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萌萌
低碳經濟正逐步走進人們的視線,它是一種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贏的經濟發展狀態,它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指導,以減少高碳天然化石能源消耗,使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為目標,運用能源種類創新、生產技術創新、完善法律法規、產業逐漸轉型等方法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友好相處。
一、我國面臨的問題
1、我國能源消費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性強。化石能源的使用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嚴重影響地球環境,加速氣候變暖,阻礙低碳經濟的實現。另外,煤炭供應地與需求地的不吻合性導致煤炭運輸距離長的問題。1980年煤炭鐵路平均運距426公里,華北和西北等調往東北的煤炭平均運距1362公里,占據70%交通運輸資源,比例很高。
2、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我國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能源的消費量在工業領域占比重大。但工業化的發展不能以環境為代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發展路線。
3、新能源開發力度不夠,能源利用率低。我國綠色能源蘊藏豐富,但利用程度卻遠遠低于其他國家,這是我國能源得以充分利用的瓶頸之一。
4、可再生能源存在缺點。可再生能源存在一些弱點,成為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瓶頸。如太陽能費用昂貴;風能的渦輪噪音大,地域限制明顯,并且生產每度電與火力發電相比成本高0.06元;水能受地域和季節限制,并且水壩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地熱能也同樣受到地域限制等。
5、民眾節約意識薄弱。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還是普遍,白色垃圾一直困擾著環境。另外,人們的節約意識相對薄弱。
6、政府引導力度不夠。低碳經濟是實現經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要使低碳經濟真正深入人心,將政策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宣傳力度,實行專項監控,讓人們正確認識理解低碳經濟的實質。
7、國際能源合作不足。低碳經濟的實現,需要全球每個國家的努力。技術先進國家有義務加強與落后國家的溝通,傳授一些先進技術與有效方法,加快全球低碳經濟的實現步伐。落后國家也應積極引進他國一些先進技術,因地制宜,保證良好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是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能源結構轉型對策探討
目前,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導致了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進而使經濟與環境無法協調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矛盾日益凸顯,建立行之有效的能源戰略成為新世紀人們很關注的焦點。針對我國面臨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辦法。
1、提高煤炭的有效利用,降低煤炭污染。煤炭在我國的一次能源中占有最大份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由于石油、天然氣儲量相對不足,人們正努力從煤炭尋找石油、天然氣的替代品。例如,生產甲醇和二甲醚從而代替石油、天然氣作為交通和民用燃料等,在提高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對能源安全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正積極開展潔凈煤技術,其應用使煤炭達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同時保證污染處于最低水平。針對煤炭運輸的長距離問題,應統籌規劃,從全局觀念出發。逐步實現地區間合理分配,最大限度減少跨區調撥量,增加煤炭洗選能力,減少無效運輸,達到煤炭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積極開發油氣資源。①加大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我國陸地石油資源的開發程度已較高,石油增產的潛力有限。海洋油氣資源豐富,加快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是增加我國油氣資源產量的有效途徑。油氣資源開發由陸地向海上轉移成為我國增加油氣資源儲量的戰略之一。②努力實現技術創新。遵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基本原則,努力實現油氣開發技術是保持我國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手段。2009年長慶油田成功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滲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實現對安塞油田和蘇格里氣田的開發,成為中國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代表。樹立技術創新模范,鼓勵促進全國各個油田創新積極性。③創建企業高效管理模式。合理的管理模式創新,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定性管理與定量管理結合起來,會使企業的優勢更加突出,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會對同行業產生積極影響。長慶油田“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數字化管理、市場化服務”的管理模式對我國石油業的建設、設計、管理理念有良好的啟發。
