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峰
今次醫改,安徽再挑重擔,勇立潮頭,以“吃螃蟹”的精神為全國探路,意義非比尋常。
這是一次令人心潮難平的調查。我在兩周之內,奔走于廟堂和草野之間,研讀了許多一手的資料,傾聽到許多真切的聲音,采擷下許多思維的火花。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09年11月在安徽調研醫改時的一句感言:“醫改就是要讓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實惠?!?/p>
毫無疑問,安徽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切實做到了這一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調查中,我盡可能多地走到患者與基層醫務人員中間,去感知他們的心跳和冷暖。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特別是農民朋友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和依賴,對這次試點的贊許和熱情,遠遠超乎我的預期。醫改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只有在擁有9億人口的農村取得應有的突破,醫改才談得上取得重大進展。安徽醫改由此切題,說明決策層是異常清醒的,也是極富責任感和洞察力的。
安徽省的農村面貌,在全國農業大省中最富有代表性;如果就農村改革來說,安徽在全國所有省市中,就更具有典型意義?!按蟀伞弊圆淮?,單就2000年3月在全國率先試點的農村稅費改革而論,便足以讓我們投去欽佩的目光。彼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語重心長:“中央寄希望于安徽?!爆F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曾說過:“事關農村的政策問題,我就想到安徽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因為這里有許多熟悉情況、又敢于發表意見的同志。我每次來都很有收獲。”今次醫改,安徽再挑重擔,勇立潮頭,以“吃螃蟹”的精神為全國探路,意義同樣非比尋常。
作為一項世界性難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處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交匯點,處于各種矛盾和利益調整的聚焦點,處于深化改革與制度創新的矛盾點,不僅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必然也是事關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一段時期以來,較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其中,衛生事業尤其是農村衛生事業問題更為突出,醫療費用過快上漲、居民醫療負擔過重、醫療公平性可及性下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陷入困境,呈現出醫患雙方不滿意、衛生機構不滿意、政府也不滿意的僵局,引發舉國關注。醫改,何去何從?
從安徽的實踐看,目前正在迅速推進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上下聯動、齊頭并進,顯然切中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要害。由于醫藥衛生體制是一個大系統,這就決定了其中所包含的各種不合理因素,也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帶有系統性質的問題,決定了醫改的長期性、復雜性與系統性。因而,系統認識醫改,保持循序漸進;劃分調整階段,措施配套成群;穿插進行改革,避免四處出擊,便是有條不紊地逐步擺脫困境的最優路徑。譬如安徽基層醫改試點,假如只把希望寄于一兩個所謂高明的措施上,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那就會走許多彎路,甚至遭到失敗。
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安徽基層醫改方案十全十美。因為從一開始,它就具有某種探路的意味。岳西縣、蕪湖縣一些同志就告訴我:“有些矛盾暴露得越及時,越有利于我們調整政策、推進改革。”為了摸清全省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整體運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困難,2009年7月至今,安徽省醫改領導小組召開數十次專題座談會,足見用功之深。
衛生部部長陳竺曾轉述過一則有趣的民間傳說。唐朝藥王孫思邈外出采藥,遇一只母虎張口攔路,隨從以為虎欲噬人而逃,孫思邈卻看出虎有難言之疾。原來這母虎被一長骨卡住了喉嚨,是來攔路求醫。孫思邈為其將異物取出,虎欣然離去。數日后孫思邈在返程中途經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這種和諧的醫患關系,無疑令人心馳神往,它依賴于各界的共同努力,更有賴于制度的不斷創新。
改革尚未成功,安徽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