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二水 范忠東
開一代書風的毛澤東書法
○范二水 范忠東
書法是以文字為基礎的造型藝術。凡是優秀的書法作品,大都在形式上能給人以美感。
書法作品是通過對漢字的書寫,來表達一種高尚的精神、情感和志趣,運用書寫的內容,使人在心靈上獲得美的享受或者受到某種教化與啟迪。這就是書法的功能與其在美育上的作用。
一
少年時代,毛澤東就非常喜歡用毛筆寫字。在學校的課堂上,每逢臨池,他都異常認真,寫起字來一絲不茍。韶山的東山上,有座貞元觀,刊有湘鄉草書名家肖禮容和其他書法家的碑刻。毛澤東經常登山臨摹,學習其書寫技法。
毛澤東說:“中國的書法歷史悠久,名家很多?!敝袊臅ㄋ囆g源遠流長,古老而奇特。它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流傳于世界許多國家。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蘇東坡、米芾、趙孟等書法大家,燦若群星。
在井岡山時期,賀子珍親手縫制了一個多用掛包,并把筆、墨、紙、硯裝在里面,送給毛澤東。毛澤東看后高興地說:“我的家寶——‘文房四寶’可以裝放攜帶了?!?/p>
1947年,胡宗南調集精銳兵力,大舉進攻延安。毛澤東“胸中自有百萬兵”,在轉戰陜北,在長途跋涉、行軍途中,依然堅持學習與研究書法。他的隨身警衛員張長明回憶說:“毛主席寫文電從不用鋼筆,都是用毛筆或較軟的鉛筆。筆、墨、紙、硯隨從人員一直帶著。毛主席除用毛筆寫文電外,就是練習書法。他很注意研究各種字帖,隨從人員帶有各種版本。”有一次,警衛員問毛澤東喜歡哪一種書體時,他回答說:“我是想博采眾長,廣學多師?!?/p>
王羲之曾有“學書為樂”之語,毛澤東也把學習書法視為一種樂趣。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有自己的個性與創造精神。著名書法家夏麗鵑曾說過:“毛澤東書法藝術的成就,還來源于字外的功夫,那就是他那波瀾壯闊的個人經歷,扭轉乾坤的英雄氣概和涵容四海的博大胸懷所激發出來的大智大勇、大喜大怒,以及領袖、詩人、書法家的素養,抒于筆底的必然體現?!边@個評價非常準確而又精辟透徹。毛澤東的書法藝術最大特點是剛勁雄健,奔放流暢,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而被世人譽為“毛體”。
毛澤東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徐濤詳細地講述了怎樣學習書法。毛澤東說:學書法“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練習,寫多了,就熟悉了”。他又說:“記字跟記人一樣,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韻。”看帖時要“記字的結構、造型、行筆、章法”。他還說:“字的結構有大小、疏密,筆畫有長短、粗細、曲直、交叉,筆勢上又有行與行的關系。你看,這一對對的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既有矛盾又有協調統一。中國的書法是充滿了辯證法呀!……”毛澤東寫字用筆時,十分講究:或藏或露、或曲或直、或粗或細、或輕或重、或方或圓、或疾或徐、或提或按、或連或斷,都經過認真思考,頗為講究藝術,所以引人入勝。在書寫用墨上,或濃或淡、或干或濕、或枯或潤,都特別細心,都進行了反復推敲。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看起來特別美觀。
二
毛澤東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公認的書法家,最根本的一條是勤奮、刻苦和認真。
在多年的書法實踐中,毛澤東始終堅持“多看帖”和“多練習”。五四運動后,毛澤東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政治斗爭中。從他書寫的大量信函中可以看出,這個時期他已由“正楷”轉到了“行書”,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斗爭形勢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請他題詞的人和向他求字的人逐漸多起來。從已出版的《毛澤東題詞墨跡選》中的162條題詞看,其中就有93條是在延安寫的。就字體來說,仍屬行草。書寫恣肆,剛勁挺拔,具有一種大氣磅礴之勢。
毛澤東注重臨帖,但從不拘泥于字帖,而是放手去寫,富有一種新的創造和開拓。他習歐體與王體之前,是在把小楷寫得十分端莊秀麗的前提下開始的。他曾自己收集或叫身邊的工作人員收集了大量的碑帖,僅《千字文》字帖就有幾十種。從晉以下各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懷素等,直到近代于右任的字帖全都收集到了,有600多種。其中,毛澤東閱覽過的就有400多種。
