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藝
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環保家園
韓樹藝
隨著環保事業的持續發展,“低碳生活”作為一種健康簡約的生活方式,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2009年 12月 18日,在丹麥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了題為 《凝聚共識,加強合作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講話,正式對外宣布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溫總理向世界宣言: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向世界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今后世界氣候變化的考試中,中國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氣候變化,不斷降低二氧化碳排量,不僅給13億中國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建設環保的國家,讓中國人民進入低碳生活,同時也會為建設一個綠色的地球,生態的世界環境作出貢獻。
“讓中國人民進入低碳生活”,從大處來說,是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新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從小處說,就是要提高公眾意識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提倡返璞歸真的低碳生活,上下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什么是低碳生活?簡而言之,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地球環境不再持續變暖。對普通市民來說,平時注意省電、省水、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就是積極實踐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生活態度,是人返璞歸真與回歸自然,減低碳開支的活動,其意義極為深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說,在減少二氧化碳減排的過程中, “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我們每年人均排放約25噸二氧化碳,怎樣減少這個數字?請看下面一組例子:
使用節能燈泡,一只11瓦的節能燈相當于60瓦的白熾燈泡,而且每分鐘節電80%,如全國使用12億支節能燈,每年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
電視機屏幕從太亮調到中等亮度,全國3億臺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節電50億度。
夏天使用空調時,溫度稍微調高幾度。數據統計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調調高一度,全國每年能省下33億度電。
每年全球要消耗超過5000億個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時間實現生物遞降分解,期間還要產生有害的溫室氣體。所以,無論是去超市還是菜市場,都別忘記自備購物袋。
交通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排放量30%以上,減少此類排放量的最好辦法之一是:乘坐公共交通。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網上進行銀行業務和賬單操作,避免在發薪日開車去銀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還能減少紙質文件的材料及在運輸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 “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編著的 《全民節能減排實用手冊》就列出了36項日常生活行為的節能減排潛力,媒體稱之為36條 “錦囊妙計”。如果大家都積極參與,年節能總量約為770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少碳排放約2億噸。
對個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的六點小建議:
1.用傳統的發條式鬧鐘替代電子鐘,可以每天減少大約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用傳統牙刷替代電動牙刷可減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3.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不用洗衣機甩干衣服,而是讓其自然晾干,這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在午餐休息時間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
6.改用節水型淋浴噴頭,不僅可以節水,還可以把3分鐘熱水淋浴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目前北京、南京、重慶等16個城市的100多所高校近13萬大學生,做出了 “加入低碳一族,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讓我們在全社會廣泛開展 “從我做起,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環保家園”的宣傳和實踐活動,反對奢侈浪費,倡導適度消費的理念和文化。按科技部的 《全民節能減排實用手冊》的建議身體力行,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事物做起,并持之以恒地深入開展下去,讓低碳生活成為一種風尚,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美好追求,成為人們自覺的行動。
(作者系作者系江西省人大常委、民革江西省委會副主委/責編 張海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