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晉
(山東交通學院體育教學部,山東濟南 250023)
體育全球化特征探析
陳 晉
(山東交通學院體育教學部,山東濟南 250023)
伴隨科技的發展,全球化的歷史趨勢深刻影響體育運動的態勢,體育全球化成為當前體育不可逆轉的潮流。體育全球化的特征表現在體育人才的全球流動、體育項目的全球推廣、大型運動會的全球影響以及體育規則的全球實行。
體育全球化;體育人才;體育項目;大型運動會
Abstract:Accompanied by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globalized historical trends profound impacton sports trends,sports globalization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Sports of glob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global flow of sports talent,globalpromotion of sports,global impactof large—scale sport competition and global implement of sports rules.
Key words:Sports Globalization;sports talent;sports;large-scale sport competi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進入全球化大發展時代,而體育因其具有的獨特延伸功能而備受社會各界人士青睞,體育在社會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同時全球化浪潮對體育運動的普及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體育也表現出全球化的趨勢,體育全球化可以從體育參與者、體育項目推廣、大型運動會覆蓋與影響、體育規則的世界范圍制定、執行以及體育和大眾傳媒的關系中體現出來。
體育人才按照參與體育的形式和所起的作用的差異,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管理者、裁判、體育產業經營者、體育科研人員。體育參與者的流動特點可以概括為從經濟不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優勢項目地區流向非優勢項目地區、由體育科技和訓練理論不完善地區流向完善地區[1]。經濟全球化推動體育人才在世界范圍內定流通,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利用高收入、訓練和體育科研的高投入來吸引其他國家的體育精英[2]。以乒乓球為例,“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海外兵團”已達到鼎盛時期的 220余人,其中前世界冠軍就有21人左右,約占 10%”,而 48屆世乒賽上共有 50名中國海外球員參加正賽[3]。法國的足球運動員齊達內是阿爾及利亞的移民,美國的體育的發展也離不開體育人才的世界流動,“來自愛爾蘭和英國的移民在 19世紀成為出色的拳擊手和棒球運動員;蘇格蘭移民把他們的體育運動帶入美國,成為美國現代田徑運動的先導;德國移民在體操方面表現出色;20世紀,猶太人曾在拳擊和籃球方面表現突出;后來,非洲裔美國人和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支配了拳壇,黑人運動員則為美國籃球和田徑事業做出重要貢獻”[4]。項目優勢比較明顯國家的運動員流向項目相對落后的國家,如肯尼亞出生的著名田徑選手基普凱特就在 1990年將國籍改為丹麥[5]。
不僅是運動員,教練員也參與了跨國、跨地區流動,“如跳水的中國隊第一任總教練梁伯熙、跳水皇后高敏、世界冠軍李藝花都在加拿大執教,李孔政、陳文波、李宏平等在美國,任少芬、楊柱梁在馬來西亞,蘇薇在日本,王同祥、童輝在澳大利亞,朱彥軍在新西蘭”[6],排球的郎平等。體育人才的流動雖然可以促進國家間的體育交流,但是也導致輸出國體育人才的流失,有的國家已經意識到體育人才流失對本國體育發展的負面影響,如肯尼亞總統就呼吁“請大家抵制住財富的誘惑”,已經有 40多名肯尼亞田徑運動員為了更高的收入而加入其他國籍[7]。體育人才的世界范圍流動也推動全球體育資源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可以促進全球體育的更加合理、快速的發展,如前蘇聯功勛游泳教練圖列茨基帶領澳大利亞隊成為世界一流隊。
