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物理的創新教學,首先是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其次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獲取知識的科學過程,使學生有“我體驗”、“我參與”、“我成功”的喜悅感受。從而培養出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更新觀念;改革教法;科學獲取知識
長期以來,中職物理教學一直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方法單一,上課師生處于“口授、耳聽、手演”的模式,學生被動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根本談不上創造的熱情、競爭的態勢。教學實踐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學生的基礎大部分很差,課堂中學生聽不懂、坐不住,學習的興趣日益衰退,喜歡物理的人越來越少,造成物理難學的局面。結果是師生都很煩惱,教學效果特別差。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我們的物理教學也進行了一次徹底的革命,開展了中職物理的教學創新,使物理教學進一步回歸自然,回歸社會,回歸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
教育觀念是行動的靈魂,一切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產生出來的。我們的物理教學一直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干擾,忽視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養,教學要求被不適當地提高,授課往往是“滿堂灌”,作業訓練又是“題海戰術”,使本來有趣適用的物理,變成了對多數學生來說負擔過重的課程。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慣性”極大,致使部分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喜歡用應試教育的眼光審視新教材,結果是既不適應也不放心,害怕新教法降低了難度,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升學率。可見,轉變觀念,才是課改的前提。只要我們在觀念上真正完成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各類高素質人才。
教學方法脫離不開教育觀念和教學目的。素質教育旨在“面向全體”和“全面發展”,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物理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應大刀闊斧地改革教學方法,變“注入式”教學、“題海戰術”為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現在中職的物理教材雖然降低了難度,但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卻有了較高的要求,照本宣科顯然不行了。現行的教材突出了物理知識的趣味性,旨在創造意境,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輕松愉快地自覺學習,教學方法應該體現這個意圖。知識的傳授應該是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擴大教學效果,而不能以偏題怪題讓學生鉆“牛角尖”,插圖內涵豐富,相關的物理知識盡在其中,含義深刻,切不可走馬觀花,一晃而過。現行的教材知識面廣,伸縮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體,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學中一定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二、強調獲取知識的科學過程
(一)課前自主學習——我體驗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要實現這種學習方式,最根本的是要落實好自主學習這一關鍵環節,因為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才有意義;同時自主學習也是探究學習的前提,課程自主學習是學生對課程初步自我體驗、自我領悟、自我掌握的過程,是課程教學、合作學習的基礎。
物理與生活、社會有著較為緊密和廣泛的聯系,教師不可能將龐大數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之于學生,所以在課前自主學習環節中,應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圖書、網絡等途徑獲取有關信息。例如:在上運動學內容的時候,課前讓他們自己去查閱有關牛頓、伽利略的一些實驗和理論,完成課前的知識準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為創設更好的課堂情境做好準備。
另外,為了提高學生閱讀分析鑒賞能力,我們還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物理閱讀課,利用校園圖書館較為豐富的科普讀物,特別是一些與現代生產和生活以及高科技密切的讀物讓學生閱讀;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在家休息時間閱讀一些科技雜志,或關注一下中央電視臺的《科技博覽》節目,同時,還可以上網查閱一些感興趣的科普知識,以增加大腦中的信息量。
通過這些課內外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到了課本內學不到的東西,開闊了視野,了解了最新科技成果和動態,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使他們樹立了為科學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二)合作學習環節——我參與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靈魂,新課程理念下的新版教材,更是突出了實驗的重要性。對于物理實驗教學,凡是條件允許,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或是課后小實驗都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教師可以提出實驗課題,有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擬課題,然后指導學生自己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準備好實驗器材,由個人或自由組合成實驗小組,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現象,分析結果,揭示初步的規律和實質。實驗后師生共同討論,對好的實驗設計予以充分肯定鼓勵,找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樣,學生不僅積極主動的思考,提出問題,還能通過探索去解決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為鼓勵學生動手實驗,學校還可以經常把實驗室對學生開放,當然,實驗老師必須在旁邊指導。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導入內容后,就課前獲得的相關信息進行合作交流,對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然后設計一些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實驗或播放一段錄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提出疑問、提出假設與猜想。對此環節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班級共同探究交流階段:要求各小組針對問題提出假設與猜想,然后進行實驗驗證,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指導,指導他們設計實驗,然后通過觀察、分析實驗、討論等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正確答案。個人問題研討階段:要求學生提出“我的疑問”,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根據課程時間確定)教師對討論情況進行指導,并要求接受任務小組給予提出問題的同學明確答復。
(三)探究拓展環節——我成功
本環節根據各課的內容的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拓展練習,但要注意所安排的內容不宜太多,難易適當,注重與生活的聯系,課堂上要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并進行交流總結。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思維在運轉,個性得到張揚,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大量事實證明,所有的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喜悅,便會激起長時間的意志和力量,這表明成功對同學的發展具有激勵作用。肯定成績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正確評價其學習成果,賞識其微小的進步,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從而激勵學生成功。
以欣賞態度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貫穿于平時的教學和日常與學生的交往中,特別應注意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點”,給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勵進步,使他們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打破失敗的局面。如:課堂提問時,即使是再簡單的問題,學生答對了,也應該用“很好”、“不錯”、“真行”、“很聰明”、“好樣的”等給予肯定,此時受表揚的學生情緒激昂,心情特別愉快,學生經常在這種情境下求知、學習,就會出現思維活躍、記憶增強,接受的信息量會增多,可以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回答不出問題或答錯時,可適當地啟發,或請其他同學幫忙,使他們盡量把問題回答出來,這樣可以極大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答出來,當眾表揚,這不僅對受表揚的學生有激勵作用,更能使那些學習不認真的同學受到啟發。
由于多種因素甚至是某一次偶然因素的制約,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難免“栽跟頭”,學生一直處于成功之中,沒有經受過挫折磨練,如果不及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則也很可能一蹶不振,導致更多的失敗。正確引導就是在學生失敗時,讓他們懂得,前進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時的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嚇倒,而對失敗只有認真分析原因,采取積極補救措施,才能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還可以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勇氣和毅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之,在新課改下,作為物理老師,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強烈的使命感:讓物理課真正成為同學們喜愛的一門學科,讓他們在物理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自尊,獲得自信,提高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走上社會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周偉.物理教學創新才是出路[J].成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