3、合理提高外國企業的進入壁壘。發達國家工業化在發展IT產業的同時,將國家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對經濟與環境的和諧非常不利。發展中國家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合理引導外國企業進入中國時達到一定的排污標準,對于不能達標的企業征稅,采取懲罰措施。通過提高國外企業的進入壁壘,可以減少甚至避免國外企業對我國的環境污染,保障全球生態環境平衡。
4、積極發展新能源。我國新能源蘊藏豐富,這對實現我國能源結構的順利轉型提供了良好基礎。
①水能。我國水電資源蘊藏豐富,能夠開發資源量約為5.4億千瓦,豐富的資源急需開發,但水壩的建立會影響河流生態環境。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注意保留生態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再生能源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②風能。目前,我國風電規模位居世界第五位。我國目前致力于百萬千瓦電廠的創建,通過這一項目,帶動生產。計劃重點建設甘肅河西走廊、蘇北沿海和內蒙古大型風力發電場, 打造“ 風電三峽工程”。
③太陽能。太陽能的清潔性與經濟性等良好性能,得到人們的青睞。太陽能的有效開發能解決化石能源短缺與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低碳經濟,是理想的替代能源。太陽能具有廣泛的應用性,但目前的開發利用尚未成熟,因為太陽能的一些弱點人們尚未克服,不能實現常年的不間斷利用。
④ 生物質能。相對于其他綠色能源,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存在較大問題。我國生物質能尚未被合理利用,具有傳統特點,效率低且污染大氣。另外,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與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應當合理權衡,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必須保證國家糧食供應,實現和諧發展。
⑤地熱能。地熱能的應用很廣泛,可以用來發電、供暖、務農、醫用的領域,有強大的開發價值。地熱能的利用也深入到我國大型建筑工程,例如鳥巢、水立方、奧運網球中心、自行車館等運動場館運用地源熱泵技術,實現“綠色奧運”并產生應用示范效果;上海世博會世博軸也采用地熱能體現環保理念。
⑥ 核能。核能用來發電。核電是高效清潔的能源,是有效優化能源結構的優先選擇。目前,我國現代核工業體系不夠完善,應進一步加強建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努力實現創新,使核電技術體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為核電的高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5、技術創新,彌補可再生能源的不足。在分析我國能源面臨的問題中,可以看到這些清潔能源有一些弱點,克服這些弱點成為技術難題。組織人力物力財力攻破清潔能源的弱點是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的突破點。
6、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節約意識的實現可以在不同的群體中開展。學校可以對學生宣傳,開展活動,崇尚節約,體驗低碳生活;企業可以對企業員工進行正確引導,比如紙張實現雙面使用,一間工作室公用一個紙簍,倡導員工乘坐公交等;政府應對全民節約意識負責,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素質,并且政府自身應起模范帶頭作用,為全社會的節約行動導航。
7、加大政府引導力度。能源結構轉型更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政府的指揮棒作用必須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對實踐履行低碳政策的企業實施激勵政策。政府給予努力實現低碳目標的企業一定的扶持,幫助企業實現順利轉型。同時,對于技術創新企業應實行獎勵政策,應該意識到技術進步是實現低碳經濟與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②加強低碳經濟的宣傳。宣傳能源知識,讓人們意識到能源結構轉型的必要性,使政府的正確決策轉變成人們的自覺意識,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有助于加快低碳經濟的實現。③抓住發展契機,實施能源計劃。全球經濟危機使中國的生產蕭條,在這一階段能源的需求相對較少,這對中國新能源的開發提供一個緩沖期,中國可以針對自己的國情,建立能源計劃,幫助實現低碳經濟,完成能源結構轉型。
8、加強國際合作。為加強國際間的交流,我國在北京成立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同時,我國也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根據實際情況遵循引進吸收再創新原則,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從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例如生產氧化鋁工藝的改進。傳統的生產氧化鋁工藝,在氧化鋁焙燒過程中,使用回轉窯進行焙燒,燃料為重油,熱利用率為46%,運轉部件多,檢修費用高,焙燒產品單耗102kg/t-ao。自2001年引進德國沸騰焙燒爐,焙燒產品單耗下降到82kg/t-ao;熱利用率提高到為74%。通過引進吸收這項技術,又自主開發3臺倍燒設備,同時,實現燃料由重油到天然氣的轉變。
國際交流有利于實現各國優勢整合,提升整體技術水平;有利于吸引投資,搭建融資平臺,為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有利于國際間達成共識,實現共贏。我國應在國際合作過程中,立足自身情況,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道路。
能源是每個國家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有不可低估的戰略作用。要實現低碳經濟,能源結構調整是必然趨勢。本文針對此問題,首先分析了國內外能源結構現狀,然后提出我國能源目前面臨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對策。低碳經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努力實現低碳經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