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輝
2010年重啟中的俄美關系:特點、進展與問題
吳大輝
2009年3月俄美關系重啟之后,兩國做了很多事情。2010年兩國關系中實質性接觸大于傳統性遏制,合作大于競爭,奧巴馬政府對外政策中大國合作的理念在對俄關系中明顯體現。2010年重啟中的俄美關系的主要特點:(1)美國對俄羅斯戰略需求大于俄羅斯對美的戰略需求。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在新核裁軍條約的簽署、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問題、歐洲反導系統部署等重大戰略問題上,美國都寸步難行。俄羅斯也有求于美國,在烏克蘭選舉中并沒有受到美國的強力干擾,在應對吉爾吉斯騷亂時,俄羅斯也得到了美國的策應。(2)2010年俄羅斯完全走出了對美關系中的“黑障區”,可預見性增強。從2003年顏色革命開始到2008年俄格沖突,俄羅斯的對美政策完全處于黑障區,直到2010年,俄羅斯外交方才走出黑障區。這期間俄羅斯外交的最大特點是應景式的外交,被動防守,見招拆招。而2010年俄羅斯在對美外交中的主動性大大增強。(3)俄美總統合作與發展委員會成為負責指導和協調兩國各領域合作的有效機制。該委員會建立于2009年奧巴馬訪俄期間,到2010年10月,該委員會的13個工作小組已經全面開始運轉,包括安全、外交、防恐、不擴散、環境、能源、公民社會等領域。這極大改善了俄美外交的生態環境,使兩國在重大問題上有了交流的渠道,也使兩國關系有很大改觀。
首先,2010年俄美關系中最大進展就是俄美新核裁軍條約的簽署,在該條約簽署過程中,并不是俄羅斯有求于美國,而是梅德韋杰夫要送給奧巴馬一個政治禮物,這也是美國國內共和黨內的普遍看法。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史蒂文森曾表示,俄羅斯并不需要這樣一個條約,其核武庫已經進入了自我淘汰的良性循環過程,該條約的簽署,完全是順應奧巴馬的戰略需要。奧巴馬要為其無核理念作注腳,需要這樣一個條約。該條約使俄美40年來雙邊核裁軍體系得以維持,這很可能是最后一個雙邊核裁軍條約。該條約也存在問題,俄羅斯杜馬已經批準該條約,但俄羅斯國內認為該條約沒有限制美國全面發展導彈防御系統,存在否定聲音;美國國內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已經批準該條約,但是美國國會議員卻認為該條約有礙于美國發展導彈防御系統,從而形成了二律背反。在中期選舉之后,該條約在美國國會能否得到批準,未知數越來越大。
第二,俄美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合作取得進展。美國希望2011年繼續保留租用吉爾吉斯的馬納斯空軍基地,俄羅斯也正在盡力說服吉方。俄羅斯之所以支持美國租用該基地,原因在于現在阿巴邊界情況緊張,北約阿富汗軍隊的物資運輸很難通過地面通道進入阿富汗,該空軍基地承擔了重要的軍用物資轉運任務。此外,俄羅斯還通過本國邊境打通了三條通道,向阿富汗運送物資,這是對美國的阿富汗反恐戰爭的最大支持。俄羅斯的直升機公司向北約提供了28架重型直升機,包括機組人員一并出租到阿富汗,為國際安全部隊和北約軍隊轉運物資及重型武器。在阿富汗反恐問題上兩國的爭議在于,俄羅斯認為美國有選擇地履行反恐責任,只反恐不反毒,阿富汗每年有70—80噸毒品進入俄羅斯,俄羅斯每年30000— 40000萬人死于阿富汗的毒品危害。美國在阿富汗反毒問題上有所保留。俄羅斯還擔心,美國撤出阿富汗之后,維持中亞安全形勢的責任過多地由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俄羅斯來承擔,這是俄方不愿看到的。
第三,反導問題。北約準備建立一個歐洲非戰區反導系統,把北約各國反導體系聯結成一個體系,再與俄羅斯的反導體系聯結,形成“兩個系統共同的屋頂”。俄羅斯初期拒絕這一提議,現在開始接受了這一系統的可能性。*俄羅斯已于2010年11月21日同意“有條件地”加入北約反導系統。——編者注但北約國家內部存在不同聲音,對反導系統的效率、費用的可控性等問題提出反對聲音。俄羅斯軍方內部也存在反對意見。
第四,伊朗核問題。俄羅斯支持聯合國通過制裁伊朗的1929號決議。但在美國允許俄羅斯向伊朗出售S-300系統的情況下,俄羅斯卻主動停止了這一計劃,其中原因可能在于,俄羅斯更關注民用核能合作領域,將支持伊朗的民用核能計劃。
第五,現代化聯盟問題。美國表態支持梅德韋杰夫現代化聯盟的理念,但這僅僅停留在梅德韋杰夫及其精英集團的理想上,并未成為俄羅斯的主體發展戰略。此外,即使該理念成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主體戰略,但是發展現代化所需要的俄羅斯企業大多不愿意參與該計劃。西方資本也不會輕易投入到回報率遠低于中國、實力增強后又有可能與美對抗的俄羅斯。在俄羅斯沒有實現政治民主化之前,任何形式的經濟現代化都有可能走向軍事霸權,這是美國不愿看到的。因此,目前形勢下的現代化聯盟還是不現實的。
俄美間仍然存在矛盾。俄羅斯對美政策的最大矛盾在于:一方面謀求對美關系的基本穩定為其經濟發展打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又要竭力反對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打壓。美國對俄羅斯政策的最大矛盾在于:一方面要防范俄羅斯成為與其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在長期而艱巨的國際反恐和反擴散斗爭領域仍需要最大限度的謀求俄羅斯的協作。對于今天的俄羅斯而言,一方面以梅德韋杰夫為首的政治精英迫切希望與美國在經濟上結成現代化聯盟,借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幫助,實現俄羅斯的全面現代化;另一方面,美國的戰略擠壓又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將美國視為頭號戰略對手。對于今天的美國而言,一方面,奧巴馬希望借助俄羅斯的幫助盡快結束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并遏制以伊朗為首的某些國家的核沖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俄羅斯借助西方國家的援助恢復昔日的帝國,使俄羅斯無法在短期內成為美國強有力的對手。這是俄美關系之間根本性的、結構性的矛盾。雖然俄美關系在2010年取得了很大進展,可以說是近五年來兩國關系最好的一年,但是兩國的既有矛盾不解決,就不能建立真正的相互信任的環境,奧巴馬所期待的俄美關系的重啟很難真正實現,梅德韋杰夫所期待的俄美之間的全面現代化伙伴關系也難以真正付諸實施,俄美應該在必要與可能之間找到黃金分割點。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