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紅
形態學仿真實驗室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崔春紅
形態學仿真實驗室;組織學實驗教學
2l世紀高速發展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予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后,給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新手段和新途徑,使教學方式發生了變革,這種教學方式的不斷演變使形態學實驗教學進入了創新型階段。為了提高形態學實驗教學質量、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學院加大對實驗教學的投入,于2008年安裝了形態學虛擬系統,組建了數碼仿真實驗室。經過一段時間教學實踐,且針對組織學教學而言,形態學數碼仿真系統教學既有其優越性,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
1.1 形態學學生端 設置視頻點播、仿真操作、仿真讀片、課堂自測以及實驗考試等模塊。該數碼仿真實驗室還可提供切片的標尺測量、圖像亮度、圖像對比度、圖像飽和度、圖像銳度等條件功能,可提供一般顯微鏡無法達到的倍率范圍,并可彈出切片的文字說明及觀察要點。
1.2 形態學教師端 集成了學生端的功能外,還附加了流媒體管理、片庫管理、考試管理等管理功能。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圖像進行圓形、矩形、不規則形、箭頭等形式的標注,并設置各種參數的色彩、確定填充、選擇字體、羽化等。教師端可進行自測與考試,并具有系統評分、教師復查、成績導出等功能。
1.3 硬件系統 每間實驗室配備一個投影儀和大屏幕,教師用電腦一臺和學生用電腦30臺。通過局域網設置將教師和學生用電腦連成一體,教師用電腦可控制學生用電腦的使用狀態。每臺電腦配備耳麥一個。
通過對仿真系統的了解,我們也能感受到形態學仿真系統強大的功能,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普通教學相比其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省時省力,教學效率高 傳統教學中,每位學生一臺顯微鏡,教師需要在學生間不斷巡視并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共性的問題要重復指導很多次,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費時費力,效率低。而仿真實驗室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投影系統對學生進行同一指導,省時省力,提高教學效率。
2.2 信息量大,優化教學資源 傳統教學中,一般是看錄像帶后自己在組織切片中找結構,一張切片中包含的內容相對而言比較少,有時候找不到特征性結構;且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切片可能會看到不同的結構,信息量少,不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而仿真系統中,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添加大量圖片,增加了信息量,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
2.3 便于觀察特征性結構 傳統教學中,那些結構較少或難辨認的組織,大部分學生找不到,需教師提前準配示教,學生依次觀看,時間長不方便;而仿真系統可以用圓形、矩形、不規則形、箭頭等形式對特殊結構進行標注,學生在觀察圖片時均可看到,比較方便。這就有利于全體學生對特殊結構的掌握,實現資源的共享。
2.4 節省觀察時間 傳統教學中,需要對切片進行前后、左右移動來觀察不同部位的結構,有時候要進行不同倍數物鏡間的轉換,浪費時間;而仿真系統中,用鼠標拖到圖片來觀察不同部位,使用鼠標在不同的觀察倍數上點擊就可以實現圖像倍數轉換,方便省時。
2.5 改良考試模式 實驗考試可把預置的題庫加密存放于教師機中,考試時瞬間發放給每一個學生,也可進行切片的適時考試,并且當時就能出成績,有別于以往的考試形式,提高了考試效率和效果。因為學生層次不同,不易控制批次間的一致性,可以采用此系統來安排學生考試。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等組合成套的考試圖庫。
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仿真系統也存在不足之處,需要改進。有些電腦偶爾連接不上,系統不穩定,有些功能不能使用。由于系統無教學監控功能,有些學生會在電腦上看或做跟本課程無關的內容,如玩游戲、看視頻等,浪費教學資源,對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不定時的指導、巡視,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優化教學過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由于該系統不使用顯微鏡和切片,學生不會顯微鏡的操作方法,不會自己觀察切片,降低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建議教學過程中適當的使用顯微鏡,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形態學仿真實驗室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有其明顯的優勢,起到了傳統實驗教學中所達不到的效果。對于傳統的組織學實驗教學是一個優化。但該系統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在實踐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使其對組織學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
10.3969/j.issn.1009-4393.2010.33.188
255213 山東萬杰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胚教研室 (崔春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