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徑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100876)
我國馳名商標管理制度探析
□李徑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100876)
我國馳名商標管理制度雖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而得以建立和發展,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陷,本文在對馳名商標管理制度的現狀和由此帶來的后果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馳名商標管理制度的設想,力圖從理論上對具體操作進行現實關照。
馳名商標;管理制度
馳名商標這一概念最早由1883年簽訂的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提出,又稱知名商標或周知商標,俗稱“名牌”。盡管這個名稱日漸得到眾多國家的廣泛承認,但由于各種制約性條件的存在,至今各界對馳名商標仍未形成統一的、共識性的定義。但這種情況并不妨礙我們對這一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解,因為在實踐中,馳名商標已經獲得了相對固定的內涵。在我國,一般認為,馳名商標是指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并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商標。其中,相關公眾包括與使用商標所標示的某類商品或服務有關的消費者,生產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其他經營者以及經銷渠道中所涉及的銷售者和相關人員等。馳名商標具有知名度高、標識性強、商業價值大以及易受侵害的特征。正因為馳名商標對于企業發展、市場繁榮的重大作用以及它本身具有的特性,各國都對馳名商標加以特殊保護。我國馳名商標管理制度也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而得以建立和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陷,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完善。
自1883年《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第一次提出保護馳名商標至今已經跨越了一百余年,在巨變的歷史過程中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工商業也日漸繁榮,商標,尤其是馳名商標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同時種種侵害馳名商標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對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關注的熱點。世界貿易組織1993年通過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99年制定的《保護馳名商標條款》將馳名商標的保護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世界各國的國內立法也紛紛順應這一潮流通過立法加強對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我國于1985年成為《巴黎公約》締約國,此后,我國逐漸加強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在2001年10月27日新修訂的《商標法》中對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進行了明確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于2003年4月廢止了原《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代之以新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使得認定和保護馳名商標的可操作性更強。
馳名商標管理的很多具體規定與一般商標無異,申請、注冊登記等等核心程序在這里沒有必要做詳細地闡述。只有我們把握了馳名商標管理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對馳名商標管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出完善這一管理制度的構想也才更具有針對性。分析我國馳名商標的管理應該著重于特殊保護與認定條件這兩部分,可以說,這兩部分正是其特殊性所在。
借鑒國內比較通行的觀點,相對于一般商標,馳名商標保護具有以下的特殊性:[1]⑴保護力度大。一般商標必須注冊才能受到法律保護,而馳名商標即便未注冊,依然受到法律保護。⑵保護范圍廣。一般商標的保護只是要求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不得出現與之相同或近似的商標,而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則擴大至不相類似的商品和服務上。⑶爭議解決的期限長。如果對方是以欺詐手段注冊或者使用馳名商標的,馳名商標所有人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隨時請求撤銷注冊或者禁止使用。⑷保護地域廣。一般商標只在其注冊國家受到法律保護,而馳名商標不僅在注冊國受法律保護,而且在所有《巴黎公約》會員國內均受到法律保護。
除了特殊保護制度外,馳名商標的認定條件也與一般商標有所不同。根據我國《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馳名商標認定的幾個要素是:相關公眾的知曉程度,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以及地理范圍,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以及其他指標諸如使用該商標產品近三年的產量、銷售量等。
⒈立法不足。認定馳名商標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保護馳名商標、發展馳名商標才是根本。由于立法起步較晚,我國現行法律中尚無關于馳名商標和對其保護的直接規定,在實踐中,我國關于馳名商標的認定一般僅在涉及到個案,如搶注、注冊不當等,不認定即無法解決該案件時才進行,并且是“個案認定,被動保護”,認定的效力只限于個案.對該個案之外的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馳名商標的強保護是一種 “臨時性保護措施”,而非“一次認定,終生有效”的超強保護。我國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只有在“商標注冊、商標評審過程中產生爭議”和“法院在審理商標糾紛案件”時,才涉及馳名商標的認定問題。在實務中,多援引相關的國際條約規定及民法中的侵權責任來解決糾紛。
