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鷹梅
一份議案引發的有力監督
■邱鷹梅
出臺決定督促“陽光規劃”、對整改情況打分測評……在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的有力監督下,海寧市的城市規劃不斷完善并逐步走向實處。
“這幾年,海寧的變化真大啊!”“是啊,城市變大了,長高了,越來越美了。”“你看,這里以后還要建一個公園呢。”這幾天,海寧市民紛紛來到海寧市規劃展示館,參觀自己關注的城市規劃項目。規劃展示館的建成,是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對城市規劃進行監督的成果之一。而這些,都緣于市人大代表的一份議案。
對此,議案的領銜人、來自馬橋街道的市人大代表沈玉祥笑著說:“這個議案我們準備了好幾個月,最終能促成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心里很高興。”
一條“貌不驚人”的代表議案何以引發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的關注?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為何對城市規劃工作如此重視?這些又能給海寧市的規劃工作帶來怎樣的觸動?
走在海寧市區,不時能見到“千瘡百孔”、“補丁累累”的道路,這些就是被群眾稱為“馬路拉鏈”工程帶來的“后遺癥”。“挖!挖!挖!你也挖,他也挖,這邊才填土,那邊又開挖。”“剛剛修好的道路,沒過多久就因為要埋這線那線而被‘開膛破肚’,勞民傷財啊!”這些規劃實施中的種種“不和諧”,群眾看在眼里,傷在心上。

“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不如領導一句話。”民間流傳的這句順口溜聽起來頗有幾分諷刺的味道。“一任領導立一個規劃、一個項目動一次規劃”的現象,讓許多規劃只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說起這些,海寧市人大代表俞建華直言不諱:“現在是好的規劃常常得不到好的實施,一些規劃實施缺乏嚴肅性,因領導的變動、投資者的要求、經濟利益的驅動或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擅自變更規劃的現象,必須要引起重視了。”
2008年1月,在海寧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呂金祥等11位代表提交了《關于科學合理規劃,推進環東山開發建設的建議》,王建坤等11位代表提交了《關于抓緊編制海寧市域總體詳規,提高海寧城市品質的建議》。這22位人大代表齊刷刷地把矛頭指向了政府的規劃工作,要求政府進一步加強規劃的編制和管理,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位。