現在的體育運動項目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局限于一隅,而是極力地向其他非原生地區和國家滲透和推廣,因為現在衡量一個體育項目發展情況的標準中,體育項目在多少個國家普及和開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即使一個體育項目在其原生國全民普及性的參與,而沒有任何一個非原生國家引進和普及,這個項目不可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也就不會進入國際比賽的賽程中。有很多歷史傳統悠久的體育項目通過新的傳播手段、借助現代媒體傳播到世界的彼端,在全球擁有眾多的參與者。以奧運項目的接納為例: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分為運動大項、分項和小項。《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只有奧林匹克運動項目才能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并且還規定運動大項、運動分項要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必須有公認的國際基礎,至少在 75個國家和 4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 40個國家和 3大洲女子中廣泛開展。運動小項要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也要求必須有公認的國際基礎,至少在 50個國家和 3大洲男子以及至少在35個國家和 3大洲的女子中開展,而且至少兩次被世界錦標賽或洲錦標賽列入比賽項目的小項,才可以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不過要想進入奧運會還要達到一定的電視收視率、觀眾喜愛程度、奧運會門票銷售和全球普及率等。由于世界的全球化發展,經濟、文化、政治等因素都可以用來擴大體育的影響,全球化的媒體傳播使各種受歡迎的體育項目擁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從而為進入正式的運動會創造了條件。
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大型綜合運動會的影響力的加大和覆蓋范圍的拓寬。奧運會、亞運動會、錦標賽、世界杯等,在申辦、準備、舉行以及結束后的很長時間內影響都會存在。大型運動會影響力主要體現在文化傳播、科技交流、體育意識和運動會所在地居民的素質等幾個方面[8]。發展和和平成為世界的主題,但是政治上的對立依然存在于不同的國家之間,國家間仍然存在競爭,如經濟、科技、體育、藝術等,其中體育運動的競爭因為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而備受民族國家的青睞,運動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威望,于是,在大型運動會上對領先位置的爭奪日益地白熱化。加之體育人口的增多,大眾對體育欣賞的要求,大型運動會和商業的結合,使大型運動會的影響力超出了原始意義上的地域和業緣領域,運動會的成績日益具有政治化、經濟化的傾向,導致了大型運動會逐漸走出了單一的體育領域,波及到許多非體育領域,如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等。比如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引人入勝的比賽組織形式,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作為一種可以結合經濟行為的大型群眾集會,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為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季奧運會、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2010年冬季奧運會和 2012年夏季奧運會付出 37億美元[9]。另外,2004年雅典奧運會,央視的五個特殊廣告項目坐收廣告費 9 590萬元,雅典奧運會期間全部廣告收入預計將超過 5億元[10]。奧運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參加,在這屆奧運會上共有來自國際奧委會 201個會員協會的 11 099名運動員參加,這屆奧運會總共 28個大項 37個分項 301個小項。奧運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體育運動在全球化進程中不斷增長的重要性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作為促進商品消費的手段,1993年美國四家主要的職業聯盟賣掉了價值 90億美元的特權商品,而三家主要的電視傳播網則在體育廣告中賺得22億美元,網絡的收益達 8億美元[11]。
體育法規的全球制定、執行使得體育參與者的行為更加符合國際準則。全球范圍的執法監督和處罰,使任何觸犯體育法規的體育運動參與者不能逃脫規則的制裁。統一的國際規則是體育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因為如果沒有統一的衡量技術動作、運動成績、違規行為、參賽資格的標準,也就沒有公平、公正可言,比賽的結果也就不會有說服力,所以,體育規則的全球化是體育全球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全球化過程中,對于體育法規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熟悉規則、適應規則、運用規則,利用體育法規和規則的全球一致性來為體育發展尋找道路。這里熟悉規則、適應規則、運用規則并不是要鉆規則的空子,而是在靈活運用規則使比賽更加的公正、公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不了解國際規則和慣例而導致的失誤。