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田平
卡廷創傷與波俄關系
孔田平
卡廷事件已是不爭的事實。1940年4月斯大林下令由內務人民委員會在蘇聯西部卡廷等地處決了2.2萬多被俘的波蘭人。卡廷慘案的遇難者中有軍官、神父、警察和知識分子。蘇聯一直堅持卡廷慘案為納粹德國所為,直至1990年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承認卡廷慘案為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所為。冷戰結束后,卡廷事件成為波俄關系中不斷發酵的主題。1998年6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就在卡廷和梅德諾耶建立紀念設施達成協議。同年9月,俄羅斯提出了1.6—2萬蘇聯戰俘于1919—1924年在波蘭戰俘營死亡的問題。一些俄羅斯官員稱這是堪與卡廷大屠殺相比的種族滅絕。俄羅斯的舉動被波蘭人認為是挑釁性的,目的在于形成反卡廷的平衡的“歷史方程式”。2004年9月,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訪俄,俄羅斯官員宣布一旦檔案解密,俄羅斯將向波蘭移交所有有關卡廷大屠殺的文件。2005年3月,俄羅斯軍事總檢察長亞歷山大·薩文科夫宣布結束對卡廷事件的調查。薩文科夫強調屠殺并非種族滅絕,由于犯有罪行的蘇聯官員已經死亡,因此在司法上談論這一事件缺乏基礎。俄方在調查中收集到的183卷文件中有116卷被認為涉及國家機密,被歸為密級,其余67卷可以對外公布,并將轉交波方。2005年3月22日,波蘭眾議院一致通過一項法案,要求俄羅斯解密相關的檔案,將卡廷大屠殺界定為種族滅絕罪。波蘭和俄羅斯對卡廷罪行在法律描述上有分歧,波蘭認為卡廷大屠殺為種族滅絕案件,要求進行調查,公布所有的文件。2008年波蘭外交部要求公布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拍攝的大屠殺的鏡頭。波蘭官員認為,蘇聯與蓋世太保合作的文件和鏡頭可能是俄羅斯將卡廷大屠殺的文件歸為密件的原因。2010年2月18日,波蘭向歐洲人權法院就卡廷大屠殺所犯罪行起訴俄羅斯。
2010年4月恰逢卡廷慘案70周年,波蘭官方和民間為此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最近波蘭民意調查中心公布的調查表明,57%的受訪者要求俄羅斯當局就在卡廷所犯罪行向波蘭正式道歉,以結束這段歷史,56%的受訪者要求俄羅斯公布卡廷事件的所有文件,53%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當局應當承認卡廷大屠殺為種族滅絕。4月2日,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波蘭著名導演瓦伊達執導的電影《卡廷》在俄羅斯電視臺文化頻道播放,據說影片的播放來自普京的授意。4月7日,俄羅斯總理普京與波蘭總理圖斯克共同出席了在卡廷舉行的紀念儀式,這是俄羅斯官方代表首次參加卡廷慘案的紀念活動,一些媒體認為俄波和解向前邁進了一步。普京在紀念儀式上的講話譴責了“慘無人道的極權主義”,強調不能以任何理由為卡廷的罪行進行辯護。普京指出,“我國已對極權制度的罪惡作了明確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評價,這一評價不容修改”。波蘭歷史學家羅什科夫斯基認為普京在卡廷的講話不能令人滿意,因為講話缺乏重點,既沒有道歉,也沒有宣布恢復對卡廷事件的調查。2010年 4月10日,波蘭總統卡欽斯基的專機在赴俄參加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途中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失事,總統夫婦以及同機的波蘭流亡政府最后一任總統、中央銀行行長、外交部副部長、副議長、議員、軍方高級領導人、卡廷慘案遺屬代表以及機組人員等96人遇難。這次悲劇性事件再次凸顯了卡廷事件對波俄關系的重要性。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布加伊斯基認為,卡欽斯基專機的墜毀再次將卡廷置于波蘭與俄羅斯沖突的中心。已故的卡欽斯基總統為紀念卡廷事件所準備的演說稿強調,“卡廷成為了波蘭歷史的痛苦的傷口,這一傷口數十年來損害著波蘭人與俄羅斯人之間的關系。讓我們將卡廷傷口最終愈合。我們正在治愈卡廷傷口的中途。我們波蘭人贊賞過去幾年俄羅斯人所做的一切。我們應當遵循使我們兩個民族更加親近的道路,我們不應當停頓或走回頭路”。
