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磊
俄羅斯成立專門委員會反對篡改歷史
朱 磊
2009年5月1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簽署第549號總統令,成立“與篡改歷史損害俄羅斯利益的企圖作斗爭的俄羅斯聯邦總統直屬委員會”。在俄羅斯深陷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梅德韋杰夫為何會對歷史領域的問題如此關注?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委員會呢?
蘇聯解體后,隨著北約和歐盟的東擴,一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大都在政治上、經濟上向西方靠攏,而和俄羅斯的距離日益拉大。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摩爾多瓦等國認為,它們在二戰中被蘇軍解放后投入社會主義陣營實際上是給它們套上了新的枷鎖,帶來了幾十年的專制制度。蘇聯紅軍不再被看成是解放者,而是占領者。一些東歐和獨聯體國家的政治勢力有意詆毀蘇聯和蘇軍在二戰期間的歷史作用,甚至把蘇聯紅軍與納粹占領者相提并論,推行去蘇聯化、去蘇共化的政策,如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向青少年灌輸俄羅斯長年來帶給國家的只有損害,是國家現在的主要敵人。2007年4月27日,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發生了拆除和遷移市中心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的事件;2008年,立陶宛政府要求俄羅斯承認蘇聯侵占的事實并賠償高達280億美元的損失。
西方國家以及一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歪曲蘇聯歷史的言行激怒了俄羅斯,這是委員會成立的直接原因。面對這些咄咄逼人的言行和挑釁,梅德韋杰夫總統不止一次地聲明說,不允許歪曲俄羅斯歷史,包括有關偉大衛國戰爭的歷史。
總統令中規定該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對那些損害俄聯邦國際形象的篡改歷史事實和事件的信息進行概括分析并提交相關報告;制定與篡改歷史事實和事件損害俄羅斯利益的企圖作斗爭的戰略計劃及擬采取的措施;研究俄各聯邦機構及組織就此提出的建議并協調它們的行動;等等。
總統賦予該委員會相應的權利:第一,可以向俄羅斯各聯邦機構及組織查詢和索取必要材料;第二,可以就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管轄的問題組建由國家機關及組織的工作人員、各專家學者構成的工作組;第三,可以邀請俄羅斯各聯邦機構及組織的代表參加委員會會議。總統令中還規定了每年要舉行不少于兩次的委員會會議,俄科學和教育部為委員會的活動提供組織、技術、信息及文獻方面的保障。
俄總統辦公廳主任納雷什金擔任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由科學和教育部副部長卡琳娜、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西羅什擔任。成員包括俄各大部委的28名高級官員和權威學者,陣容十分龐大。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級別很高的總統直屬委員會。
2009年8月28日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了委員會的第一次全體會議。會上主要討論了俄羅斯的歷史教育問題。
2010年2月17日在莫斯科成立了“與篡改偉大衛國戰爭歷史作斗爭的莫斯科市工作組”。工作組將舉行有青年學生、歷史教師、科研人員、老戰士組織的代表參加的集會、公開辯論及大型會議。工作組第一次全會于2月18日召開,會上討論了與歪曲偉大衛國戰爭歷史作斗爭的措施。
委員會的成立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俄羅斯國內不乏反對之聲。原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對該委員會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他表示,“還弄不清楚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委員會,能做些什么,不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嗎?我擔心這個委員會將與自己的名字相矛盾,本身就在篡改歷史。”曾任俄副總理、杜馬議員的自由派政治家雷日科夫稱,“還原歷史應當是歷史學家的職責,國家不應介入干預,那些由官方意志確定的教科書不值得信任,因為它們想通過粉飾歷史來為現今體制進行辯護。”
當然也有支持的聲音。俄軍事科學院院長加列耶夫大將認為,“虛構歷史是令人無法忍受的行為,這不僅同科學相抵觸,而且與常識相矛盾。”俄科學院歷史所所長薩哈羅夫認為,“委員會的成立是很重要、很及時的一步。”同時他還指出,“現在不單是外國人,就連部分俄羅斯人自己也會出于民族主義的原因去篡改蘇聯歷史,這些都是一些敷衍塞責的人。”
與俄羅斯國內對此事態度褒貶參半的情況不同的是,國外對委員會的成立大都持批評態度。英國倫敦大學的歷史學家兼作家奧爾蘭多·法伊杰斯教授認為,“成立這個新的委員會是壓制歷史科學的行為。這些人是一群蠢貨,以為這樣就能夠改變國際上對蘇聯歷史評價的爭論。這只能使俄羅斯的歷史學家在教學和發表著作時更為困難。”德國前外長施泰因邁爾認為,“歷史不能改寫,只能用來反思。我不認為用這種行政命令的方式能夠普及當局認為正確的歷史。”
1.俄羅斯成立這個高級別的委員會表明了俄羅斯當局對歷史在社會發展及國際關系中作用的重視,其主要目的首先在于不容許西方詆毀蘇聯在二戰中的偉大歷史功績,不容許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和一些前華約國家侮辱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向世界表明俄羅斯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
2.在國際范圍,俄羅斯本已同烏克蘭、格魯吉亞、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積怨頗深,如果再加上歷史領域的爭辯,會使俄羅斯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因西方對委員會的成立一直持批評態度,故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未來發展也面臨嚴峻考驗。
3.還應客觀地認識到,蘇聯雖然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二戰前后也確實犯下過嚴重的錯誤,傷害了一些國家人民的感情。如卡廷事件,蘇芬戰爭,吞并波羅的海三國,吞并西南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蘇聯的這些大國沙文主義、大俄羅斯主義行徑是歷史上客觀存在的事實。成立這個反對篡改歷史的委員會后,俄羅斯政府乃至民眾是否能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能夠正視這些歷史事實,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和進一步觀察的。
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