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衛平,黃穎臻,黃登鵬,王少軍,李書劍
(廣東省連州市人民醫院內科,廣東連州 513400)
腦梗死是一種臨床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再次復發致殘、致死率高,即使存活,患者的生活質量亦較差,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止腦梗死復發是臨床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臨床實踐中,筆者發現口服復方血栓通膠囊預防腦梗死復發與阿司匹林具有相同的療效,但發生出血事件的風險更低。現將復方血栓通膠囊預防腦梗死復發的療效觀察報道如下:
入選標準:腦梗死1~6個月之間的患者,發作后數日內通過頭顱MRI可以看到主病灶存在;沒有嚴重的合并癥(惡性腫瘤、肝硬化、腎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排除標準:①頭顱CT或MRI發現顱內出血性病灶;②心原性腦栓塞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史;④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病史;⑤對復方血栓通膠囊過敏者,有阿司匹林禁忌證(對乙酰水楊酸過敏、哮喘等)者;⑥合并嚴重感染或半年內有大手術史者。
將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符合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的197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n=99)和對照組(n=98),其中,男106例,女91例;年齡為46~76歲,平均(55.3±12.5)歲。兩組在年齡、性別、血壓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給予低鹽、低脂飲食,血壓、血脂高者常規給予控制血壓、調脂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上予以口服復方血栓通膠囊,每次3粒,3次/d;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1次/d,服藥時間共計12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在入組時和服藥后12個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比黏度、血漿纖維蛋白原(FIB)的數據變化。
治療組中有13例(13.3%)再發腦梗死;對照組中有19例(19.4%)出現終點事件,其中12例出現腦梗死(12.2%),4例出現腦出血(4.1%),3例出現消化道潰瘍出血(3.1%)。臨床試驗期間,治療組中有5例出現輕度腸胃功能不適,未停藥,后癥狀自行消失。兩組在腦梗死復發率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治療組各項血流變指標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兩組FIB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的變化比較
卒中是世界范圍內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殘疾的首要原因,其中腦梗死在腦血管疾病中最為常見,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左右[1],而復發性卒中患者的預后比首次卒中更差,病死率要高于首次卒中。根據我國MONICA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卒中的復發率為30%,占國際之首[2]。以往錯誤地認為只要定期輸液就可以防止腦梗死的復發,但實際上腦梗死的二級預防是一個長期的臨床干預過程,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止腦梗死復發是臨床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目前多數觀點認為,腦梗死的形成與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液流變學改變等因素密切相關,血液黏滯性增高、血流緩慢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同時有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存在持續性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其可能為腦梗死的一個危險因子[3]。
復方血栓通膠囊主要成分有三七、黃芪、丹參、玄參等,具有活血化瘀及益氣養陰的功效。其中丹參具有抗凝促纖溶和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解除血管痙攣,增加組織耐氧活力,抑制紅細胞、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4];黃芪抗氧化、降血脂,能改善腦供血[5];藥理研究顯示,三七的提取藥是三七總皂苷Rg1,通過提高纖溶系統功能,促進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而發揮抗栓作用[6]。以上這些藥理作用是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性疾病的作用基礎。
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復方血栓通膠囊與阿司匹林在預防腦梗死復發中的作用發現,入選患者中1年內復發的腦梗死比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對照組有4例出現腦出血,3例出現消化道潰瘍出血而中止服藥,而治療組僅有5例出現輕度胃腸道反應,長期服藥后癥狀可緩解。檢驗結果亦證明復方血栓通膠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作用強于阿司匹林。本文結果提示,復方血栓通預防腦梗死復發與阿司匹林相似,但出血事件的發生危險度要小于阿司匹林,長期服用安全、無明顯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Konig M,Klotz M,Heuser L,et al.Perfusion CT in acute stroke:characteriz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using parameter imag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their therapeutic relevance clinical experiences[J].Electro media,1998,66(1):61-67.
[2]張茁,張微微.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循證醫學證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朱以誠,華寶來,崔麗英,等.腦梗死急性期與恢復期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對比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6(3):193.
[4]何善智.復方血栓通膠囊的藥理研究[J].廣東醫學,1997,18(1):23.
[5]許秋仁,劉淑華.復方血栓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6):642-643.
[6]徐皓亮,劉宛斌,饒曼.人參三七皂甙Rg1對實驗性血栓形成的影響及機其機制探討[J].藥學學報,1997,32(7):5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