俄羅斯對斯摩棱斯克的悲劇感同身受,俄方不僅承認卡廷慘案,而且媒體對此進行了大量報道。波蘭著名導演瓦伊達的電影《卡廷》在俄羅斯電視臺進行重播,據說有3000萬俄羅斯人有機會觀看影片,他們可以了解為什么卡廷強化了波蘭的民族特征,為什么卡廷是波蘭與俄羅斯困難的情緒化的關系中的“開放性創傷”。俄羅斯在空難發生后反應及時,梅德韋杰夫總統立即簽署命令,成立由普京總理負責的事故調查委員會。普京總理親赴現場,指揮救援,普京動情的反應給波蘭人留下深刻印象。俄羅斯破例宣布設立國家哀悼日,以悼念波蘭總統專機的遇難者。
4月14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華盛頓參加核安全峰會間隙接受俄“今日俄羅斯”英語電視臺采訪,承認1940年波蘭軍官是按照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包括斯大林的意愿被處決的。梅德韋杰夫強調,斯摩棱斯克的悲劇不僅是對波蘭的打擊,而且是對國際關系的打擊。梅德韋杰夫認為,從歷史上看,斯大林和當時的蘇聯領導人犯下了罪行。他不認為俄羅斯在恢復斯大林主義,反對將俄羅斯與蘇聯相提并論。他承認確實有人喜歡斯大林以及與斯大林有關的一切,上帝會對他們進行評判。但是整個社會對斯大林及其時期的評價不應有任何變化。梅德韋杰夫強調,俄羅斯不是蘇聯,領導俄羅斯的人與斯大林及其助手有根本區別。博米亞諾夫斯基教授認為,梅德韋杰夫的講話“向真相又前進了一步”。梅德韋杰夫承認卡廷大屠殺不是極權主義的抽象作為,而是斯大林和蘇共中央政治局的具體作為。
波蘭《選舉日報》原副主編盧赤維奧認為,不應低估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放映《卡廷》這部電影的重要意義。他認為,或許波蘭與俄羅斯的關系可以躍向未來,這將對歐洲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保加利亞學者克拉斯泰夫認為,和解的更加穩定的波俄關系或許會使歐洲實現再次統一。他認為,在過去幾年,歐洲沉迷于機構建設,而不是尋求與俄羅斯真正打交道。由于波俄和解機會的出現,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開始重新界定自身的身份。俄羅斯總理普京對空難的反應使一些波蘭人認為波蘭與俄羅斯的關系有了新的開端。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確信波蘭對歐洲和俄羅斯之間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并表示“心理上的突破已經發生”。一些評論家認為波俄關系首次出現了取得突破的條件。但是波蘭科學院馬爾奇納克教授對此出言謹慎。他認為,目前尚不能了解所發生的一切以及該事件的意義,因此很難評價空難之前的事件,如4月7日卡廷紀念活動。馬爾奇納克教授曾參加了波俄兩國總理共同出席的卡廷慘案紀念活動,他強調目前不是分析普京講話細節的恰當時機。他認為,“令人遺憾的是,普京的講話遠遠偏離了我們所稱的歷史真相。”“普京總理再次并令人遺憾地表現出對在法律上承認卡廷大屠殺的消極態度,而且明確表明不會在法律的基礎上承認。調查卡廷事件檔案的保密條款并沒有廢除。事實上普京重申了俄方對歐洲人權法院的立場。” 馬爾奇納克教授認為,在悲劇的背景下,波方可以要求俄方揭示卡廷真相,這意味著俄方將啟動司法程序,取消2005年中斷調查的決定,改變俄方對歐洲人權法院的立場。而這正是卡欽斯基總統赴卡廷要提出的要求。
應當說,波蘭總統專機失事的悲劇為波俄和解提供了機會。俄羅斯官方不失時機地譴責極權主義政權和斯大林,試圖撥開卡廷事件的歷史迷霧,實現俄波的和解。但是俄羅斯對待卡廷慘案的態度尚沒有達到波蘭的期許,俄羅斯的帝國情結并沒有消失,近年來官方實用主義的歷史觀并沒有根本動搖,波蘭國內懼俄防俄的心理猶存,卡廷創傷的愈合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進程。一些觀察家將斯摩棱斯克悲劇稱為新卡廷事件,舊傷未除,又添新傷,這對波蘭民族記憶將產生深刻影響,將進一步強化卡廷大屠殺的悲情意識。俄羅斯如果在處理該事件時出現重大失誤,將會延緩卡廷創傷的治愈過程。如果應對得當,將會加速卡廷創傷的治愈,為俄波的真正和解創造條件。從目前看,俄羅斯確實作出了和解的姿態,但在未來能否與波蘭在揭開卡廷大屠殺真相上進一步合作尚待觀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