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潮中,泉州市體育課程改革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福建省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和《泉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方案》的總體部署,研制出體育學科課程改革實驗指導工作方案,通過幾年的實驗,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體現如下: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如果教師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課程改革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針對我市體育學科的具體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舉措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培養和引進并舉,重在培養,不斷提高專任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
一是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實施人才工程。二是專家引領,教、研、訓并舉,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按照“先培訓,后上崗;沒培訓,不上崗”原則,嚴把實驗師資培訓關,精心組織并扎實做好實驗師資的全員培訓工作。三是抓常規,提升體育教師業務素質。落實“教研有主題、研訓有特色、科研有實效、服務有個性”的工作要求。組織學科指導組成員研究方案,指導各縣市開展以校為單位的“開放日”、“開放周”等公開教學研討活動,定期、不定期到基地校參與研討,積極推進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充分利用基地校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研究,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通過校本教研活動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繼續組織開展課堂公開教學觀摩課和課改專題研討課,并結合課堂教學情況和研討課題做好主題發言。
(二)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師發展機制
教師只有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才能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感。我市把教師發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構建有利于教師發展的完整體系,以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不斷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一是通過教學技能比賽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本著“調研課堂、傾聽課堂、觀察課堂、分析課堂、對話課堂、改善課堂”的思路,將大部分時間投向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積極開展創名師工程,鼓勵骨干教師參加各項業務競賽,提升知名度和業務水平,成績突出。如福建省第一屆、第二屆教學現場評比中,我市獲獎人數和等次均列前茅。晉江市鳳竹小學黃謀榮老師的《當好東道主,辦好農運會——小學五年級野外定向耐力跑》,獲得福建省一等獎,并經福建省教育廳推薦,榮獲“第三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一等獎。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吳金專的《時速追擊》獲福建省新課程體育學科優秀課例評選活動榮獲一等獎,并被福建省普教室推薦參加全國首屆小學體育優秀課例評選,獲得二等獎;洪民族老師對參賽作品進行點評,獲得全國首屆新課程小學優秀課例評選(體育)課例點評獎。
二、健全教學管理機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育質量的提升,關鍵在課堂。我市通過健全教學管理機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是成立課改指導組,指導組在教研員的帶領下深入教學第一線,與一線教師交流、探討,切實發揮公開課的示范引領作用,提高常態課的教學質量。二是抓基地校,發揮基地校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三是通過體育專項督導評估檢查,運用體育課教學評估的手段,發揮評估的導向性、激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四是貫徹落實中考體育,學生家長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為學生積極鍛煉創造外部條件。
三、開發地方課程資源,構建學校體育特色文化
閩南文化作為世界教科文組織第一批選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博大的地方文化,它對傳承閩南文化,保護閩南文化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公益性、地方性的作用。我市中小學把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閩南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點,開設南少林武術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讓廣大師生進一步了解閩南文化,傳承閩南文化,發揚閩南文化。南少林武術發展到今天,由于傳授方式保守滯后,不能充分利用、挖掘南少林武術文化資源,久而久之會造成南少林武術文化逐漸失傳。南少林武術文化是我國優秀文化瑰寶,必須得到繼承和發展,如何讓兒童、青少年認識南少林文化,掌握南少林武術,探索南少林武術文化在學校傳承的方式與途徑,是有識之士的共同心愿。怎樣針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學練水平和需求,選編與開發南少林武術教學內容和課間武術操,怎樣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學生需求的南少林武術教學方法。因此南少林武術教學內容和課間武術操選擇與開發,南少林武術教學方法選擇和手段運用以及學生學習南少林武術的感觸都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通過“南少林武術進校園”地方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有效傳承地方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豐富教學內容以及課間活動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有效培養了體育教師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2007年1月12-14日成功承辦了全國“十五”教育科學規劃國家級課題“關于開發體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研究”中期研討會。鯉城區實驗小學展示的《“南拳”武術進校園校本課程開發》課題研究中期成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很好地宣傳了泉州的南少林武術文化,在成果展示會上給全國的體育教師們獻上了一份厚禮,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課題組成員撰寫的實驗報告《南拳:文化接力從課堂開始》作為優秀典型案例推薦至亞太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征集的“亞太地區體育與運動的創新實踐”項目。
在政策、資金的支撐下,我市涌現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逐漸形成學校的體育文化。我市有24所學校榮獲福建省首批中學體育特色學校,位居全省體育特色學校九地市之首。
今后,我市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積極下移教研重心,構建校本教研機制,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課改研討活動,穩步推進泉州體育課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