⒉公民的商標意識與守法觀念淡薄。目前,很多人對商標尤其是馳名商標的作用及保護意義缺乏深刻的認識,這種狀況導致一方面許多企業或經濟組織自己有馳名商標,但未能及時注冊而被他人搶注,或在同類產品上近似侵權或注冊近似商標而影響自己的商標信譽。如國內非常著名的香煙商標“紅梅”、“云煙”被菲律賓的公司搶先注冊;酒類中的“竹葉青”在韓國.“杏花村”在日本均被當地不法商人或銷售代理商搶注。據統計,目前國內有l5%的馳名商標在境外遭搶注,其中超過80個馳名商標在印尼被搶注,近100個馳名商標在日本被搶注,近200個馳名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注;每年商標國外搶注案件超過100起,涉及化妝品、飲料、家電、服裝、文化等多個行業。國內的馳名、知名商標和原產地保護產品名稱成了境外搶注的熱門。近年來如大寶在美國、英國、比利時、盧森堡被搶注,全聚德、三鞭酒在韓國被搶注,紅星在英國被搶注,大白兔在日本、美國被搶注,英雄和同仁堂在日本被搶注。此外,諸如長虹、女兒紅、紅塔山、安踏、海爾、杏花村、王致和等著名品牌都遭遇國外搶注。另一方面,部分商人無視他人的權利,對他人的馳名商標權肆意侵犯,釀成糾紛。如有不法商人采取與“喜之郎”品牌極為相似的商標“喜三郎”生產同類商品,與“康師傅”字形相近的"康帥傅"讓人哭笑不得.這是既損商家又坑消費者的不法行為。
⒊馳名商標管理中的怪現象。第一,法律保護成了廣告資本。馳名商標本應是一種法律保護手段,現在卻成了商標權人積極追求的廣告資本。在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后,幾乎所有商標權人都會在各種媒體上大肆宣揚,如:“熱烈祝賀××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保護馳名商標不是授予“榮譽稱號”。馳名商標既不是、也不應是卓爾不群的如意金箍棒和萬能膏藥,它應該是一種動態的事實,具有時間性,是一種動態的認定,一案一認定,認定一案用,他案作參考的個案認定。認定馳名商標,只是給其注冊人或所有人提供一個維權和進一步發展壯大自己的平臺。第二、企業變被動認定為主動認定。有些企業不將精力集中于提高產品質量上,而是不惜借貸花錢或制造“假官司”來擠入中國馳名商標之列。“馳名商標”儼然成了企業競相爭奪的招財進寶的“金字招牌”。近年來直接關系民生的食品行業頻繁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如蘇丹紅事件,紅心鴨蛋,三鹿奶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檢產品”這把保護傘,使企業有恃無恐。
⒋馳名商標異化。馳名商標的異化是指目前馳名商標呈現出的泛濫趨勢,背離了商標法設定馳名商標的本意。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這些名號被一些地方政府熱捧,翻開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諸如力爭年內新增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多少家的目標比比皆是。政府的獎勵也是企業的利益趨動,如一些企業被評為馳名商標后,市政府獎勵30萬,省政府獎勵50萬等。企業發現,通過行政程序申請馳名商標耗費時間較長,需要由當地工商局層層上報到國家工商總局,而且有名額的限制。而司法認證比較簡單,法律審限是6個月,即使經過二審最多一年,因此眾多企業選擇司法認定作為馳名商標異化的窗口。很多企業要求進行司法認定馳名商標,目的并不是為了有助解決已經發生的案件本身的爭議,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希望利用馳名商標的司法認定相對于行政認定速度較快,選擇性較大等特點,千方百計追求獲得一紙含有針對個案認定馳名商標的判決書,然后迅速將原本屬于 “一案一認定,認定一案用,他案作參考”的馳名商標司法認定結果,迅速異化和膨脹成企業的“一案認定,全國通用,一次認定,長期有效”的不正當廣告資源,用以不正當地獲取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
⒌馳名商標被淡化。美國《聯邦商標反淡化法》將馳名商標淡化定義為:“減少、削弱馳名商標對其商品或服務的識別性和顯著性能力的行為,不管在馳名商標所有人與他人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系,或者存在混淆和誤解或者欺騙的可能性。”商標被盲目許可他人使用,所標識的產品質量下降,造成該商標信譽度降低。消費者對某一馳名商標背后所含的商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有了足夠的信賴,相信該商標的商品就是優秀的。而商標淡化的商品或服務往往是不及馳名商標的,這樣就會讓消費者產生了混淆和誤認,以為淡化商標的商品與原馳名商標的商品有著相同的質量或淡化商標與原馳名商標存在某種關聯,久而久之失去了對馳名商標的信賴,損害了消費者的信賴利益。
馳名商標只有具備了被認定條件,經過嚴格的程序才能被認定。但近年來馳名商標曝出的一系列產品問題事件卻不得不讓我們對馳名商標的公信力產生疑問。從肯德基蘇丹紅事件一直到三鹿奶粉事件,震撼我們眼球的都是如假包換的馳名商標,很多都是國家免檢產品。這一系列事件對政府、企業和民眾都造成了較大沖擊,其背后的原因也是錯綜復雜的。我們以特殊保護和認定條件為切入點,可以對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給出一種解釋。
⒈從特殊保護的視角看。我們在強調馳名商標特殊保護和強勢保護的同時忽視了對它的規制。我國通過加入《巴黎公約》以及頒布、完善各種關于馳名商標保護的法律法規等一系列步驟,使得中國馳名商標保護制度從無到有,日趨完善,不僅基本形成了與普通商標保護相區別的特殊保護制度,而且形成了一種普通商標無法與之爭鋒的強勢保護。
