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年豐 闞成富
黨委重視是弘揚延安精神的根本保證
文周年豐 闞成富
延安精神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13年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頭弘揚、踐行延安精神,為全黨做出了表率。湖北省委近年來加大了對延安精神研究會工作的領導力度。2008年,省委兩次召開專題辦公會議,省委常委張昌爾,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李春明先后聽取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工作匯報,對研究會的工作出思路、提要求,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會后以省委專題辦公會議《紀要》下發全省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門。2009年4月14日,省委書記羅清泉,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潘立剛分別對省延安精神研究會關于把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寫的《實踐論》、《矛盾論》、《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列入全省第二批和第三批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學習內容的建言作了肯定性的批示。5月26日,省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省委領導的批示,向全省發出了《關于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認真學習和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的通知》,把學習弘揚延安精神列入到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內容之中,對推動活動深入開展,爭取好的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省委的帶動和影響下,省委各部委,各市、州、縣(區)黨委把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列入黨委的議事日程,全省除神農架林區外,16個市、州都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會組織。武漢是我省成立延安精神研究會組織最早的城市。10年來,在市委的領導下,該會的工作全面發展,開拓創新,涌現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先進典型。武漢百步亭社區延研會受到了溫家寶、李長春、羅干的肯定;延安精神進校園工作在全省、全國的會議上交流了經驗;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研究延安精神為主旨的研究院,此舉得到了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的首肯,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阮成發到研究院調研,幫助改善科研條件;不久前召開的“延安精神當代價值論壇暨延安精神進校園研討交流會”,充分展示了武漢延研會的工作實力、基礎、影響;全市14個區全部建立了延安精神研究會組織,市委、區委宣傳部把研究會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指派一名副部長任市、區延研會的副會長,使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的工作有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實踐表明,延安精神的傳承弘揚重點,一是政權的執掌者,也就是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在職領導;二是政權未來的接班人,也就是正在接受國民教育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長期以來,恰恰在這兩個領域我們的工作相對薄弱,省直機關基本沒進,高等學校也只是在少數幾所中開展。隨著省委對弘揚延安精神工作的重視、關心、支持,2009年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大的進展和突破。
一、認真開展了延安精神進省直機關活動。通過努力,2008年10月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延安精神研究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開展延安精神進省直機關活動的通知》?!锻ㄖ分赋觯骸把芯啃麄骱霌P延安精神是加強省直機關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各單位機關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把它列入工作議事日程,指定專人負責,要把開展延安精神進省直機關活動與機關黨建工作同布置、同檢查、同落實。省直各單位要把延安精神納入機關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內容、中心組學習內容,每年不少于一次,要把延安精神進省直機關活動納入‘創建黨建先進單位’、納入創建文明單位的考核內容、納入創建‘六型’(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節約型、廉潔型)機關建設內容,省直機關工委黨校要將延安精神納入教學內容。”把延安精神進機關列入黨組織議事日程,由黨組織來主抓,這是一次新的嘗試,也是一次大的突破。2009年2月,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郭玉潔主持書記辦公會議,就延安精神進機關活動中遇到的幾個問題作進一步研究,并以會議《紀要》的形式加以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目前延安精神進省直機關活動正在順利進行,“五個納入”正在規范和推動活動健康發展。截止9月底的不完全統計,已有省政府、省政協、省紀委、省直機關工委、省委財經辦(省農委辦)、省委臺辦、省委老干部局、省婦聯、省司法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國家安全廳、省地稅局、省糧食局、省計生委等20多個省委、省政府委、辦、廳、局舉行了延安精神專題報告會。省委常委、紀委書記黃先耀,省政協主席宋育英,省政府副省長趙斌等及各部門的負責同志、機關工作人員、離退休干部參加,反響熱烈。全省一些市、縣(區)黨政機關也在仿效,產生了一定的示范效應。
二、全面啟動延安精神進高校。我省現有高校120多所,在校大學生近110萬人,用延安精神教育培養當代大學生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關注點。過去,這項工作相對滯后,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特別是江漢大學、長江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等開展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實踐的啟示,現在延安精神進高校已形成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和高校黨委的共識。2009年10月12日,省委高校工委和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召開會議,就延安精神進高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省委高校工委書記蔡民族就延安精神進高校講了七個方面的意見,全面、實在、具體。11月25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聯合向全省各高等學校、各市州教育局發出《關于開展延安精神進校園的通知》。《通知》強調:“各高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延安精神進校園納入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領導管理體系,形成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下,學校黨政工團各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黨政一把手要親自參與延安精神進校園總體規劃與方案的研究制定,始終將之擺在學校工作議事日程,列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在辦公用房、辦公設備、經費預算等方面盡量滿足延安精神進校園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延安精神進校園工作檢查評估機制。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在檢查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時,將一并檢查延安精神進校園工作情況。有關工作情況作為先進評比表彰重要依據?!?/p>
當前,全黨正在認真開展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各個地區、各個單位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措施。加強和改進在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離不開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的要求,從根本上講都與傳承弘揚延安精神是一致的。省直機關各部門帶頭把延安精神進機關列入機關黨組織的重要任務,是加強新形勢下機關黨的建設的一項有力措施,一種實際需要,一份自身責任。我們要切實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革命戰爭年代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和平建設時期也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我們要把延安精神作為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強大動力,作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的要求,不斷探索在新形勢下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的理論支撐、工作途徑、保證措施。延安精神只有不斷地適應新的形勢、新的情況、新的任務,不斷地賦予新的內涵,延安精神才有活力、動力、生命力,才能發揚光大。真正按照這些要求去做了,我們的黨才能建設好,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培育形成的偉大延安精神和他們開創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才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康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