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孔獵人
《面孔獵人——在城市的街頭走貓步》是瑞士著名博客寫手伊萬·羅迪克的新書。羅迪克今年32歲,是一位出色的社會學者和觀察者。他走遍全球33個城市,從墨西哥城到新加坡、赫爾辛基到墨爾本,他總是善于捕捉身邊的時尚,通過不同人群的衣著搭配、面部表情和行為舉止傳達時尚觀念。
街拍最早源于國外的時尚雜志,除了及時介紹各大秀場上的新裝發布,‘還要傳遞來自民間的流行信息,于是所謂“街頭秀”就應運而生,這就是街拍的起源。在街拍成為時裝雜志新載體的今天,羅迪克坦言,他更欣賞個性化的穿著,不希望人們被大品牌綁架。
2 法拉利主題公園
在阿布扎比F1賽場旁,全球法拉利跑車以及F1賽車迷的新“麥加”即將誕生。這座法拉利主題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主題樂園,占地超過20萬平方米,耗資40億美元。流線型紅色主體建筑外觀設計靈感來源于著名的法拉利GT系列跑車,屋頂鑲嵌直徑66米的全球最大飛馬標志。
“F1運動現在過于奢華過于龐大了,就像得了無法治愈的便秘。它依然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運動,但必須加入一些讓人舒服的新元素,”三度世界冠軍杰基·斯圖瓦特評論道。
3 外星模特
T型臺上每年都會涌現許多新面孔,在剛落下帷幕的巴黎時裝周上,一位“來自另一個星球”的模特新星大放異彩。年僅19歲的紐約女孩迪安德拉·弗瑞斯特被認為是引導都市潮流的“IT Girl”。她的父母都是黑人,可她卻擁有白皮膚和典型的非裔面孔,比如說,像安吉麗娜·朱莉一般的性感厚唇。
4 邊界的美學
在地鐵通道里馱起一個赤身裸體的男人?近日,塞爾維亞裔女藝術家阿布拉姆維奇作品展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引起轟動。她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希望尋找身體上的、精神上的、社會性和美學上的邊界。”在曼哈頓展出的個人作品堪稱其40年藝術生涯的高峰。
5 誰是俄羅斯的敵人
3月30日,俄羅斯所有政府大樓及克里姆林宮都降半旗哀悼在恐怖襲擊中遇難的平民,莫斯科各地鐵站口也都有手持沖鋒槍的警察巡邏。
著名的政治學家安德蘭尼克·米格拉尼揚稱民族問題是屬于俄羅斯歷史上永恒的、該詛咒的問題。該詛咒的不單是各種爆炸事件的元兇,還有那些不合理民族政策的頒布者,他們才是俄羅斯真正的敵人。
6 印度“紅燈區”樂團
42歲的印度導演羅伊斯通·阿貝爾將一支印度民樂演奏團安排進不同的盒子里,他坦言靈感來源于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這樣做的目的是將世俗體驗與印度傳統的靈性音樂相結合。”
這支樂團演奏的是印度民間傳統樂器。當某個樂手開始演奏時,他所在的盒子就會亮起來,舞臺上其他部分仍保持黑暗。等到合奏部分,整個舞臺才會亮起來。“我希望用這種新穎的方式‘綁架’觀眾,讓他們沉浸在演出中。”阿貝爾如是說。
7 阿凡達時裝
3D史詩巨片《阿凡達》掀起的不僅是電影界的革命,還波及到時裝和時尚領域。在剛剛落幕的倫敦時裝周上,糅合了未來戰士和阿凡達風格的時裝令人應接不暇。這件由設計師烏娜·布爾克設計的、皮革和釘飾組成的外套,我們姑且稱之為外套吧,價信940歐元。而配套的長手套價值為780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