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耕
蘇爾科夫在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李興耕
要研究當代俄羅斯政黨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現狀及演變過程,不能不提到弗拉季斯拉夫·蘇爾科夫。俄羅斯媒體把他稱為當今克里姆林宮的首席政治謀士和理論家。有的評論家甚至把他比做原蘇共中央負責意識形態工作的蘇斯洛夫。本文擬對蘇爾科夫在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中所起的作用進行初步評析。
蘇爾科夫生于1964年9月。他的父親是車臣人,母親是俄羅斯人。20世紀80年代初,蘇爾科夫就讀于莫斯科鋼鐵冶金學院和莫斯科文化學院導演系,后來畢業于莫斯科國際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1—1996年間,蘇爾科夫在金融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梅納捷普”集團工作,1994年升任集團董事會成員。1996—1997年出任金融寡頭米哈伊爾·弗里德曼的阿爾法銀行第一副總裁。1999年春,蘇爾科夫進入葉利欽總統辦公廳工作,任總統辦公廳主任沃洛申的助手,同年8月升任辦公廳副主任。2000—2008年任普京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其間從2004年起兼任總統助理。2008年5月起擔任梅德韋杰夫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2009年5月,蘇爾科夫被任命為梅德韋杰夫總統直接領導下的俄羅斯經濟現代化和科技發展委員會副主任。2009年7月起,擔任俄美兩國關于公民社會問題雙邊委員會俄方協調人。2009年12月31日,根據梅德韋杰夫總統的命令,成立了俄羅斯高科技園區專門工作小組,蘇爾科夫被任命為該小組負責人。
蘇爾科夫自1999年進入克里姆林宮以來,先后擔任葉利欽、普京、梅德韋杰夫三位總統的政治智囊和高級助手,至今在那里連續工作了11年,是克里姆林宮決策機構中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
蘇爾科夫在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參與了統一俄羅斯黨的組建工作,促使在俄羅斯形成了一黨獨大、多黨并存的政黨體制;對公正俄羅斯黨的建立也起了推動作用;積極參與了青年政治運動“納什”的創建活動;協助自由主義的右翼事業黨獲準在司法部注冊成為合法政黨;最近又提出了今后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的分權化設想。
1.參與組建統一俄羅斯黨
1999年9月,蘇爾科夫參與發起組建統一俄羅斯黨的前身——跨地區“團結”競選聯盟,在協助普京競選俄羅斯總統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后來“團結”運動改組為“團結”黨。2001年7月,在蘇爾科夫等人的推動與協調下,該黨與盧日科夫領導的“祖國”運動合并,組成全俄“團結—祖國”聯盟,2001年12月該聯盟改組為統一俄羅斯黨。蘇爾科夫對該黨在2003年和2007年杜馬選舉中獲得重大勝利功不可沒。2009年11月,梅德韋杰夫總統在該黨十一大的講話中首次將統一俄羅斯黨定位為“執政黨”。蘇爾科夫經常在統一俄羅斯黨的干部培訓中心和理論研討會上作報告,闡述有關黨的思想組織建設和意識形態問題,包括“主權民主”、金融危機、現代化、科技創新等問題,對該黨的思想組織建設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蘇爾科夫看來,統一俄羅斯黨是一個“遵循俄羅斯式的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價值觀”的右翼保守主義政黨。2010年10月,統一俄羅斯黨最高委員會共同主席之一、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被梅德韋杰夫總統解除職務。蘇爾科夫完全支持梅德韋杰夫的決定。他指出,盧日科夫在政治上繼承了90年代擔任莫斯科市長的激進自由派波波夫的路線,采取了與中央對立的立場。蘇爾科夫贊成梅德韋杰夫總統任命索比亞寧為莫斯科新市長,認為索比亞寧將會更好地貫徹總統和聯邦政府的決策。
2.推動籌建公正俄羅斯黨