體育全球化要求體育運動的參與者對體育法規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徹,因為對國際體育法規的理解不夠而造成的競技體育上的損失是沒有必要的。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操隊表現欠佳,尤其是男、女隊在團體賽中頻頻出現失誤,喪失了奪取獎牌的機會。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訓練體制、選拔制度、心理因素等,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盡快適應新規則的要求,新的“6-3-3”賽制對運動員的心理調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國體操隊領隊錢奎分析中國體操隊失敗的原因時指出,中國的運動員未能將新規則的精神與要求真正落實到平時的訓練中去,以致賽場上不能適應新賽制[12]。這其實就是中國運動員對國際競賽規則的理解不夠造成的,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的訓練來彌補,這更加讓我們意識到,體育全球化并不是僅僅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中,而是已經影響體育運動本身,只有積極主動地去接觸國際統一的體育規則,才能靈活運用它。
體育媒體傳播的網絡化突破了民族和地區空間的限制,地球正在村落化。電子技術、衛星通信、微波電路、光纖電纜、視頻電話的使用,即使身處地球的彼端,也不會產生距離感,在地球另一端發生的體育事件會在網絡媒體上及時傳播開來。傳播媒體縮短了體育運動和社會成員之間的距離。媒體宣傳體育,在體育報道中認識體育、了解體育、進而參與體育,很多體育參與者本身就是體育觀賞者轉變來的,青少年在傳播媒體的大力渲染中喜愛體育、參與體育、學會健身的方法,樹立終身參與體育的理念。體育出版物和體育節目獲得人們的喜愛,媒體報道中的體育報道大約占總數的 30%[13]。體育傳播媒體加快了體育運動傳播速度和擴大了社會覆蓋面,傳播媒體的跨越發展使時空距離拉近,使體育運動觀賞者獲得更多觀賞的樂趣和受到體育美的熏陶。傳播媒體使用新式的播放技術,可以使觀眾更加清晰地看清體育動作的細枝末節,從而體會出運動動作韻味。傳播媒體在娛樂觀眾的同時,也為社會樹立了正面的體育形象——運動英雄,并把運動英雄所具有的拼搏、果敢、自信的精神宣揚開來,為社會風氣的改善提供幫助。傳播媒體促進了體育市場化和商業化發展,通過體育競賽媒體轉播權的買賣,使體育組織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13],可以更加便利地在全球范圍內宣揚體育精神,可以有更多的體育器材捐獻給經濟欠發達國家的學校和社區,使更多人通過體育健身促進健康、防止疾病、降低社會負擔。媒體因體育而再興,體育因媒體而普及。
[1]俞繼英,等.我國競技體育人才流動和人才市場[J].體育科學,2004,24(1):1-12.
[2]張志剛,魯長會.論競技體育 fair play精神的失去與維持[J].體育文化導刊,2005,(2):44-46.
[3]張英杰.美、加、澳誠邀中國“杰出人士”[N].中國青年報,2005-11-22.
[4]金文.海外兵團全景解析 [OL].http://sports.sohu.com.2005-4-31.
[5]美國體育發展史 [OL].娛樂休閑.http://www.taisha.org/usa/Entertainment/Physical.2005-12-4.
[6]跳水“海外兵團”透析 [OL].新聞晨報.http://www.csonline.com.cn.2005-12-4.
[7]蔣波.阻止田徑人才流失肯尼亞總統:不要為金錢改變國籍[0L].人民網 http://sports.people.com.cn.2005-8-3.
[8]肖鋒,等.舉辦國際體育大賽對大城市的經濟、文化綜合效應之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5):24-27.
[9]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斥天價 22億包奧運轉播權[OL].新聞晨報.http://it.21cn.com.2003-06-09
[10]奧運轉播是壟斷下的“熱賣”[OL].上海星期三.http://www.sport.org.cn.2004-08-04.
[11]喬治·懷特.體育運動與全球化 [J].郭云鵬,譯.體育文史,2001,(1):57-58.
[12]王向娜.錢奎談體操女團失利——與男隊如出一轍 [N].中國體育報,2004-8-19.
[13][美 ]杰·科克利.體育社會學——議題與爭議 [M].管兵劉穗琴,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462-478.
Analysis of physical glob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HEN Jin
(Dept.of PE,Shandong College of Comm unication,Jinan250023,China)
G80-05
A
1009-9840(2010)01-0039-03
2009-12-13
陳晉 (1967- ),男,山東濟南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與高校體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