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東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江蘇徐州 221008)
綜合類高校培養體育經紀人的探析
牛曉東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江蘇徐州 221008)
運用文獻資料、調查訪談等方法,對我國體育經紀人的培養現狀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體育經紀人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體育市場化的不斷深入,體育經紀人在體育市場中的作用越發明顯,同時市場也對體育經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短期培訓班形式培養出來的體育經紀人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體育市場的發展需求。綜合類高校師資力量雄厚,課程設置更加系統合理,教學資源豐富,完全符合培養體育經紀人高水平人才的要求,綜合類高校在體育經紀人培養方面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
體育經紀人;綜合類高校;發展現狀;培養
201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指導意見共分三點:一、基本方針、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二、主要政策和措施;三、加強領導,深化改革。第二點第十條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管理人才培養的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多方投入,開展各類體育教育培訓,多渠道培養既懂經濟又懂體育的復合型體育產業管理人才;有關高等院校要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培養適應體育產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體育產業的發展和目標的完成過程中,體育經紀人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作為體育產業發展所需重要人才之一,體育經紀人目前人數不足且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難以滿足發展的需求。綜合類高校在培養體育經紀人方面有著自身的優勢,應充分利用綜合類高校的教學資源豐富的特點,開設體育經紀人專業課,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培養合格的體育經紀人。
不同國家、不同學者對于經紀人的概念認識不一,但其基本內涵是一致的,主要包括3點:以收取傭金為目的;充當委托人與第三人間的訂約媒介或為委托人提供與第三人訂約機會;保證委托合同實施[1]。
目前,我國對體育經紀人這一概念尚無權威、統一的定義。我國有學者將“體育經紀人”定義為:以獲取傭金為目的,與體育相關人員及組織簽訂委托合同,充當委托人與第三人間有關職業運動、體育競賽的訂約媒介,或為委托人提供通過體育獲益機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經紀組織。這一概念基本上涵蓋了前述對經紀人認識的三個要點,是比較全面和合理的。
體育經紀人是體育產業中十分重要的中介機構,是活躍各類體育市場必不可少的潤滑劑[2]。隨著我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進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體育經營活動范圍不斷拓展,國際、國內高水平聯賽和各項體育賽事、體育競賽表演日益增多,體育組織、體育單位以及運動員之間交流頻繁,體育市場需要專業的體育經紀人。體育經紀人作為體育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交易中介,在體育社會化和體育改革的進程中,對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和體育市場的逐步完善,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宏觀層面看,體育經紀人目前已成為體育與商業最佳的交匯點和紐帶。體育經紀人促進了體育生產和體育消費,加速了體育競技價值向商業價值的轉變,大眾體育向職業體育的轉變。從職業角度講,體育經紀人的活動可以促進體育產業市場化和社會化,通過他們的運作把計劃經濟時代的由國家辦體育逐步轉變為市場經濟時代的由社會辦體育、市場辦體育。
從微觀層面看,體育經紀人以其專業能力,為體育組織、體育賽事主辦者及運動員提供全面的服務,找到體育和商業的最佳結合點,促成體育組織與體育投資組織之間的交易,從中獲取傭金,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使體育賽事主辦方獲得充足的賽事經費,體育組織的品牌標志得到推廣,體育市場得到有效開發。經紀人不僅可以幫助運動員聯系和運作廣告等商業活動,還可以對運動員進行全面包裝和投資咨詢;體育經紀人能夠幫助運動員簽訂工作和比賽合同,為運動員聯系到足夠的比賽機會,為運動員辦理轉會、獎金分配和其他一些具體事務,幫助運動員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運動潛能,保持較高運動水平的同時利用其知名度獲取最大收益。
至2005年全國各地經過培訓且具有正式資格證書的體育經紀人已達4 500余人。但其中適合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的、專業性的體育經紀人才仍相當少,大部分人實際上只能算是持證的準體育經紀人。有學者調查,我國現有的體育經紀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從未開展過經紀業務[3]。我國目前所采用的短期培訓模式,形成了考試通過率高、市場淘汰率高的“兩高”現象,有業務的經紀人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做廣告、搞贊助、為企業提高知名度等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經濟活動上,很少涉足經紀轉會、法律咨詢、代理體育賽事的轉播與制作等業務。隨著體育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國內體育經紀人所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籌集資金,尋找贊助;(2)收集體育市場信息,為顧客提供咨詢;(3)尋找體育商機,代理國際國內重大比賽;(4)為運動員設計未來:(5)處理比賽期間體育經濟活動引起的法律糾紛[4]。
1999年,國家體育總局著手與國家工商管理局聯合起草《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省市則已陸續出臺地方性體育法規并開始舉辦體育經紀人培訓班。體育經紀人開始從個體、地下狀態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我國體育產業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我國體育市場的前進步伐,市場規模日益擴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體育經營人才的匱乏。有專家分析,2010年之后我國體育營銷、評估等體育專業人才的空缺將在1萬人以上,未來需要專業體育經紀人7 000人左右,如此大的需求量要求我國應盡快建立切實可行的體育經紀人培養途徑,而目前我國體育經紀人的培養還停留在部分省市開設的短期經紀人培訓的階段。雖然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各方人士對體育經紀行業產生興趣,而且其中很多人也參加了培訓,并拿到了體育經紀人資格證書,仍然很難達到較高的專業經紀水準。2008年11月,“體育經紀人國家資格考試題庫編制工作研討會”在天津召開,國內專家、學者深入分析了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專業能力的要求和特點,學習借鑒了相關專業能力考試命題的形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適度的創新和突破,最終在綜合考慮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原則的基礎上確定了體育經紀人專業能力考試命題的思路、方法和具體要求,為建立科學的體育經紀人主頁能力測評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終2008年底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教材、試題庫編制工作完成,2009年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正式開始。目前,我國各地體育經紀人職業培訓大部分由地方體育系統的法規、產業及經濟管理部門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聯合舉辦,也有部分地區授權體育經紀人協會、高等院校等部門承辦。各地體育系統的社會體育中心、體育產業中心、產業處、產業開發中心、體育產業處、市場處、人事教育處等具有行政或事業性質的機構負責監管。學員經考核合格后由地方體育行政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體育經紀人資格證書[5]。各地培訓班利用晚上或雙休日以短期集中授課為主,時間一般為5天左右,培訓內容包括合同法、稅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和市場營銷等工商部分以及體育產業、體育法規、體育競賽市場運作等體育部分,有些地方的培訓還設有專業英語。工商方面的教師一般來自于當地工商局或高校法律、經濟院系;體育方面教師一般來自于國家體育總局、當地體育局、體育院校或高校體育院系、體育經紀公司、職業體育俱樂部或一些從事體育工作的部門。