環東、西山區塊是海寧市的老城核心區,是集中體現海寧城市自然和文化特色的區域。2008年9月,海寧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海寧市環東、西山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對于該區塊的規劃建設情況,海寧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十分關注。
會前,市人大常委會專門組織對該區塊進行實地視察。25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參觀了規劃模型,認真聆聽了設計人員的講解。
“這塊的改造要考慮市民休閑娛樂的需求,適當增加文化娛樂設施。”“我覺得,那個區塊的改造應適當提前,這樣有利于加快提升周邊老城區的價值。”“這個區塊設計為城市的中心廣場很有必要,今后建設就要嚴格按這個規劃來實施。”“規劃編制很重要,但確保規劃執行不走樣更重要,這樣才能體現規劃的價值。”……現場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講解員手中的指示棒不知何時已被常委會組成人員們“搶”在了手中。
“一定要讓好的規劃得到好的實施。”這是在短短半天視察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而這次視察,更加堅定了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加強規劃監督的信心和決心。
日歷翻到2009年。對規劃工作的監督,已是箭在弦上。而最終促成海寧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的,是2009年初人代會上一份由10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的議案。
2009年2月,海寧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在向大會提交的204份代表議案、建議中,一件由沈玉祥等10位代表聯名提交的《關于要求進一步強化人大監督城市規劃的議案》,引起了大會主席團的關注。該議案措詞嚴厲:“建設隨意性大,道路經常‘開膛破肚’,給城市管理帶來難度。規劃的調整是‘官位變一變、規劃動一動’,缺乏科學合理的修改和調整。人大沒有采取實質性的措施加以監督……”議案的提出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經大會主席團討論決定,將該議案交由市人大常委會在人代會閉會后審議決定。這是2005年《海寧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議案處理辦法》通過以來,確定的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人代會代表議案。
在隨后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先后組織召開多個座談會。座談中,談到規劃的公開性問題時,金美鳳代表直言不諱:“雖然可以在政府門戶網站上查閱到相關規劃,但由于一些標注沒有明確解釋,普通老百姓看不懂規劃的具體內容。”“現在規劃公開展示的時間太短,而且沒有一個固定場所,群眾知曉度不高。”徐霞裕代表深有同感。對此,呂金祥代表建議:“必須加大規劃宣傳力度,通過規劃展示和新聞媒體宣傳等形式,擴大公開的范圍,讓更多的公眾了解規劃。”
“我們的城市一年年在變美,但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相對滯后、規劃實施缺乏嚴肅性、人大對規劃工作的監督力度和效果不夠理想……這些問題制約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議案領銜人沈玉祥代表的一番話道出了提議案的初衷,也引起了許多代表的共鳴。
在分別聽取議案領銜人、部分附議的市人大代表和街道社區的人大代表,以及18個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對議案處理和城市規劃工作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及時提出了對該議案處理意見的報告。報告指出,該議案較好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要求人大加強規劃監督,促使政府嚴格執行規劃的呼聲和訴求,對進一步提高市規劃水平、加強規劃管理有很好的借鑒和推動作用。報告建議,將該議案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并結合議案內容和征求意見情況,作出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工作的決定,推動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
經過多次分析和討論,2009年5月20日,海寧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工作的決定》。決定的誕生創造了海寧市人大歷史上的兩項紀錄:首次在人代會閉會期間對代表議案進行審議并作出決定,首次就城市規劃工作作出具體決定。
這份決定對海寧市的城市規劃工作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決定提出,人大常委會堅持每屆不少于兩次聽取政府關于規劃實施情況的專項報告。此外,規范規劃的備案制度,各類規劃編制完成后要及時報人大備案。由此,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對規劃的監督工作更為有力和規范。
決定的作出給海寧市政府的規劃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觸動。隨著一系列實質性舉措的出臺,“陽光規劃”開始初露曙光。
2009年6月,位于海寧市規劃建設局北樓一樓大廳的市規劃展示館正式建立,長期以來規劃展示“居無定所”的日子宣告結束。館內展示內容包括了已編制完成或經批復的城市總體規劃、其他城市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公示、設計方案評選和海寧城市演變史等內容。展示館的建立,為公眾更好地了解城市規劃,積極參與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2009年7月,在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海寧市環東、西山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后不到一年,《海寧市環東、西山區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常委會及時聽取了詳規編制情況匯報,認為該規劃進一步明確和落實了各個地塊的用地性質、各類公共設施的布點、相關的技術指標等,對下一步穩步有序地推進環東、西山區塊的開發建設,保證城市規劃建設依法依“規”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2009年8月,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海寧城市規劃中來,一場大型的“彰顯海寧城市特色”系列活動在全市展開。活動以“海寧市景觀風貌整體城市設計”工作為主線,開展城市特色要素調查及海寧城市特色風貌問卷調查,并通過一系列的作品征集以及公眾討論活動,提高公眾參與規劃的積極性,歸納市民關注的城市特色要素,收集公眾關于提升城市形象的建議。同時,還從中評選出若干名市民規劃師,與專業的城市規劃師一起參與到后期的規劃編制工作中。

2009年11月,海寧市人大常委會首次決定對政府辦理落實審議意見的情況進行“二次審議”,議題又瞄準了城市規劃的核心工程——環東、西山規劃建設。會議同時引入了滿意度測評,首次由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打分測評。為真實掌握環東、西山規劃建設進展情況,會前,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冒雨進行了實地視察。西山東坡區塊、硤北里區塊、東山森林公園入口、南關廂街區……故地重游,今非昔比。一年的時間,環東、西山區塊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隨著拆遷工作的大范圍推進和整修建設工作的展開,局部地塊的形象初顯端倪。
“中心地塊的拆遷進度要加快。”“后期開發建設必須嚴格按規劃有序實施。”“對重要節點的規劃建設寧可慢一點,但一定要做精做好。”……下一步如何以詳規為龍頭,加快推進該區塊的開發建設,是此行大家最為關注的。
2009年11月19日,海寧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對環東、西山區塊規劃建設情況審議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面對9票滿意、12票基本滿意、1票不滿意的測評結果,副市長傅松苗說:“會議對環東、西山規劃建設情況審議意見辦理情況的測評結果,讓我們臉紅心跳。會后,我會馬上建議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環東、西山區塊的規劃建設,以期完善規劃,推進建設的進程。”
從總體規劃的制訂到詳規編制的完成,從規劃展示館的建立到市民規劃師的評選,海寧的城市規劃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健全,“陽光規劃”正一步步地走近普通百姓。公眾對城市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得到了保障,城市規劃工作的透明度進一步提高,“陽光規劃”在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下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