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國家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發展靠教育,那么教育的發展又靠什么呢?這是教育決策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主管部門、教育理論研究者,乃至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且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辦學者角色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一命題曾經受到熱捧,也曾備受非議。記得筆者在做研究生時,也曾經對這一命題產生過質疑,固執地認為這是教育的痼疾,是“人治”的表現,邏輯上是錯誤的,認為一所好學校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設與完善,而不是校長。然而,長期的實踐、觀察與研究,自己的懷疑并沒有得到支持。筆者作為一個教育管理的研究者,教學一線的教師,對教育管理活動進行了長期的關注、觀察與反思,不斷與一些校長、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確實感覺到校長在一所學校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堅定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一判斷的合理性與正確性。首先,說到底,好的制度是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團隊制定的,先有人,后有制度,人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制度的優劣,“制度是人力所為,雖然絕非任意設計或隨意執行的產物”[1];其次,制度執行的效果同樣取決于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團隊。同一項制度,不同的人執行的效果千差萬別。
二、對實踐中成功辦學者的特征剖析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一命題強調了校長,特別是“好”校長在一所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強調了教育管理者,學校領導在教育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無庸置疑,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團隊,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決定一所學校辦學的成敗。因而,我們進一步要討論的問題是:“到底什么樣的校長是‘好’校長?”筆者認為,“教育家辦學”這一命題的提出與討論,就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與探索。
“教育家”是一個富有爭議的概念,我們先不去討論什么是教育家,先不去嚴格界定教育家的內涵與外延。我們不妨反向思維,先考察一下,實踐中一個成功辦學者的實際樣態。
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個教育管理的研究者,通過大量的訪談、長期的實地觀察等,發現一位成功的“好”校長往往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
關注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這是成長為一位好校長的前提,也是成長為一位教育管理者的基礎。筆者認識一位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由優秀的小學教師成長為一位有名的教育管理者,一位受人稱贊的教育局長,不管是充當校長的角色,還是教育行政領導的角色,他都有出色的表現。筆者與他進行長期的接觸,強烈感覺到他對教育的一腔熱情。他把整個身心都投注到教育事業中。他曾使一所學校成功,也曾使一個市的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整個市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退休后,他仍心系教育,時時刻刻關注著教育動態,關心著教育的發展與前途。正是對教育的熱愛,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促使他對教育事業孜孜以求。
2.對教育事業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個成功的教育舉辦者,除了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外,還要有對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千秋基業,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一個成功的教育舉辦者,一位校長,必須有一種教育興衰我亦有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個熱愛教育的人,一個獻身教育的人,也可能會像老黃牛一樣只埋頭苦干,遇到挫折,遇到問題,可能更多的是抱怨,是不知所措,是困惑,但不一定有主動改變教育問題與現狀的決心和氣魄,而一位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家,教育舉辦者則不同。筆者觀察到,成功的校長,往往具有改變教育現狀的決心、信心、勇氣和行動,他們往往既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動的巨人。
3.懂教育,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舉辦者,一位卓越的校長,要懂教育。筆者認為所謂懂教育,起碼包括四個方面的內涵:(1)要正確理解教育的本質;(2)懂得教育教學規律;(3)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4)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在這里,筆者要強調的是,所謂懂教育,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分為兩種情況:顯性與隱性。一種情況是,一些教育理論家,他們能夠把自己對教育的理解、所堅持的教育理念清晰、完整地闡述出來,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稱謂的“教育學者”或“教育理論家”,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及其教育理念更多的表現為顯性,但是這種美好的理念不一定能應用于教育實踐,與實踐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也不一定有機會應用于教育實踐,變成實踐的理論;另一種情況是,一些成功的教育舉辦者,或者說校長,則不一定能把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及其教育理念清晰、完整地用文字陳述出來,上升到理論高度,然而,他們卻可以把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及其教育理念有步驟、有層次、有成效地貫徹到實踐中去,成為鮮活的、實踐著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論。在訪談中,我們發現,一方面,許多成功的校長感覺很多教育理論比較空泛,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太遠,可操作性差,不能很好地應用于實踐;另一方面,他們又苦于很難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辦學思想挖掘出來,完整地陳述出來,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更有效地指導教育實踐。
