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先
一則產權交易案例引發的思考
□/李賀先

金山葡萄酒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拍賣
一個被傳聞干擾的項目,最后的增值率高達346%。
金山葡萄酒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河北省國富農業投資集團公司、市科技投資公司和撫寧縣公有資產經營公司共同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本次轉讓的是撫寧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30.55%的國有股權。2009年11月,秦皇島市產權交易中心以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秦皇島辦事處的名義接受撫寧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委托,將該項目在河北經濟日報、秦皇島日報、河北省產權交易網和秦皇島產權交易網面向社會進行了公告,廣泛征集受讓方。至12月7日公告截止日,共有3家意向受讓方報名競買。
此時出現傳聞,說此項目的轉讓是當地政府為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已與某意向收購方初步達成了收購意向。所以,產權交易公告發布后,報名的意向受讓方之間相互排斥、舉報,刻意排他。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受到了省、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關領導親自批示,要求規范運作,陽光交易。
為了把工作做得扎實深入,確保交易活動順利進行,河北省產交中心多次派員指導、審核把關,秦皇島市產交中心多次會同出讓方赴省國資委和省產交中心請示匯報、協調運作,最終確定采用公開拍賣方式陽光化操作。5月25日,市產交中心會同省產交中心及出讓方共同選定的河北大眾拍賣有限公司、河北價信拍賣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專場拍賣會,對秦皇島金山葡萄酒有限公司30.55%國有股權進行公開拍賣。省產交中心、市國資委、市財政局、撫寧縣財政局等部門的各級領導親臨現場督導,市第一公證處現場公證,紀檢監察部門現場監督,確保產權交易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規范運作。項目以評估值673萬元為底價,三家競買人經過緊張激烈的28輪競價,最終,深圳市沙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以3000萬元的最高報價舉牌成交,增值2327萬元,增值率高達346%,并當場簽訂了《拍賣成交確認書》和《股權轉讓合同》。
盡管此項目轉讓已圓滿落下帷幕,但項目轉讓過程中的復雜性、影響力、社會關注度引發的幾點思考一直縈繞在筆者腦海:
一是政府行為的規范是產權交易正常開展的前提。當前,國有企業產權交易中,政府的隨意性相當大。目前尚無一部規范產權交易的法律、法規,已有的一些產權交易單項制度或規章,難以約束地方政府。政府從地方利益出發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尤其是在對外引資中隨意變通處理,以遷就投資方的條件和要求,實現本地的籌資目標。我們說要規范產權交易,往往注重規范企業行為,其實政府行為的規范尤為重要,直接影響著政府的公信力。
二是進場公開交易是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關鍵。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必須在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認定的產權市場中公開進行,通過產權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客觀評價和反映國有產權的市場價值,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依法保護交易各方的權益,防止“暗箱操作”,實現“陽光交易”,還政府、企業一個清白,給百姓一個明白。
三是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證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公開、公正、公平的重要環節。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必須按照規定的內容、方式、時間公開披露產權轉讓信息,廣泛征集受讓方,使意向人充分了解轉讓標的、受讓條件,以便做好投資決策。充分發現投資者,挑起競爭,是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關鍵。
四是產權交易各個環節的規范操作是規范國有企業產權轉讓的基礎。國資監管機構、產權交易各方、產權交易機構、社會中介機構,作為產權交易關聯人都要認真履行職責,協調聯動,規范操作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的每一個環節。產權市場作為執行機構更要注重公平公正,防范交易風險,提高運作效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更好地發揮資本流動平臺作用。
(作者為秦皇島市產權交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