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專欄作家 陸新之
投資界有一個經典的說法,就是當“廚房里出現蟑螂時,那么肯定不會只是一只。”說白了,就是投資市場的壞消息,每每不會單獨出現,而是有因果關系。這次會不會也是這樣?中東的迪拜世界公司停止還款消息傳出后,夏天開始已沒按期還款的沙特阿拉伯兩集團,被批評厚待本地銀行而薄待外國銀行。迪拜股市過去1個月下挫25.5%,阿布扎比股市跌4.8%,沙特股市挫3.2%。而最近有機會在北京接觸來自迪拜和阿布扎比的朋友,據他們說,當地的酒店客房價格較半年前滑落了五成,不過社會民生還算正常,并沒有出現恐慌情緒。
迪拜的前途將如何?將心比心,在世界經濟去年的一場大海嘯震蕩之后,大家都不希望看到迪拜長期出現太多的爛尾項目,形成新的連鎖壞賬。迪拜的經濟奇跡,不是建在高樓大廈之上,而且建在有超過30年歷史的Jebel Ali港之上,港口內的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中心之一,共有67個超級泊位。
迪拜城市一度的成功,源于擁有極具競爭力的物流設施,有很堅實的基礎。迪拜的挑戰不在于如何繼續展示其有能力建立一個美輪美奐的城市,而在于在經濟周期的起跌間,如何實現現金流穩定。無論如何,中東面對的挑戰,給環球投資環境帶來或多或少的啟示。
卡塔爾及科威特等國主權基金正在把去年買入的西方金融機構資產沽出。雖然不能忽視他們套利的可能性,但另一個可能則是,中東國家需要美元應急,亦可能是避免一場可能出現的美元挾倉潮。
大部分中東國家政府制訂今年的預算時,均以油價每桶50至55美元為指標,其財政狀況還較健康。而且,中東過去一年所賺的美元外匯,歷史上位居第二。所以,像上世紀90年代末缺乏美元的窘迫情況應不會出現。
迪拜所屬的阿聯酋是富國,也是一個出口國,而且出口的產品是石油。這是一個銷售從來不成問題的產品。所以,500多億美元的外債,對該國的償付能力而言,絕不是大問題,只是時間的問題。同時,迪拜并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阿聯酋的一個酋長國,對于迪拜遭遇的困境,另一個酋長國——中東大富豪阿布扎比雖不排除幸災樂禍之意,但到最后,總得伸手拉“兄弟”一把。
迪拜也好,阿聯酋也好,雖看上去大興土木,但其實際的進口量也有限。這也是先天使然。此彈丸之地的債務危機不會導致地區以及世界貿易環境受到沖擊,這是與美國金融危機相比最大的區別。當然,對于全世界來說,迪拜債務雖直接影響有限,但間接影響則很難衡量,尤其是心理上的。大引資大基建大賭大贏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徹底證實行不通。全球很多國家和城市,要為以往這種大手大腳寅吃卯糧的行為付出長期的代價!
對于中國來說,此事其實影響更小,因為中國從來都不是海灣國家的債權人,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所以,迪拜危機幾乎不會對國內貨幣體系構成任何直接的影響。
換一個角度說,迪拜債務危機爆發,客觀上,反而增強了國際資本對中國地區投資的信心。
其一,中國市場的內需潛力是當下全球唯一的亮點。海外資金進入中國,能憧憬未來豐厚的回報。在很大程度上,迪拜世界債務危機是由于巨大的投資缺乏足夠的國內需求支持。當地人口只有十幾萬,算上外來的也就160多萬,就算他們個個揮金如土,對于經濟的拉動始終有限。內需不足是增加投資的大敵。經過長期的儲蓄積累,中國的內需增長潛力是相當驚人的,即使再快速增長數年也是能夠支持的。另外,國內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4萬億元其實投““鐵公基”項目也只是彌補過去基礎建設設施的欠賬,對于總人口數量是美國4.43倍的中國,從長計議,所需要的投資無疑要大大高于美國。
其二,中國的外債風險是全球最低的。中國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和稅務數字都是高速增長。相比之下,對于債務的依賴程度和償還能力,也幾乎是各國之中最強的。
不過,迪拜債務危機同樣也提醒中國,在經濟發展中,如何盡快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獲得有質量的經濟增長,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