4.懂教育管理,有管理能力
一個教育的舉辦者,必須懂得教育管理的規律,有教育管理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具備上面提到的三個條件或許可以成為一位教育理論家,但不一定能成為一位成功的教育舉辦者。一位成功的教育管理者,一位校長,不僅要有對教育的熱情,有獻身教育的精神,懂教育,還要懂管理,有管理能力。一位教育舉辦者關乎的不只是個體行為,更重要的是,他還是組織的領導者,是組織的掌舵人,他不是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辦學的,而是依靠群體的力量,通過教師、學生等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薩喬萬尼在其道德領導理論中提出了“領導者的領導者”的概念,對學校領導者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校長的第一要務并不是直接改進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表現,而是樹立目標、培育文化、發展具有共享價值觀的學習共同體,然后通過分布于組織中各個工作團隊的領導‘流’,來改進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表現。”[2]這一概念突破了傳統領導理論的窠臼。傳統的領導理論只強調個體在組織中的作用,而忽視其他成員的主動性,而“領導者的領導者”的管理理念,相信教師、學生及其他成員都關心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前途與命運,都會主動承擔責任,有推動學校和學生發展的強烈愿望,或者說都有主人翁精神,并以不同的方式為學校的發展行動著,而一位校長的任務就是把教師、學生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領導意識、領導能力煥發出來,凝聚起來,推動組織的發展。
三、教育家辦學的解讀
上面我們討論了成功的教育舉辦者——校長所具有的特征,下面我們再探討一下“教育家辦學”這一命題。
“教育家舉辦教育”這一思想有其發展的歷程。2006年,溫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2009年,《光明日報》《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文中進一步指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再次提出,要“倡導教育家辦學”,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從這一系列的教育方針政策中,我們清晰地察覺到,政策決策者逐漸認識到教育家、教育舉辦者與教育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且把教育家與教育舉辦者聯系在一起,提出“教育家辦學”的命題。那么,什么是教育家?溫總理指出:“我這里所說的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專業的專門家,但是他們第一熱愛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線,不是一時而是終身。”把溫總理對教育家的解讀與上面所剖析的成功教育舉辦者——校長作比照,我們發現這些校長都可以稱為“教育家”,他們熱愛教育,懂教育,長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線,除此之外,他們還懂教育管理,有管理能力。
筆者認為,溫總理對教育家舉辦教育,特別是對“教育家”的解讀,對于指導教育實踐,特別是教育管理改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脫去教育家神秘的外衣
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專業的專門家”,對于總理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某些專業的專門家不一定適合做教育的舉辦者,而一些成功的教育舉辦者,也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教育家或專門家。筆者認為,溫總理的這一精辟論述在于它脫去了“教育家”的神秘外衣,讓“教育家”從空中云霧里踏踏實實落到地上,走進了實踐中的教育,實踐中的教育管理。如果我們以溫總理提出的教育家的三個標準看,我們身邊會有許多這樣的“教育家”,盡管他們并沒有被大肆宣揚,被冠以“教育家”的稱號,但他們熱愛教育,獻身教育,他們懂教育,并始終站在教育第一線。
2.教育管理要去行政化
教育舉辦者是“教育家”,強調的是辦學者要懂教育,懂教育規律,懂教育管理的規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研究教育,關心教育的未來,關注學生的未來。然而,現在教育管理行政化現象嚴重,導致一些教育官員一心去研究政治,研究如何做官,如何升遷,而不忠誠于教育,不熱愛教育,更不用提懂教育和獻身教育了,他們往往把當教育官員作為進一步升遷的跳板。因此,教育管理去行政化,讓辦學者走出行政的魔圈,貫注于教育與學術的殿堂,教育才能真正循著教育的軌道發展。
3.教育管理去行政化
現在,教育官本位的現象嚴重,教育太依附于政治,而缺乏獨立性,這必然會遏制學術自由和民主精神。在教育界流傳這樣一句話:“課題跟著領導跑,專家跟著課題跑”,形象地折射出教育行政化與行政化所帶來的學術腐敗。鑒于這種現實,很多人只研究當官,不研究學問,不研究教育,更不研究教學和學生。而這些不良信息也無時無刻不侵蝕著當代學生的思想。
4.必須為教育家成長創造環境
我們談教育管理去行政化,包括揭去“教育家”的面紗,是為了能給教育家——懂教育,懂管理,獻身教育者——辦學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教育能夠按照自己應有的規律獨立自由發展,而不能成為政治或行政的附屬品。
總之,“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不僅強調了校長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而且關注到校長的素質對教育事業的影響。但是,對于一個“好校長”的內涵,這一命題并沒有給予明確的闡述,筆者認為“教育家辦學”,正是這一命題的發展,它回答了辦學主體——教育家的特征——熱愛教育,懂教育,站在教育第一線。不過,筆者認為,除了熱愛教育、懂教育、站在教育第一線,作為一個辦學者,一個管理者,還必須懂管理,有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青木昌彥.比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