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錫元 陳安記
查拳行手
文/宗錫元 陳安記
查拳大師李恩聚,不僅精于祖傳的查拳以及刀、槍、棍、棒等器械,還是精于實戰的技擊家。1928年,時年71歲高齡的李恩聚在南京國考擂臺賽中,代表上海“精武體育會”出戰,打敗各路豪杰,一舉奪魁,并榮獲“勇士”稱號。行手是查拳門的上乘功夫,須在全面掌握套路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各種形式手段將套路中的技擊動作拆散成招,以應付對手之變化。見招拆招,見勢拆勢,付諸實戰,是習武者最終目的,也是御敵取勝的法寶。下面,筆者根據史載資料及自己的練習體驗,將李恩聚大師傳授的查拳行手整理出來。
【歌訣】
欲練行手尋理法,一步兩拳規矩大。
爾說路子不實用,學活練精本不差。
先師留下藝十路,專心苦修莫松達。
招招勢勢功夫長,管叫小鬼見閻羅。
行手的理念是以武術套路為母體素材,以攻防性動作為本質,反映拳術技法特征,體現格斗價值,在實踐運用中發揮攻防效用。
通過行手鍛煉,有助于靈便身手和掌握套路中的招法,提高表現套路和攻防格斗技巧,有助于體會套路攻防意識和動作的攻防含義。學習攻防技法,提高攻防技能,可使習武者具有在實際應用中所必備的體能,掌握防身制敵的有效本領,展示習武者的功力和內壯外強的體魄。
查拳先師注重武德武儀的教育,“學拳先明禮,習藝先尚德”。要求“斂凡俗之氣,聚武運之神”。在傳授技藝時,要求先考察對方人品,再觀其行。一切習武者,依禮而動,依禮而終。禮儀有三種:一為抱拳禮(拱手禮),二為站禮,三為口禮(口德)。這些是查拳門的傳統美德,亦是必行的程序。習武之人以健強體魄為要旨,宜朝夕從事,不可隨意作輟,尤宜存悲憫之懷,縱于功夫精嫻,也只可備以自衛,切戒逞意氣之私、有好勇斗狠之舉。切記!
歌訣曰:
出勢離弦回勢燒,搶先發力跟其后。
上打寸勁忌亂出,陰陽交錯虛實真。
引手閃身向上靠,站側背后出奇招。
引誘暴露暗藏腿,敵變我變最為妙。
踢打摔拿多變化,理法無窮在琢磨。
1.對陣交手以快致勝,快與慢是相對格斗雙方而言。一方以最快的速度攻擊,另一方同時以更快的速度攻擊,后者先擊中前者,也即前者受制于后者。先出招易暴露自己的弱點和空隙,有經驗的拳師多在此尋找戰機。技擊時,務必做到“三快一短”。三快即感知快,判斷快,出招快;一短為尋求進攻距離短。在施展招法時,搶在對方出招發力前出手,好打亂對方的方寸。
2.在拳、掌、腿接觸對方的瞬間,快速將全身的力量貫于手或腿上,發勁短而促,故曰“寸勁”,是進攻時整個身體活暢之勁。交手切忌亂出手,首先儲備自己的體能。在雙方對壘時,出手發招多,若擊不中對方,體能先衰,善于保存體能者必占上風。亂出招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讓有經驗的對手乘虛而入、輕易取勝。
3.交手時,要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實的招法和拳法不能全實,要有虛的成分;虛的招法和腿法不能全虛,要有真假虛實、陰陽轉換,讓對手摸不到是虛是實。這也是戰略、戰術、計謀的綜合體現。
4.與人交手,對手以靜待動不肯出招,運用“引手”誘招,其被引出的動作在你意料之中,勝負的主動權也在你自己手中。也可以設下圈套使其進入圈里,出技法于對方難防,故能勝敵。交手時,除尋找對方空隙,還應運用聲東擊西、指上打下等方法,使對方應接不暇、防不勝防,找不到自己的空隙和漏洞。
5.腿法眾多,招法多樣,技擊中腿法在交手中占有重要位置。要用好腿法必須要為腿創造好的條件。絕大部分是手腳并用,手為引誘,明拳暗腿,用法多變更為巧妙,讓對方不好防范。
1.行手是從一招一勢基礎功練起,在固有套路中,尋求每招每勢的運動走向變化。再進一步練手、眼、身、法、步的合一,在弄清招勢的變化后再加以應用。唯有在單練套路扎實嫻熟的基礎上,方可拆招練習。
2.行手分為單操和對操兩種練習,并都有它們獨特的練功方法。有的將套路拆開后,另編上下手開打的套路練習。有的拆開套路借助物體或對人做應變練習,再加以戰略戰術的應變配合。
3.行手講究虛與實、實與虛,真與假、假與真,外變與內變相互配合,陰陽相克變化。練習得己得勢,引誘對方,借力打力,起到牽動四兩撥千斤之妙用。
4.查拳的行手拆招練習,還是進一步檢驗基礎功和套路扎實正確的手段之一,并可改正在練習套路中的欠缺之處,促進功夫的提高。要想使技擊方法得心應手,就要在基礎功和套路上狠下功夫,達到動作嫻熟,隨心所欲,得心應手。欲求速達,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