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難過
歲末年尾,“上面又來人了”。
一撥撥的檢查、評比、巡視、督辦,省、市、縣各個層面的都有,廣大基層干部應接不暇,苦不堪言。
于是,一場場鬧劇“你方唱罷我登場”。
我們一位副鎮長一人要對應計生、衛生、質檢、體育、教育、安監等6個系統。有時他分管的口多個部門下來,實在沒轍只好找人當“托”,向他人“求救”,還提心吊膽,生怕被上級發現他沒親臨現場,認為不重視而被怪罪。其實,我心里明白,他是多累,多苦。
——廣西某鎮覃鎮長
到了年底就是忙,疲于應付各種檢查。計劃生育、信訪、維穩、民生,哪一項檢查都不能含糊,都得罪不起。省、市、區三級輪番上陣,街道所有的干部都派出去了,實在是分身乏術,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幾半。
——江西某市的城區街道負責人楊主任一邊掰著指頭算,一邊調侃。
接待一個省級檢查組,計生工作做得好的鄉鎮前后需花費5萬元左右,差的要七八萬元甚至更多。對一般的縣級計生檢查組,也得花錢擺平,一個成員得給一兩千元,檢查組組長給得更多。
——廣西某“明星鎮”鎮長坦言迎檢的“苦水經”。
基層干部群眾將檢查評比前赴后繼歸納為五種類型:一是游玩型。主要是讓基層的同志陪著他們逛逛當地的旅游景點,并且由基層“埋單”。二是圖利型。上級部門到基層所有的費用都由基層開支了,但他們回到單位后還可以報銷一筆費用。三是攀比型。本人在機關里就是一名普通辦事員,但到基層就都是對口接待,對實權部門的還要超規格接待,讓他們找到了一種當領導的感覺。四是尋租型。有的部門搞檢查和巡視,就是想借此制造權力尋租的機會,讓基層有問題的怕曝光,沒問題的想得到好名次,有了競爭基層就會討好上級。五是政績型。有的部門本身一年沒什么工作,就想靠搞一些花架子的評比表彰、現場會、檢查考核等形式來宣傳自己,達到出政績的目的。
——《半月談》雜志
有的檢查組下去了,陣勢還搞得很大,又是歡迎,又是歡送,到基層后還一定要基層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出來匯報,否則就認為是不重視,就要扣人家分。基層干部的精力就耗在應付檢查評比上,這怎么行?工作是干出來的,不是檢查評比出來的。檢查評比的泛濫,助長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歪風,必須剎??!
——在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會上,省委書
記白恩培在聽到一個市的統計數字后引發的痛批。據匯報,云南省某市一年接待的上級檢查評比達400多次。相呼應的一個數字是,這個市組織到縣上的檢查也有1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