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杜某和妻子劉某合謀后,由當時擔任某公司出納的劉某將其保管的公司保險箱鑰匙及備用鑰匙交給杜某,2009年9月(此時劉某已被辭退)。身為該公司司機的杜某乘隙用該套鑰匙打開了公司保險箱,竊得公司的空白結算業務申請書一張,并偷蓋得公司財務印章及公司的法人代表章。爾后杜某指使李某(另案處理)使用假身份證在銀行開戶。并于2009年10月21日持填寫完整的結算業務申請書在銀行辦理電匯業務,將該公司賬戶上的92萬元人民幣(該公司賬戶上實有98萬余元)匯至李某的賬戶,并于當天提現。該公司于2009年11月4日發現帳戶上的錢被取走后報案。
本案中,涉及的爭議罪名分別為盜竊罪、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和票據詐騙罪。
[速解]本文認為,杜某和劉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我國《刑法》第194條第l款規定的票據詐騙罪采用了票據法中的票據概念,專指匯票、本票和支票。銀行結算業務申請書不屬票據,故本案不能構成票據詐騙罪。銀行結算業務申請書作為一種新型的結算憑證,屬于有價證券的范疇,具有為保證流通性而特有的無因性,票證權利的成立不以票證設立原因的成立和有根據為前提,持票人持有的票證只要要式具備。即可行使票證權利,付款人也不必過問持票人取得票證的原因。也就是說,對付款人來說,完全具備真實形式要件的票證即屬真實的有價證券。對銀行來說,蓋有與公司預留印章一致的、填寫完整的銀行結算業務申請書即為真實的金融憑證,不存在偽造、變造的問題.故本案也不能構成金融憑證詐騙罪。
本文認為,盜竊結算業務申請書并偷蓋印章的行為在本案中具有決定作用.而取現行為不過是其盜竊行為的必然繼續,是次行為而非主行為,故本案應認定構成盜竊罪。理由如下:(1)二人的行為是在同一個主觀故意的支配下實施的一系列連續行為,應予以整體評價。(2)從行為人盜竊結算申請書并偷蓋印章那一刻起,該公司帳戶上的款項在該公司發現并采取相關措施之前就處于一種準失控狀態。何時取現,取現多少完全取決于行為人的主觀意愿。(3)銀行付款的行為符合銀行規定和交易慣例,不存在過錯,銀行不是受騙者,不需要為該公司的損失承擔責任。(4)《刑法》第196條第3款規定,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構成盜竊罪。盜竊空白銀行結算業務申請書和盜竊信用卡一樣.本身不構成犯罪.但是盜竊后加蓋印章、書寫內容后使用屬于犯罪行為。盜竊申請書后加蓋印章、書寫內容的行為就如盜竊信用卡后試出密碼或者以其他方式獲得信用卡密碼的行為,二者的直接結果都是可以用于取現。盜竊銀行結算業務申請書并使用的行為應與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行為一樣,構成盜竊罪。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檢察院[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