保護與規制是矛盾的兩個方面,雖說可能有主有次,但決不可有所偏廢。然而我們卻發現,在相關法律規定中,規制馳名商標特殊權利的限制性條款卻鮮見蹤影,即馳名商標在受到特殊保護的同時,并未同時受到比普通商標更多的規制。相反,根據《商標法》的相關規定,似乎還可以認為馳名商標比普通商標受到了更少的限制。例如[2],根據《商標法》第48條的規定,使用未在中國注冊但已在中國使用的馳名商標,如果違反了該條中“粗制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相關規定,則除了會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制止、限期改正、通報或者罰款的處罰外,并不會被“禁止使用”。再根據《商標法》第41條第2款的規定,該未注冊商標仍然可以對抗相關注冊商標,即它在一定程度上還享有商標專用權的特殊保護。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根據《商標法》第45條規定,使用注冊商標,如果“粗制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最重處罰可以達到由商標局撤銷其注冊商標,這就意味著注冊商標權利人可能會失去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通過上述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商品“粗制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普通的注冊商標可能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失去商標專用權的保護;而未在中國注冊但已在中國使用的馳名商標所受到的處罰力度卻要小得多,仍然可以對抗注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的保護。這種過度重視保護而缺乏相應規制的制度設計背后,透射出馳名商標權利人的權利和義務失衡,進而容易導致馳名商標權利人和相關公眾之間出現利益失衡,即在馳名商標的掩蓋下,信息的不對稱使得相關公眾的選擇極易受到誤導。
⒉從認定條件的視角看。馳名商標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在邏輯上理應具備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該商標要符合法律所規定的馳名商標認定條件。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來看,這一條件概而言之就是商標必須在相關公眾中達到一定的知名度,這是遵循“馳名商標單一認定標準模式”的做法。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馳名商標產品問題事件清楚地表明,我國現行的“馳名商標單一認定標準模式”面臨著巨大挑戰。在現實操作中,馳名商標往往會得到“免檢產品”的稱號;根據相關規定,成為免檢產品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這幾者之間是緊密聯系的。一旦獲得“免檢產品”這一“金牌”之后,具有馳名商標的產品能否一如既往的保證質量就成了一種自律的行為,這使得廣大消費者的安全暴露在無保障的被動信任中。其實,我們更愿意相信,除去宣傳等工作之外,馳名商標的獲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產品質量過硬。而一旦由馳名商標的“產品”變成了馳名商標的“免檢產品”,質量因素的重要性很可能就不在人們的首要考慮范圍之內了,因為名聲已經證明了一切,商標的符號意義已經成為一種實體,成為左右人們選擇的首要因素。自從免檢制度實行以來,各方面的看法就不盡相同,筆者認為,說到底是政府的一種“自我免責”,而這種免責從根本上會給國家信譽、政府聲望帶來危機,一旦如三鹿奶粉之類的惡性事件浮出水面,人們在質疑馳名商標和免檢產品的同時,更多地是對政府信譽的懷疑。因此,在認定條件上僅僅以商標在相關公眾中的知名度為標準,對產品質量沒有一個剛性的規定,很難保證不出現問題。
針對馳名商標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初步采取如下的應對措施。
⒈要從立法和執法兩個方面強化對馳名商標的規制,克服單純強調特殊保護的片面意識。在市場過程中,賣方一般是占據著信息的主導地位的,馳名商標特殊保護如果不加以規制,正是在強化這種不平衡,這在法理上是說不通的。因此,必須建立起對馳名商標的規制機制,如可以考慮要求馳名商標產品比非馳名商標產品更為嚴格的質量標準等等。國家相關部門應對此重視起來,早日啟動立法議程。以使今后對目前執法過程的糾偏有法可依。
⒉將質量標準明確地作為一個認定條件寫入相關法律法規。例如,可在《商標法》第14條現有的認定因素中明確質量因素作為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
⒊廢除免檢制度,不再對具有馳名商標的商品進行國家免檢的認證。建議馳名商標產品和現在普通的非免檢產品一樣,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按時質檢。這樣既維護了廣大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又能從根本上支持和保護馳名商標的健康發展,使得它的商品和服務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水準。
⒋加大對馳名商標違法的處罰力度。針對同樣的違法行為,我們有理由要求馳名商標權利人承擔比非馳名商標權利人更大的法律責任,也可以考慮設立僅針對馳名商標權利人的處罰條款,比如,設立馳名商標的“公開除名制度”。總之,加大處罰力度就是要提高馳名商標權利人的違法成本,使他們的權利和義務真正達到平衡。
[1]王夢飛.馳名商標法律規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7,(03):313.
[2]鄧建志.我國馳名商標管理制度中若干問題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5,(12):50.
(責任編輯:張雅光)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Well-known Trademarks in China
Li Jing
Although well-known trademark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as the market economy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the paper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ell-known trademark status and the consequences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analysis,targeted to improve the well-known trademark management system proposed the idea of trying to carry out specific operations from the reality of theoretical attention.
well-known trademarks;management system
D923.43
A
1007-8207(2010)12-0067-03
2010-09-20
李徑 (1984—),男,吉林長春人,北京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