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茹
波蘭政黨格局調整與總統選舉
劉敏茹
2010年4月10日,時任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和夫人以及多名軍政要人在空難中喪生,原定于10月舉行的總統選舉提前至6月20日舉行。轉型20年來波蘭的民主和政黨制度變革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制度空間,并獲得基本認同,因此,即使突逢變故,波蘭國內政治在經過一段過渡時期后應該仍將總體上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但是,為了在過渡時期有效應對此次危機,波蘭國內各方力量需要對政黨格局進行適度調整。隨著總統選舉的舉行,調整效果將會逐漸顯現,波蘭政黨政治也將經歷一次新的考驗。
當前波蘭政黨的基本格局形成于2007年議會選舉之后,眾議院的460個席位和參議院的100個席位主要由公民綱領黨、法律與公正黨、民主左派聯盟黨和波蘭農民黨四個主要政黨的成員構成。
崇尚新自由主義的中右政黨——公民綱領黨(PO)是主要執政黨,共有眾議院議員206名,參議院議員57名,歐洲議會議員25名。現任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為黨主席,現任眾議院議長、代總統、下屆總統候選人博羅尼斯瓦夫·科莫羅夫斯基為該黨副主席。公民綱領黨在經濟上奉行自由保守主義,主張對國有經濟部門實施私有化,進行勞動法改革;在社會和民族政策上持保守主義觀點,反對墮胎、同性婚姻、軟性毒品合法化、安樂死及試管受精;在政治上主張改革選舉制度,用簡單多數票制取代比例代表制,中央向地方分權,直接選舉市長和地區長官;在對外政策上主張凸顯國家利益,親近歐盟,改善與俄羅斯和德國兩大鄰國的關系。
自2007年執政以來,圖斯克領導的政府在國際經濟危機中表現出色,波蘭在2008年和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了5%和1.7%,成為新入盟的中東歐國家中唯一保持經濟增長的國家。圖斯克政府成功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為公民綱領黨贏得了民眾的支持。眾議院議長科莫羅夫斯基性格嚴謹、出身顯赫,在青年時代就成為反共地下組織活動的積極分子,近年在波蘭比其所屬的公民綱領黨更受歡迎。在此次飛機事故發生之前,科莫羅夫斯基的支持率一直大幅度領先,成為波蘭轉型以來支持率最高的總統候選人,極有可能在第一輪選舉中即以超過半數得票率勝出。但是進入5月份以來,公民綱領黨和科莫羅夫斯基的支持率出現波動,由56%下降到43%,后又升至49%。這是危機發生后必然會出現的狀況。由于總統的突然逝世,一部分民眾出于同情而改變投票方向,造成除卡欽斯基所屬的法律與公正黨外其他政黨的支持率下降。
主張天主教保守主義的中右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iS)是最大在野黨,原有眾議員155名,參議員37名,歐洲議會議員14名。與同樣由團結工會派演化而來的公民綱領黨相比,法律與公正黨有更多民粹主義的主張。該黨在經濟上支持建立國家最低保障下社會安全網,主張國家在市場經濟范圍內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在政治上堅決支持“清洗法”(Lustration),要求公開社會主義時期為國家安全部門秘密工作的人員名單,追究其歷史罪責,主張對憲法進行改革,加強總統權力,縮減議會議員數量;在外交事務中,該黨在歐盟內部堅持維護本國利益,對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持很強的懷疑態度,反對歐盟成為具有超國家主權的聯邦,同時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依賴美國;社會政策上,法律與公正黨反對墮胎、安樂死、同性婚姻,堅決捍衛天主教的地位,維護公民家庭權力。

近日,法律與公正黨主席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已經接替其弟萊赫·卡欽斯基,成為該黨下屆總統候選人。2006—2007年,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曾出任波蘭總理,其間他主張追究和懲罰前共產黨秘密人員,對歐盟抱有極為強烈的懷疑論調,他那些極端民粹主義的政治主張在國內引起大多數民眾反感,也使波蘭在歐盟國家內不受歡迎。但2010年5月以來公布的幾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和法律與公正黨的支持率出現明顯增長,由27%先后上升至29%和36%,在選戰中博取同情和競選政策的小幅調整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奉行社會民主主義的波蘭最大中左翼政黨——民主左派聯盟黨(SLD)現有眾議員41名、參議員1名和歐洲議會議員6名。民主左派聯盟黨原本推選的總統候選人、眾議院副議長葉熱·斯馬津斯基(Jerzy Szmajdziński)亦在此次墜機事件中身亡,近日該黨臨時決定由現任黨主席格熱戈日·納皮耶拉爾斯基(Grzegorz Napieralski)參加總統競選。納皮耶拉爾斯基主張盡快從阿富汗戰場撤軍,實行累進稅率,解除《墮胎法》的限制,支持同性婚姻,要求政教分離并批評天主教在波蘭享有的特權地位。自2005年以來,波蘭左翼政黨一直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于相對弱勢,支持率較低,一般在10%上下波動。近日的民調顯示,民左聯黨的支持率保持在9%,現年36歲的納皮耶拉爾斯基幾乎不可能在此次競選中獲勝,在第一輪選舉中即被淘汰幾成定局。
執政聯盟中的中派政黨——波蘭農民黨(PSL)有31名眾議員和3名歐洲議會議員,主張維護農民利益,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該黨現主席帕夫拉克(Waldemar Pawlak)曾于1992年和1993—1995年兩次出任波蘭總理,現任政府副總理兼經濟部部長,同時他也是波蘭農民黨推舉的下屆總統選舉的候選人。雖然帕夫拉克個人政治經驗豐富,但波蘭農民黨在本月的多次民意調查中所獲支持率始終難以超過5%。如此發展的結果很可能導致該黨在2011年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難以邁過眾議院5%的得票率門檻,更談不上競爭總統寶座了。
此次參與總統競選的候選人共10人,除上文中提及的4人外,還有原眾議院議長馬萊克·尤萊克(Marek Jurek)和曾擔任過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在2001年與圖斯克一同創立了公民綱領黨后又于2009年退出該黨的獨立候選人安杰伊·奧萊霍夫斯基(Andrzej Olechowski)等6人。據波蘭媒體報道,僅僅獲得3%—5%支持率的安杰伊·奧萊霍夫斯基很有可能主動退出競選。其他5人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也與其相近,他們都極有可能在第一輪選舉中即告落敗。
綜合觀察目前競選局面,右翼政黨候選人再次當選總統幾乎已成定局;左翼政黨仍處于弱勢,尚需在政治定位和內部動力方面進行長期的探索和調整。回顧波蘭20年的選舉歷史,可以預見危機后的波蘭選舉仍然會存在一些問題:決定選民投票方向的往往是宗教信仰、是否疑歐、歷史文化認同、城鄉差異以及年齡和收入差別等因素,而不是社會分化的結果;大多數選民尚未形成相對固定的政黨偏好,選民浮動率較高,政黨忠誠度較低;雖然據預測,受空難悲劇的影響,此次總統選舉的投票率有可能成為歷史最高,但仍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投票率低、選舉結果代表性差的問題。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