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宇 摘譯
俄羅斯礦產資源現狀
彭曉宇 摘譯
2010年9月16日俄羅斯《一周論據》刊文對俄的礦產資源狀況作了總體說明,并對礦業發展的現狀和行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從資源角度看,俄羅斯是超級大國:俄羅斯擁有全世界天然氣儲量的26%,煤儲量的20%和石油儲量的8%,以及世界上2/3的金剛石,1/4的鎳和錫,1/10的金和銀。
但哪個國家更依賴能源是有爭議的。挪威原料出口貢獻了GDP的25%,新西蘭貢獻了14%,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10%—12%。最近8年來,俄羅斯的這一指標一直占GDP的11%到17%。2009年,原料為聯邦國庫注入了53%的收入,為3.92萬億美元。
盡管有人說形勢危險。但每逢困難時,俄政府還是可以指望石油天然氣。而且,也沒人想到石油天然氣會出什么問題。但實際情況是:一方面是國際能源價格的猛漲;另一方面,俄羅斯最大的礦產地正在走向終點。
據俄自然資源部的數據,俄探明的黃金儲量將在2014年枯竭。到2025年,鈾、銅和原生金也將用完。此外,西西伯利亞的石油和東西伯利亞的天然氣都要開采完。天然氣的主要產地、俄羅斯最大的儲量所在地薩莫特洛爾已經開采了80%。石油“麥加”蘇爾古特在20世紀80年代就達到了開采巔峰。
目前俄羅斯還沒有新的大型礦產地。這不是因為自然界中沒有,而是因為沒有去找。俄羅斯自然資源部資源司司長奧列格·馬伊切夫斯基說,“目前俄羅斯經濟中在建的工程,都是依靠蘇聯時期的投入。1992年前,發現的自然資源的產地數量超過了開采量。但是,此后就開始雪崩似的下滑。”
石油的情況最差,從1994年起,石油儲量就在有規律地下降。彼得堡礦業學院院長、工程學博士弗拉基米爾·利特維年科說:“2002年,探明的石油比開采的少1.51億噸。2004年,更是創了紀錄,少了2.23億噸。”
20多年來,官員們在吃蘇聯時期發現的礦產地的老本。把資源逐漸分發出去。結果,一些人有了上億身家,而國家的地質儲備已經空空如也了。礦業專家說,目前,石油、鎳和金剛石探明儲量的90%、天然氣探明儲量的80%、黃金和鉑金探明儲量的70%都被分了。剩下的誰也不搭理,都是些小產地。甚至沒有一個算得上中等的礦產地。
現在,俄羅斯必須要為未來謀劃了。是該大規模研究地下礦藏的時候了,但這并不容易。首先,沒有人去勘探……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拉韋羅夫說:“1989年蘇聯有11萬地質勘探人員,有50萬人為能源綜合體工作?,F在整個地質勘探系統只有4500人,且很多都是退休人員,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從1980年的35歲提高到了2010年的65歲?!?/p>
其次,地質勘探是很虧本的活動。比如,開采俄羅斯的大陸架需要5200億盧布。其中,直接用于修建塔臺、運輸船和管道就需要1900億盧布,而3300億盧布是用于勘探工作的。即使涉及很小的項目,也花費巨大。
但主要的問題不是錢,也不是缺少人員。9月初,石油天然氣領域最權威的國際機構瑞弗雷澤研究所公布了64個國家的“礦業投資吸引力排名”。俄排最后一位。原因是,官員們設置重重障礙。一些礦業官員盡其所能,限制人們了解地質信息。據專家們稱,使用20世紀30—80年代考察中收集來的舊的鉆孔數據和資料,能把勘探工作的費用降低40%—70%,全世界都免費提供這些資料,而俄羅斯卻不是。
按照俄羅斯的《地下礦藏法》,地下礦藏資料是有償提供的。而在該法律通過的13年來,國家都沒有想好,怎么處理這些財富和賣多少錢。另外,根據一些制度要求,最有價值的地圖和報告是受限制的。
結果可以預見。在一些官員緊緊守住地質秘密時,黑市的地質情報交易卻熱火朝天。所幸一個月前,俄羅斯徹底取消了地質信息的收費,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外還有一些進展。根據原有法律,私人公司在進行勘探時,如果無意間找到了很大的產地,國家有權收回。這阻止了大部分的投資者?,F在,投資者們有了一個很好的“降落傘”。根據新規定,即使產地被國家收回,私人公司也能從國家預算中得到所有勘探費用的補償,還可以加上100%的風險費。
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編制的《地質業發展戰略》說,要在2020年把大規模地質勘探恢復到蘇聯時期的水平。據俄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估計,俄羅斯的地殼內還蘊藏著1000億噸的“標準燃料”,是探明儲量的兩倍。這足夠全世界取暖一個半世紀。
譯者單位: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