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利鋒
江西省銅鼓縣人民醫院(銅鼓 336200)
筆者所處地域地處山區,為毒蟲咬傷多發地。本地農民從事山林種植,勞動中時有蜈蚣咬傷發生。筆者近年采用西醫常規治療聯合季德勝蛇藥片治療蜈蚣咬傷患者52例,取得滿意療效?,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199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就診的蜈蚣咬傷患者8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2例;均有明確的蜈蚣咬傷史,既往體健。由于銅鼓縣為山區縣,各鄉鎮到縣人民醫院路途不便,所需時間較長,其中有部分患者為鄉衛生院轉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齡(50.15±12.14)歲;咬傷至就診時間(30.3±14.7)h;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紅腫52例,腎損害25例,心律失常2例,休克35例。對照組36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齡(47.49±10.30)歲;咬傷至就診時間(27.8±14.1)h;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紅腫36例,腎損害20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2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臨床表現及病程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糖皮質激素、抗感染及其他并發癥對癥處理;蜈蚣咬傷處采用火罐拔出毒液;用3%氨水或5% ~10%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并局部消毒。治療組加用季德勝蛇藥片(南通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片,每日3次(首次口服20片),并將藥片碾成粉末用適量米醋調勻成糊狀,涂于咬傷處。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局部疼痛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局部疼痛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局部疼痛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

表1 兩組局部疼痛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
與對照組比較,$P<0.05
項目治療組對照組局部疼痛消失時間(h)3.9±1.7$9.2±2.8住院天數(d)6.8±2.1$13.2±4.3
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類似蜂毒的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質,此外尚含有酪氨酸、蟻酸、脂肪油、膽固醇等。蜈蚣咬傷后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疼痛、淋巴管炎、組織壞死,嚴重者可發生橫紋肌溶解甚至急性腎衰竭。全身癥狀可有發熱、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呼吸障礙、全身麻木、痙攣譫語,甚至發生昏迷;偶有過敏性休克,嚴重者可致死亡。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組胺樣物質作用于微血管,引起微血管的痙攣、擴張、血漿滲出等,導致微循環障礙[1]。蜈蚣毒液沒有特效解毒藥。季德勝蛇藥片具有抗毒、解毒、消炎、止痛、鎮痙、排膿等功效,主治蝮蛇、五步蛇、眼鏡蛇咬傷,以及蜈蚣、蝎、毒蜂、毒蜘蛛咬傷等[2]。本觀察顯示,治療組患者局部疼痛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說明西醫常規治療聯合季德勝蛇藥片對蜈蚣咬傷療效甚佳,且未見不良反應,值得進一步研究。
[1]朱子揚,主編.中毒急救手冊[M].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17~1018.
[2]周宗富,劉湘生.季德勝蛇藥在臨床上的新應用[J].蛇志,2003,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