由于各地采用短期培訓班的形式培養體育經紀人,在短短幾天時間里,授課教師沒有充分的課時數對課程進行系統的講授,只能采取“填鴨”式教學,學員很難在幾天時間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在能力的提高方面也就不可能有所突破。
體育經紀人行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從業人員在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上,更多的應該表現出較強的實踐能力,如經紀人在與人談判、簽合同、組織大型賽事等具體工作中的能力,培訓過程中實踐環節的缺失,對體育經紀人能力的提高有較大的影響。
體育經紀較為發達的國家,往往采取多種模式培訓體育經紀人,既有高等院校的系統培養,也有網絡遠程培訓、社會培訓及經紀人研討會,形式多樣。培訓模式的多樣性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體育經紀人的知識和能力,而且能夠更加積極地開辟繼續教育的途徑,體育經紀人在發展和工作過程中,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單一形式的短期培訓,是當前阻礙我國體育經紀人培養的因素之一。
綜合類高校師資力量雄厚,體育經紀人相關學習課程設置更系統、更標準,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信息交流平臺,這些條件使得綜合高校培訓體育經紀人具有突出的優勢,歐美一些體育經紀業發達的國家培養體育經紀人首選高校,如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
綜合類高校在培養跨學科專業人才方面有著突出的師資優勢,學校各學科高水平專業教師高度集中,教學力量雄厚,教師普遍擁有高職稱和高學歷,專業理論知識豐富,長期從事本專業教學與研究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能夠為高標準體育經紀人的培養提供有力保障。
課程設置更系統、更標準是綜合類高校的另一大優勢。綜合類高校普遍開設了幾十個專業上百門的課程,其中經濟學、工商管理、人文法律、外國語等專業學科在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方面與體育經紀人培養的要求比較吻合,除部分綜合類高校還開設有體育專業外,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也完全可以勝任體育專業知識部分課程,不存在師資不足不能開課的問題。另外,高校培養體育經紀人,專業課程設置更加標準,有充分的課時數作為保障,課程學習內容更加全面系統,且有充分的實踐時間,有利于培養出真正符合專業要求的體育經紀人人才,而不是只拿證書的“人才”。
大學校園學習氛圍濃厚,有適合于學習的環境,與專業相關的資料、書籍儲備豐富,各學科信息交流廣泛,學術活動頻繁,為體育經紀人的培養搭建了廣闊的平臺。高校獲得專業前沿科研成果速度快,為及時更新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以適應行業發展,滿足市場需求。長期合作建立的實習基地可以為高校培養體育經紀人提供寶貴的實習實踐機會,充分的理論學習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體育經紀人各方面的能力,在取得體育經紀人證書的同時,能夠勝任其將要承擔的各項工作。
體育職業化、商業化之后,我國體育市場體系初步建立,作為體育市場“潤滑劑”的體育經紀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通過初期的短期培訓班形式得到一些緩解,但是隨著體育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短期培訓班形式培訓的體育經紀人在諸多方面顯示出能力的不足。綜合類高校在體育經紀人培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先天優勢,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體育市場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體育經紀人的培養由過去的短期培訓形式逐步過渡到由高校進行專業教育的模式,是提高我國體育經紀人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體育市場良好發展的必然結果。綜合類高校在體育經紀人培養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如培養人員的來源、具體的課程設置和課時量安排、畢業生的出路問題、體育經紀人生存環境等,有待以后進一步的研究。
[1]馬鐵.體育經紀人[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2]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金成全,曾莉.我國體育經紀人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
[4]潘燕.中美體育經紀人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8,(3).
[5]肖林鵬,蔡勁燕.我國體育經紀人職業培養現狀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08,(9).
[6]周云皓.我國體育經紀人應具備的知識能力[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1).
Investigation on training sports brokers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NIU Xiao-dong
(Physical Culture Institute,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08,Jiangsu,China)
Based on th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the paper,by the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does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the sport brokers in China.The findings shoWthat sport brokers have made an ac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and with the deepening of sport marketization,the role they play in the sport market appears more and more apparent.And at the same time,the market has had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m,and the sport brokers trained in a short-term training program have not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port market.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have very good teachers,more systematic courses and rich teaching resources,so they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raining high-level sport brokers and have the obvious advantage in the training of sport brokers.
sport brokers;comprehensive university;current development;training
G80-05
A
1009-9840(2010)04-0051-03
2010-09-02
牛曉東(1970- ),男,山東泰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