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華
關于我國資產證券化稅收制度的思考
□/葉寶華

資產證券化的金融創新浪潮,其真正的意義并不在于發行證券本身,而在于這種金融工具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金融中介方式,在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架起了更為有效的融資渠道。
——美國資產證券化專家弗蘭克·法博齊、弗蘭克·莫迪利亞尼
資產證券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領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發展之快、應用之廣,受到了各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推廣。2005年,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經歷了近10年的理論探索和立法準備之后,開始進入試點階段。其實,在早前我國已經有通過離岸操作實現資產證券化的先例。與傳統的融資方式不同,資產證券化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進行嚴謹有效的結構性重組,發行證券,實現資產的流動性和可轉讓性。
資產證券化涉及多個法律主體,也必然涉及多個交易過程,所以對交易即資產轉移環節的征稅就成了資產證券化的主要成本之一。歷來國家都本著稅收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理念,在資產證券化稅收政策優惠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
(一)我國資產證券化涉及的主要稅種
我國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于2006年2月20日下發了《關于信貸資產證券化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也是目前針對我國資產證券化稅收制度的主要文件。根據這一文件,我國資產證券化主要面臨三種稅負:
印花稅,是以經濟活動中簽訂的各種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等應稅憑證文件為對象所征的稅。印花稅由納稅人按規定應稅的比例和定額自行購買并粘貼印花稅票,即完成納稅義務。根據《通知》,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起機構將實施資產證券化的信貸資產信托予受托機構時,雙方簽訂的信托合同、受托機構委托貸款服務機構管理信貸資產時簽訂的委托管理合同,暫不征收印花稅;發起機構、受托機構在信貸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與資金保管機構、證券登記托管機構以及其他為證券化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簽訂的其他應稅合同,暫免征收發起機構、受托機構應繳納的印花稅;受托機構發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以及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暫免征收印花稅;發起機構、受托機構因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而專門設立的資金賬簿,暫免征收印花稅。
所得稅,是國家對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所得征收的一種稅負。根據《通知》,對信托項目收益在取得當年向資產支持證券的機構投資者分配的部分,在信托環節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發起人轉讓信貸資產、在取得當年未向機構投資者分配的部分,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貸款服務機構取得的服務收入、受托機構取得的信托報酬、資金保管機構取得的報酬、證券登記托管機構取得的托管費、其他為證券化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取得的服務費收入、機構投資者從信托項目分配獲得的收益等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營業稅,是對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負。根據《通知》,對受托機構從其受托管理的信貸資產信托項目中取得的貸款利息收入,應全額征收營業稅;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貸款服務機構取得的服務費收入、受托機構取得的信托報酬、資金保管機構取得的報酬、證券登記托管機構取得的托管費、其他為證券化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取得的服務費收入等,均應按現行營業稅的政策規定繳納營業稅;對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取得的差價收入,征收營業稅。對非金融機構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取得的差價收入,不征收營業稅。
(二)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稅收理念
稅收在經濟發展中具有引導資源配置的杠桿作用,這就要求稅收兼具公平和效率的特點,應盡量使稅收保持中立性。稅的征收不應扭曲資源配置格局,不應給納稅人造成額外負擔,不能扭曲和破壞平等競爭的外部條件,以促使社會經濟效益水平和福利水平提高。然而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活動中競爭機制尚不健全,資源配置效率不高,這就對通過稅收的杠桿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對盤活銀行不良資產、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增強資本市場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在資產證券化的交易鏈條中,稅收直接決定了各參與主體的投融資成本,因此稅收成為影響資產證券化效率的關鍵因素。過重的稅負不僅會縮小資產證券化發起人的盈利空間,還會降低資產證券化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發起人和投資者正是資產證券化市場中最重要的供給者和需求者。所以適當地給予資產證券化參與者一定的稅收優惠,降低資產證券化的稅收成本,以刺激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應是國家在制定相關稅收政策時的基本理念。
(一)界定資產轉移的性質,減輕資產轉移過程中的稅收負擔
用于資產證券化的資產向特殊目的機構(SPV)轉移過程的性質是真實銷售、信托財產,還是抵押融資,對于發起人和SPV合理避稅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目前對于SPV資產轉移尚未有明確的界定,而這是資產證券化的主要成本之一。對其不同的界定,關系著當事雙方的納稅義務認定。國家應盡快出臺規定,對資產轉移的性質給予明確界定,為發起人合法避稅、降低資產證券化的初始成本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
(二)給予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者一定的稅收優惠
為了鼓勵和促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可以考慮適當減免資產支持證券投資者的所得稅。對證券投資所得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稅前扣除,享受與投資于國債相同的稅收待遇,對證券交易行為免征印花稅。對于資產證券化投資者的資本利得,繼續免征資本利得稅。
(三)提高稅收政策的效率性,避免重復征稅
在整個資產證券化的稅務處理過程中,重復征稅是個主要問題。從資產證券化的業務流程來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起人向SPV轉移資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納稅義務與證券化設計完畢后SPV向受益人或委托人轉移剩余資產所產生的納稅義務相重復,如繳納的諸如印花稅之類的流轉稅;二是在SPV持有這些資產的過程中產生的收益需要承擔的所得稅納稅義務可能重復。完善的資產證券化稅收政策應兼具稅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而重復征稅則有失偏頗。國家應對《信托法》進行修改,只對信托受益人的所得進行征稅,而不對受托者征稅,并出臺相關的規定,盡力消除資產證券化中的重復征稅現象。
總之,稅收對于資產證券化的發展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資產證券化的運作成本,涉及發起人、特殊目的機構和投資者等眾多資產證券化參與主體的經濟利益,從而將影響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發展。我們應合理利用稅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以引導這一金融創新的健康發展。
南開大學資本市場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