低,不能完全掌握所需信息,只能知道一部分而不可能知道所有狀態,在多數情況下不能對環境的任何變化做出最優反應,其決策是基于一般僅源于歷史的常規,通常會采用不同的預測模型對未來的需求進行預測,其所采用的數據的直接來源就是下一節點的需求量,在預測值基礎上,加上一個修正增量作為訂貨數量,而非理性的結果。如在供應不足條件下的博弈將導致需求預測的歪曲和擴張,價格波動時顧客對該商品的需求也會發生改變,周期性的價格促銷將導致需求模式的扭曲,從而增加需求變化的擴張性,從而引發牛鞭效應。
2.個企理性與供應鏈非理性的“囚徒困境”。供應鏈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理性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常常隱瞞一些重要信息,比如涉及商業秘密的信息;或夸大一些共用信息,如顧客的訂貨量等,這會造成信息失真。零售商的這種理性行為使得供應商得不到真實的市場需求信息,而且供應商本身也是理性人,他對零售商提供的信息采取懷疑態度,并采取某種措施保護自己的利益,比如加大安全庫存, 博弈雙方都選擇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可能損害他人利益的策略。這種不合作會導致供應鏈運作成本增加、市場風險加劇,結果是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博弈雙方都沒有獲得預期利益,甚至會受到巨大損失。
3.庫存管理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要求。受產品特點以及生產周期的影響,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向上游企業訂貨時,會考慮到庫存和物流成本等因素,因此,常常采取周期性的批量訂貨策略。但是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一種無規律的隨機性需求。企業為了保證產品不缺貨,批量訂貨時會增加一定量的備貨,以滿足市場不規律的需求。另一方面為提高供貨響應速度和保障供應,供方會提前準備庫存。需求變動隨提前期的拉長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長,微小的需求變動引發的庫存和訂貨點的變化就越大,也降低了需求信息的時效性。以上決策都會造成供應鏈上的牛鞭效應。
4.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調機制。供應鏈中的各結點企業,出于各自的利益目標、商業秘密以及對信息共享投入成本的考慮,上下游企業之間并沒有實現完全的信息共享,沒有形成一條通暢的信息鏈,這樣造成了信息的失真與變異。此外,供應鏈各成員企業之間缺乏良好的協調與溝通,致使有關顧客需求的實時信息不能及時反饋給供應鏈,造成對顧客需求響應的滯后,這也是產生牛鞭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應對“牛鞭效應”的措施
1.改變信息傳遞結構,實現信息共享。交流是合作的基礎,建立合理的交流渠道和窗口,比如供應商會議、實地考察等方式,參加交流的人員應包括部隊用戶、采購機構、技術專家等部門的人員。除了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之外,交流的對象還應包括技術團體、咨詢公司以及一些政府組織等,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為部隊提供好的建議。同時,通過互聯網,供應鏈下游企業也可以了解上游企業的生產能力、庫存、運輸、銷售等信息,提高需求信息的準確性和緩解短缺博弈的現象。
信息共享使供應商能夠更好的利用自身資源為部隊用戶服務,通過共享產品的使用情況信息不僅可以在產品出現故障時得到及時排除也可以使供應商更快地得到產品的反饋信息,提高了供應鏈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弱化了牛鞭效應。
2.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戰略聯盟。針對供應鏈上牛鞭效應的產生原因,從供應鏈的整體出發,選擇合適的優秀的供應商,建立誠信機制、協調機制、利益再分配機制、激勵機制等管理措施,組成戰略聯盟。不僅能提高供應鏈中的庫存、訂單、生產和交貨情況的信息的準確度以及需求預測的精確性,信息共享,縮短提前期,穩定價格,而且能減少由于供應商信譽所造成的提價風險和違約風險,以及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所帶來的風險。因此,建立戰略聯盟能有效弱化牛鞭效應,使整個供應鏈受益。
3.建立聯合庫存管理。聯合庫存管理策略(Jointly Managed lnventory,JMI)是合理分擔庫存責任、防止需求變異放大的先進方法。該管理模式強調各個節點企業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使供應鏈上的每個庫存管理者都從相互之間的協調性考慮,通過在供應商與銷售商之間建立合理的庫存成本、運輸成本與競爭性庫存損失的分擔機制,將供應商全責轉化為各銷售商的部分責任,從而使雙方成本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有利于形成成本、風險與效益平衡機制,使供應鏈庫存管理在整體上得到優化,有效抑制“牛鞭效應”的產生和加劇,從而充分利用了供應鏈資源。
4.提高預測準確率,縮短提前期。具有較強的洞察市場變化的能力,能夠相對比較準確的預測市場則更能有效的抵御“牛鞭效應”。通過獲取更多準確信息、根據經驗分析等等途徑做出準確的預測可以降低庫存水平。同時,定貨的時間安排也影響著價格、運輸成本和庫存持有成本。很多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了適時管理戰略,這個戰略的根本思路是要將非必要庫存降到最低,以減少庫存持有成本,根據沃爾瑪的調查,進貨期越短,越能提高預測準確率。因此,縮短提前期能夠顯著地減小牛鞭效應。
(作者單位: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中國人民銀行焦作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