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去美國芝加哥專程參加有關領導力授證課程的學習培訓,感悟很多,今后將陸續和讀者分享我本次學習的前沿知識和心得體驗。現在全球對管理人員潛在能力的定義中,發現學習敏捷力應該是評價潛在能力最關鍵的元素,所以我本次特地選擇了“核心干部培養授證”的課程,在學習培訓中,我們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管理人士就能直接感受到學習敏捷力的差異顯現和不同結果。
高學習敏捷力的價值所在
國際上研究發現,高學習敏捷力的人員有這幾方面的優勢傾向:
1 他們是縱橫同步的深度思考者,對于問題的檢視,一方面非常謹慎,另一方面又能從新的角度做連結。比如,我們在進行教材的演練時,有的小組從如何讓做完學習敏捷力問卷量表的人有所改變,提出不同角度的建議:有的小組則由如何進行反饋的角度提出程序上的步驟:但具備高學習敏捷力的人,會融會貫通所有小組的心得體會提出以下見解:如果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讓我們成為“被評鑒者的協作教練”,那么我們應該回到協作教練的三個基本價值上,即啟發被教練者的自覺;讓被教練者做出改變的承諾;讓被教練者自己找到改變的解決方案。那么,由幾組的分享中,第三組建議的教練反饋步驟最能達到以上三個價值,而且采取的是拉力Pull(由被教練者自身需求出發)的策略,并非其他小組的推力Push(是教練提供的建議,但不一定符合被教練者的需求或得到信服)的策略,因此效果會是最能夠預期的。
2 他們喜歡實驗,且能在變化的環境中周旋與處理不愉悅的感受。參加這樣課程的學員大致有三種目的和類型:第一種是公司內部新啟用的顧問,自己還在學習中;第二種是為公司工作職責上的精進需要:第三種就像筆者一樣,是希望增長專業領域見識與專業能力的自費者。無論如何都是身經百戰的專業人士。在一周的課程中,有多次因為選修主題不同,而需要每半天換一次教室。在轉換環境過程中,就可以觀察到學員對變數的適應性。你會發現有些學員會抱怨帶著大量教材搬遷的不方便性:有些學員不抱怨,但每次都換不同教室的相同位置:但也有人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可以體驗不同的教室環境,欣賞不同大師的風采,與不同的學員建立人際關系,甚至從不同的學習反饋中得到不同觀點的學習領悟。就是在換教室這件小事上,我們就可以觀察到不同學習敏捷力行為的差異,是不是很有趣?
3 他們會很快地通過團隊的建設或自己的努力,在第一時間達成結論和遞交成果。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一般會有很多通過團隊合作完成任務后,再經由小組討論與整合遞交成果。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有些小組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到發表時推三阻四沒有人愿意或能夠代表小組發表整合的結果:有些小組時間到了尚未得出結論,無從遞交成果;有些小組一開始就確立由誰負責發表,并同心協力完成遞交的成果:有些小組雖然一開始沒有推選代表,但有的成員自動地快速整合討論結果,完成高品質成果的遞交。我們在這些不同的行為展現中,很快就能判斷出自動發言者就是最能呈現出這種學習敏捷力優勢的學員了。
學習敏捷力的行為評價
美國全球第二大顧問咨詢公司Korn Ferry所屬公司Lominger通過研究,提出學習敏捷力可以分成四個面向、27種群組及81種行為,羅列如下供讀者參考:
心智敏捷力。具體分為:廣度掃描;復雜情勢;連結;批判式思考i快速轉換;探索本質;內在檢視;發現解決方案等8種群組。
人際敏捷力。具體分為:敏捷溝通;矛盾管理:冷靜轉換:助人成功;淺度接觸;胸襟開放;聰慧人際;個人學習;回應反饋;角色彈性;自我覺察等11種群組。
變化敏捷力。具體分為:實驗;創新管理;掌握及時;具愿景力等4種群組。
成果敏捷力。具體分為:啟發他人;驅動達成;驅動;展現等4種群組。
在辨識個人學習敏捷力過程中,可以通過23種不同驅動方式,做到反復確認這個人的學習敏捷力的優勢在哪里及可以提升之處,也可以由客戶的角度,檢視企業具備核心培養人才的學習敏捷力與經營策略的一致性,從而做出重要的調整與人才投資資源的重新分配。
學習敏捷力的提升之法
一個人的學習敏捷力需要多方面的經營提高,一般涵蓋如下方面:
向生活中學習。比如自助旅游是非常有用的方式,中國人有句諺語形容的很貼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在經驗中學習。要經常地自我檢視與尋求反饋,有目標地提升自己。比如說一個希望自己采取一條龍方式累積自己實務經驗的人,他可能就會在自己認定的專業領域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和資歷,如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里,由人力資源發展到事業伙伴,再進而到組織發展的戰略伙伴,從這些角色轉換中累積自己的實務經驗。
向朋友同事學習。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從不同的朋友或同事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學到一些我們由別處學不到的東西。筆者就曾經從兩位在某一公司同一領域工作超過10年以上的高管那里,看到思維定勢綁束后所付出慘痛代價的失敗教訓,從中學到保持思維鮮活的重要性。
自我學習。中國政府提倡的“與時俱進”,是許多人面對中國幾個大城市乃至整個中國360度大變化體會最深刻的,只有思維能跟上這波改變的人,這個時段才能看見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而這些不同,許多都是從能否自我學習與突破中來的。每周、每月、每季甚至每年檢視自己的成長與不足之處,不斷地學習新知與補強自己的不足,就能讓自己成為不被淘汰的一族。
課堂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其實是最快速的方法,不僅可以得到別人總結出的許多知識和方法,更從他人分享中找到實踐的動力。
向成功人士學習。這也是一種加速成長的方法。但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什么樣的情勢,什么樣的客觀條件,什么樣的人群,什么樣的準備與什么樣的愿景與戰略目標下所得到的成功7以及在這些過程中又經歷了哪些挑戰、問題與困難,而這些又是如何解決的,這些都弄清楚了,才是真正的學習,從而學到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