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學強
社會轉型期國有企業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賴學強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集中全黨智慧,凝聚全黨共識,全面分析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這必將對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這對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建設創新型企業,就必須與時具進,探索企業黨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這樣才能搞好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才能使黨的工作更加有效地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
生產經營是企業的基本活動,是企業生存之必須。企業的全部工作都應服務于這個大局,黨建工作當然不能例外。只有把黨建工作融到生產經營管理中,把學習先進理論與企業工作實際和黨員的思想狀況結合起來,把促進發展當作企業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緊扣生產經營這個中心抓好黨建工作,才能使黨建工作更貼近生產經營、貼近工作實際、貼近職工群眾,使職工意識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
科學發展觀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對國有企業在新形勢下探討黨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因此,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做指導,把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提高黨員干部素質與推動黨的各項工作、解決黨員干部中存在的思想問題與解決職工切身利益的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黨員隊伍的生機與活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才能團結全體企業職工開展好各項工作。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程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下,必須對企業的黨員干部和職工深化思想教育。根據信息網絡時代提供的技術優勢,根據全球經濟的體化的要求,切實改進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培育黨員干部和職工正確的思想意識。在此基礎上要采用各種各樣的為企業黨員干部和職工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寓教于樂,使企業黨員干部和職工真正把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人生的精神支柱和航標,使企業黨組織、黨員干部和職工能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自覺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及崇拜西方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能力,進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戰斗力。在企業黨的思想建設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同時,汲取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華。
加強和改進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要結合現代企業組織制度的實際開展工作。現代企業組織制度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統一目標原則。即組織各部分都要有實現有關任務的分目標,為完成組織統一的總目標而努力。二是權力系統原則。即企業從高層領導到一般員工有一個統一的權力系統。組織各層次的每個員工均有上級,一個人只接受一個上級的指令,避免多頭指揮造成混亂。企業領導應把一部分權力逐級下放,使各級管理者有職有權。三是責權利相統一原則。各部門成員都有明確規定的責任、權力和利益,三者相互協調統一。權力是履行責任的基礎,責任是對權力的約束,利益大小取決于組織成員承擔責任、接受權力的程度和履行職責的業績。
基層黨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正常化是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從黨員隊伍建設方面來說,黨員是黨的肌體和細胞,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從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來說,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的基礎,擔負著教育管理黨員的直接責任。從領導班子建設方面來說,黨委是企業的政治核心,對黨員隊伍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負有主要責任。因此,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核心是把企業各級班子建設成政治堅定、勤政廉政、團結協作的領導集體,把黨支部建設成具有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堅強堡壘,把黨員隊伍建設成素質高、責任心強、業務過硬的骨干群體。
首先是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是《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法律賦予企業黨組織的一項重要職責,是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徑,也是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黨政領導要堅持常溝通常交流,規范議事制度,將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活動有機結合,對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活動、資金使用、任務計劃、工程分包、人事變動、員工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項,都應認真履行民主管理程序,行政和重大事項要主動提交研究,黨組織負責人要積極參與決策,嚴格做到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集思廣益、統一思想,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其次是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要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黨委下發的創建“五好支部”的意見要求,結合企業工作現狀,開展支部班子好、黨員隊伍好、活動開展好、制度建設好、作用發揮好的實踐活動,真正做到組織堅強、黨員隊伍過硬、基礎工作扎實、思想政治工作和監督作用發揮充分,真正把支部建設成能打硬仗的堅強戰斗堡壘。只有牢牢把握住這個中心,黨建工作才有發揮的空間和存在的價值,才能得到廣大職工群眾的擁護。
再者是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所謂先鋒模范作用,就是旗幟的作用、標桿的作用、示范的作用。企業的黨員有領導崗位,有管理崗位,有從事業務技術工作的崗位,也有在一線操作的工人崗位和輔助生產后勤工作的崗位。要利用“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的有效載體,深化活動內涵,樹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先進典型,使黨員在覺悟上、工作技能上和工作業績上都高于職工群眾,造就推進企業科學發展的骨干力量。
企業職工觀念的新舊、素質的高低和作風好壞,是關系企業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證。因此,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密切同群眾的聯系,扎根基層,貼近群眾,敢于沖破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和思維定勢,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工作理念和思維方式,推進黨建工作的不斷創新。
首先是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高素質的政工干部隊伍是做好企業黨建工作的根本保證。因此,要按照穩定隊伍、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的目標要求,建設一支梯次合理、善于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開展黨建工作的復合型政工干部隊伍。這支隊伍既要懂政工業務又要懂生產經營管理,既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又要熟悉企業文化,既要有快速反應能力又要能針對各種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同時,還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成績的政工干部要予以表彰獎勵,積極營造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輿論氛圍。
其次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唯有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才能保證企業健康運轉。要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等黨內法規、制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從業紀律。要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制度和規定,把反腐倡廉的各項要求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堅決糾正損害企業和職工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實現反腐倡廉和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堵塞管理漏洞。
再者是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職工滿不滿意是衡量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標準。因此,國有企業要努力拓展黨建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圍繞生產經營中心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職工的思想狀況,關心職工的疾苦,把職工關心的熱點當作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從群眾的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杜絕空談,重在實干。只有這樣,才能體現黨建工作的時代性和群眾性,讓職工分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新成果。
總之,企業黨建工作是一項事關企業科學發展的系統工程,對提高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知名度、樹立企業形象都有著現實意義。我們要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增強政治責任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夯實基礎,發揮作用,努力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給企業健康和諧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就要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建設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現代管理理論、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與實踐的最新成果。它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一種推動企業生產力發展的強大要素,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文化力對企業的影響將越來越重要。文化力對于企業發展的強大的內在驅動,將日益明顯地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因此,國有企業要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應該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構造、建設企業文化。
企業的存在離不開人,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一個企業之所以要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是創造經濟效益的重要元素,而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受企業文化的影響。然而,在企業中,卻有不少員工把職業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缺乏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缺少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時甚至言行不一,投機取巧,領導一轉身就懈怠下來,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這些現象使企業管理者們經常陷入無奈的煩惱之中,感嘆可用的人太少,不想用的人太多。
實踐證明,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真正競爭,不是資本運營、資產重組之類的競爭,而是文化力的競爭。世界著名管理大師杰克·韋爾奇講過這樣一句話:“資產重組可以一時提高公司的生產力,但若沒有文化上的改變,則無法維持企業高速發展的戰略主動”。可見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是多么重要。因此,國有企業黨組織應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的橋梁紐帶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通過企業培訓、社會培訓和職工自學等形式,提高職工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技能。此外,還應抓住人才的培養、使用、吸引三個環節,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制度環境,把人才真正當作一種資本,使其真正轉化成一種先進生產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海南電網公司萬寧供電局)
book=2,eboo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