毛澤東對王羲之和他的 《蘭亭集序》最為喜歡,其熟悉程度簡直達到了如數家珍、了如指掌的地步。
一個春末夏初的日子,毛澤東在杭州丁家山主持召開一個重要會議。他與田家英、陳伯達、林克沿著一條捷徑向四角亭會址行進的途中,當看到陡峭的山峰石壁上留下的幾位書法大師的墨寶時,一面欣賞,一面談論和品評。并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真偽,作為品評談論的主要內容。
“王羲之書寫《蘭亭集序》的真跡已作了唐太宗的殉葬品,現存的都是名家臨摹經過石刻的拓本?!碧锛矣⒄f。陳伯達則說:“《蘭亭集序》陪葬于武則天,留存在世上的均是宋人仿托。”林克說:“古籍中有蕭翼賺蘭亭的傳說?!?/p>
毛澤東一面聆聽他們三人的議論,一面思考著,一言不發。過了一會兒,他環顧了一下陳伯達、田家英和林克后,向他們講述了 “入木三分”和“一筆鵝字”、“墨池”等王羲之刻苦勤練的故事。最后,他又把話題一轉,講起了天寶《蘭亭》、定武《蘭亭》、落水《蘭亭》、蟬本《蘭亭》等集中傳說中的《蘭亭集序》,并結論性地說:“《蘭亭集序》不但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在書法藝術上的價值更大。要是真跡能留下來那是國寶??!可惜葬到唐皇的墳墓里去了?!彼€說:“我贊成田家英的說法?!?/p>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王羲之及其《蘭亭集序》是多么熟悉。
著名書法家田兵在談到毛澤東的書法藝術時,這樣說:“毛澤東的書法藝術從心所欲,不逾矩,處處是對立統一,處處體現著藝術美的形式法則,攲側險絕不失均衡平正,燥潤相雜更顯韻律和諧,參差錯落無不顧盼呼應,疏密徑庭自能虛實相生……”
三
1958年,毛澤東應《紅旗》雜志的邀請,為之題寫了刊名。就“紅旗”二字,揮毫潑墨而寫了好幾幀。最后在一幀的 “紅”字上方畫了兩個小圈,在“旗”字的右上方,畫了一個小圈,表示了肯定。同時又在“紅旗”二字的下方寫了一行小字,加以注釋:“這種寫法是從紅綢舞來的,畫紅旗?!笨上攵?,毛澤東在書寫“紅旗”二字的時候,腦海中曾涌現出演員們表演《紅綢舞》時那優美自如、飛動旋轉、瀟灑飄逸的紅綢的情景,并把這一形象思維凝于筆鋒,達到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界。
后來,毛澤東又應寧夏同志之邀,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在這里,他把“紅旗漫卷西風”一句中的“紅旗”二字,寫得是那樣獵獵飄逸,宛如一面紅旗漫卷西風于六盤山之高峰。從“今日長纓在手”起,字形越來越大,當寫到“何時縛住蒼龍”的“縛”字時,又筆鋒一轉,恰似一條繩索,在“縛”字上繞了許多圈,把“蒼龍”捆綁了起來。這時,毛澤東書寫的神情,繪成了書法藝術中的一幅心畫。
從毛澤東書法特點上看,一個是行草取大草或狂草的氣勢,一個是行草取小草的氣勢。這是他的書法藝術達到爐火純青地步的一個明顯標志,簡直到了隨意揮就,自然而成,天衣無縫的境界。
毛澤東的書法藝術的創新,是在學習借鑒古人之長的基礎上進行的,正確處理了繼承與創新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田家英曾說:“毛澤東的書法,特別是草書,和懷素《自敘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筆畫都較細圓;二是字形都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荇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寫法;四是在神上很相似。”毛澤東熱愛懷素的狂草,但又不拘泥于懷素體,在繼承的基礎上予以創新,形成了自成一家的“毛體”。他說:“如果每個人寫的字都和字帖或是某人的字一模一樣,那書法就停止不前,沒有發展了?!?/p>
到了晚年,毛澤東仍對書法藝術學習與研究不止。1975年春,他在杭州住了兩個多月。其臥室之內布滿了字帖、碑帖。他這種刻苦鉆研書法藝術的堅強毅力,是令人欽佩的。這種刻苦精神,也是他在書法藝術上能獲得世人公認的“書圣”和“書法藝術大師”稱號的原因之一。同時,毛澤東的書法藝術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超的水平,也是與其經歷、知識及雄才大略分不開的。書法家王鶴賓在《行草書圣毛澤東》一書中說:毛澤東“是位歷史上罕見的書法藝術大師,右抑王羲之的行草,左逾張旭的狂草,并列為中國書法藝術上的三絕,是理所當然的”。這一高度評價恰如其分,毫不夸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