公正俄羅斯黨是當今俄羅斯杜馬中唯一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黨的主席是謝爾蓋·米羅諾夫。蘇爾科夫在該黨的籌建過程中起了推動作用。2006年3月26日,蘇爾科夫在會見俄羅斯生活黨代表時說,俄羅斯現在缺少可供選擇的第二大黨,社會需要有“第二條腿”,以便在第一條腿不管用的時候,把重心移到第二條腿上。當務之急是培育一支將來能夠替代目前居于主導地位的政黨的政治力量。2006年10月28日,俄羅斯生活黨、祖國黨和退休者黨聯合組成公正俄羅斯黨。籌建該黨的真實意圖就是充當蘇爾科夫所說的俄羅斯“第二大黨”和“第二條腿”。該黨宣稱擁護普京的路線和方針政策,但反對統一俄羅斯黨的政治壟斷地位。據《獨立報》2008年7月2日報道,蘇爾科夫在一次會議上說,俄羅斯將建立兩黨制體系,將來會有一個政黨成為統一俄羅斯黨的競爭對手,這就是公正俄羅斯黨,它很有機會成為第二大黨。由此,公正俄羅斯黨被俄羅斯媒體稱為第二政權黨,盡管該黨自稱是議會反對黨。蘇爾科夫關于兩黨制的設想在實踐中遇到了不少障礙。公正俄羅斯黨雖然有40多萬黨員,其數量高于俄共(該黨只有15萬黨員),但在杜馬選舉和地方選舉中的得票率低于俄共。它在2011年杜馬選舉中能否達到7%的得票率門檻,還不得而知。公正俄羅斯黨一再呼吁與俄共結成聯盟,甚至合并,以便建立一個強大的左翼反對派。但俄共對此反應十分冷淡。2010年11月,米羅諾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正俄羅斯黨的主要對手是統一俄羅斯黨。他在談到公正俄羅斯黨與蘇爾科夫的關系時說:“我們與弗拉季斯拉夫·尤里耶維奇·蘇爾科夫經常會晤。我們每隔兩周與他進行一次交談。”米羅諾夫說:“蘇爾科夫直接給統一俄羅斯黨下達命令,而我們與他之間完全是伙伴關系。他從來不向我們下達命令,也不可能這樣做,因為我們是獨立的政黨。”與此同時,米羅諾夫承認該黨與蘇爾科夫有時會發生意見分歧,米羅諾夫的上述言論表明,該黨與蘇爾科夫之間一直保持著經常的溝通渠道,但該黨的地位與統一俄羅斯黨不可同日而語,后者作為執政黨,是克里姆林宮的主要支柱和基本依靠力量,而公正俄羅斯黨僅僅是一支后備的政治力量。
3.協助右翼事業黨注冊成為合法政黨
右翼事業黨是2008年11月由右翼力量聯盟、俄羅斯民主黨和公民力量黨合并而成的自由主義政黨,列·戈茲曼、鮑·季托夫和格·博夫特三人當選為黨的共同主席。但后來季托夫宣布退出,該黨至今未選出正式領導人。該黨領導人之一鮑·納杰日丁2008年11月1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分管國內政黨建設的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蘇爾科夫在右翼事業黨組建過程中充當了協調人。他認為,蘇爾科夫采取這樣的行動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其目的是讓右翼政黨成為體制內的政黨之一,從而使俄羅斯的政治版圖具有完整的形式,而目前在俄羅斯議會中沒有右翼自由主義政黨。
4.參與組建青年政治運動“納什”
2005年,為了應對烏克蘭等國的顏色革命對俄羅斯的沖擊,蘇爾科夫積極參與組建了“納什”青年政治運動。他專門到莫斯科郊區謝利格爾湖畔的“納什”夏令營營地給營員們上課。他強調,建立納什就是為了避免俄羅斯年輕人被西方勢力所操縱,納什的戰略任務和戰術目標是不允許俄羅斯發生烏克蘭式的權力更迭,捍衛俄羅斯的國家主權和完整,實現現代化。
5.提出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的分權化設想
2010年11月18日,蘇爾科夫在會見美國大學生代表團時談到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問題。蘇爾科夫表示,俄羅斯致力于建立世界新秩序——“全球民主”,為此必須制定全球的民主新標準。他聲稱:“我們希望俄羅斯將來成為西方民主國家之一”。他對俄羅斯迄今為止缺乏有影響的自由主義政黨表示遺憾。蘇爾科夫預料統一俄羅斯黨將在2011年杜馬選舉中獲得勝利,但可能得不到憲法多數地位(即2/3以上的議席),因此它將不得不與反對派結盟,以便使一些重要決定在議會中獲得通過。蘇爾科夫不排除俄羅斯在今后十年內可能出現一支強大政治力量來替代目前的政權黨地位。蘇爾科夫認為,統一俄羅斯黨在下一屆議會中的多數地位必須體現“現代化思想”。該黨的執政地位并不意味著俄羅斯不會出現現代形態的反對黨,這些黨將來可能獲得政權。但它們必須是體制內的,而不是激進的極端主義政黨。這些黨在某一時刻可能與統一俄羅斯黨結成聯盟,然后把后者排擠出“政治奧林匹斯山”。蘇爾科夫強調,反對派走向政權不應伴隨著災難性的變化和現有政治制度的崩潰。在他看來,在不久的將來,會有3—5個政黨進入俄羅斯議會,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競爭將加劇,中央集權的管理形式將逐漸改變為溫和的、富有彈性的管理形式。他表示深信,“誰能夠完成這一使命,誰就會載入史冊”。他強調,下一步的分權化和權力分解措施應取決于相應政治制度的成熟程度。蘇爾科夫認為,總的說來,在最近十年間,俄羅斯將形成形式多樣、富有彈性的、復雜的政治體制。蘇爾科夫在講話中沒有提“主權民主”,而是強調“俄羅斯將成為西方民主國家之一”;也沒有談到他在2008年提出的“兩黨制”計劃,而是預言政權黨今后可能與某一個反對黨(其中包括自由主義政黨)結成聯盟,逐步實現分權化的管理方式。他的這一講話傳達了克里姆林宮關于俄羅斯政黨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