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年前,當我踏著上課鈴聲走進了初二(六)的教室時,寂靜的教室里頓時一片歡呼,“上體育課啦!”“老師,上什么?”有的同學站起來問。我擺了擺手,孩子們靜了下來,眼睛緊緊地盯著我。“由于操場濕滑,我們上內堂課,但是今天的課堂主題很特別,讓大家吐露心聲,說說我們的體育課。”看著同學們失望的表情,我接著說:“我們都喜歡體育課,新學期我們對體育課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與希望,在剛過去的一學年里我們有收獲也有失落,請同學們針對老師以往在課堂上表現的成功與不當之處提出好的建議,讓我們共勉,使體育課變得更充實、更有興趣。”我在黑板上寫了三個欄目:a.球類(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b.田徑(跑、跳、投的項目)c.健美操。我解釋說:“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選出最感興趣的項目,選擇項目的方法如下:因為我們器材有限,因此同學們只能從a、b、c三個欄目中選擇一至兩個欄目,再者我們的課時有限,所以要從所選欄目中選擇一至兩個項目。選定后,請同學們把建議和選擇結果寫在一張紙上交給老師。如果建議提得合理,老師會聽你們的話,盡量滿足你們的愿望。”同學們一片嘩然:“給老師提意見?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老師會聽我們的話?”
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有的在好奇地詢問,有的在靜靜地思考,有的在快速地填寫。15分鐘不到,同學們便完成了任務,54張紙整齊地擺放在我的面前。“謝謝同學們對老師的信任,我會盡力滿足你們的鍛煉興趣!”我的話語有些激動。接著是一片不絕于耳的掌聲。
掌聲的背后給我幾點啟示:
一是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學生喜歡體育,為什么不喜歡上體育課?是因為學生總是被我們牽著鼻子走,學生能感到快樂嗎?案例中,筆者為了學生能上好體育課,請每一位同學針對課堂情況提出建議,同學們積極響應。從同學們對問卷的回答中,筆者看到學生們都能認識到體育對身心成長的積極作用,都愿意參加體育活動,感到不滿足的是練習內容缺乏吸引力,希望老師要多安排同學們喜歡的體育項目……
二是教師要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案例中,筆者對學生問卷答案作了統計。同學們最感興趣的練習內容是:男生最喜歡籃球(27名男生中有25名同學都選擇了籃球,占男生總人數的92.6%);女生最喜歡羽毛球(27名女生中有24名同學都選擇了羽毛球,占女生總人數的88.9%),僅一人喜歡田徑,不到2%,沒有同學選擇健美操項目。根據問卷結果再反思我們的體育教學:田徑是主要內容,籃球作為補充,羽毛球項目為空白,二者的反差競有這么大!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能夠快樂起來嗎?我把問卷的情況反映給校領導,校領導非常重視,當即決定購買足夠數量的籃球和羽毛球及球拍。新體育器械到位了,同學們感興趣的項目開展起來了。同學們都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真聽話!”我心里美滋滋的,因為學生也是很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