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區實驗小學是一所有著優秀體育教育傳統的百年老校。走進新課程,作為省課改實驗基地校,我校將“以人為本,健康第一”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以理念為先導,催生教學行為的轉變,以校本為依托,營造人文、健康、和諧的校園風貌。學校基于體育課程改革而生發的兩項課題研究取得豐厚的教育科研成果,獲全國一、二等獎。尤為突出的是,學校開發的南拳校本課程成為輻射全市的優秀課改成果,學校陽光伙伴體育競賽不僅在全國奪冠,而且正逐漸成為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南拳和陽光伙伴有效推進了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體藝2+1”項目的落實,成為學生人人掌握的兩項運動健身技能。十年磨一劍。鯉城實小十年的體育課改經驗,是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合壁,是繼承與創新的相濡以沫。
一、把握課改理念。以優秀體育教育傳統為內核,構建“快樂體育”
我校一直把體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配備強干的體育師資。目前,學校體育教師8人,平均年齡34歲,其中小學高級教師6人,本科以上6人。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更是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組織體育教師參與研修活動,切實解決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焦點問題。
隨著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快樂體育”模式一時間受到體育教師們的青睞。然而,在摒棄傳統體育課沉悶乏味之后,一些問題也凸現出來,我們及時進行診斷分析,經過案例研究和參與式研修活動的開展,老師們逐漸意識到“快樂體育”只是一種思想,而不是一種教學方法。“快樂體育”的本意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克服困難和戰勝自我獲得的成功體驗的快樂。這種成功包括體質的增強、運動成績的提高、人格的完善,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體育課程改革只是改掉舊課程中的不合理的部分,而傳統體育課程中合理的部分,我們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基于此,體育教師們重新審視新課程,探索并構建了以快樂體育為宗旨,以優秀體育教育傳統(身體練習)為內核的新體育課堂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構建,催生了積極活潑,扎實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景觀。幾年來,體育老師在省、市、區各級體育優質課評比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
二、開發南拳校本課程。傳民族文化,習健身技能
體育課程改革倡導“以人為本,健康第一”,這一課程理念的落實不僅僅是體育教師的事情,有待于學校真正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納入學校規劃和課程管理,從而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充分的保證。我校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并付諸實際行動。
南拳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正是學校“人文-健康”教育哲學思想的一縷曙光,植根傳統體育文化開發體育課程資源,使學校形成了一種健康和諧、令人振奮的校園風貌。
南拳課程分為三個水平并編印了相應的教材:水平一“三戰八法”操,水平二“二十拳”和“對打”,水平三“童子棍”和“棍對打”。每學年安排30課時的南拳教學時間,每天上午各15分鐘全校師生一起演練“三戰八法”課間操,每天下午放學后25分鐘為師生健身式體育運動時間,將南拳作為鍛煉的主要內容。
從此,老師們身先士卒、颯爽英姿,成了陽光體育運動積極倡導者、實踐者t學生穩健、活潑、虎虎生威,“天天練南拳,強健中國人”
成了校園最強音。在家里,南拳成了家長和孩子勞逸結合、調劑身心的一劑良藥,時尚、有效的健身方式,南拳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為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校本課程應該是植根于本土,體現在校園的文化,這樣才會有著生命力。而不僅僅是一個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或者是一個運動項目的拓展)。南拳在鯉城實驗小學之所以讓人感動,因為它已經融入了學校的血脈……體現了學校決策者的文化內涵與歷史的責任感。”
南拳課程,不僅摸索出植根本土開發校本課程的模式以及武術課程評價模式,而且攻克了學生不愛鍛煉的全國課改難題。南拳校本課程的開發作為傳統文化的新型傳承模式不僅得到國際南少林五祖拳協會的推崇和重視,也為亞太體育運動創新填補了空白。案例《南拳:文化傳承從課堂開始》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印的文獻《亞洲體育運動與創新》和國際南少林學術文獻《泉州南少林文存》。2007年8月,在全國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展示大會上我校在領隊會上介紹了課程開發經驗,學生代表演練了自編南拳操,贏得了教育部、團中央、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頒發的優秀組織獎。2010年5月,南拳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榮獲福建省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同年7月,榮獲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三、開展陽光伙伴體育競賽。培植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
2006年,一項體育運動風靡全國的小學校,逐級選拔的競賽和教育頻道對競賽的現場直播使這一競賽更為人們所關注,這就是二十八人二十九腳的集體體育競賽項目——陽光伙伴。2007年,我校陽光伙伴代表隊經市賽、省賽、國家賽力克群雄,終于奪得了全國總冠軍。全國總冠軍的獲得,使我校師生歡欣鼓舞。我校并沒有讓這塊沉甸甸的獎牌成為學校體育巔峰的曇花一現,而是捕捉這一機遇,使之成為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資源。
2007年起,我校將陽光伙伴納入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和“體藝2+1”項目,從一年級四人五腳起,逐漸提高技術難度,將它納入期末體育考查,并作為校運會傳統體育競賽項目。學生在陽光伙伴這一體育運動項目中學會了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學會堅韌不拔,努力拼搏,既強身健體,又鍛煉了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老師也在組織訓練和競賽中積累了豐富的訓練經驗。
四、探索體育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體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促進課程目標實現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它集中體現了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影響、決定著課程改革發展的方向。課程評價如何科學合理的評價學生的體育課成績,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體育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有效手段,是擺在我們每一個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2008年起,我校以南拳學習評價研究為切入點,重點研究南拳課堂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內容和方法,為體育課程評價提供借鑒。
南拳校本課程小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包括: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體能評價項目包括:體前屈、肺活量、50米跑、“橋”、立定跳遠。學生南拳知識評定內容主要包括:南少林武術的歷史知識、基本步法和基本手型知識等,通過提問、談話、問卷等方式評價;技能包括三戰八法、二十拳、棍術的動作要領的掌握、對打應變、動作的組合創編等,評價內容分固定動作技能展示、對抗賽和自選項目等。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采用等級制,在充分考慮到學生態度和行為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重點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進步情況進行綜合考評。
我們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個人的南拳學習檔案,通過教育科學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南拳學習評價主要以自評、互評和測試三種形式為主,體能、知識與技能采用測試的方法評定,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以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師評的方式評定。
五、對體育課程改革存在問題的思考
十年課改,我們從課堂教學改革開始,到開發校本課程、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在體育課程改革這塊田地上辛勤耕耘,矢志不渝。學校取得了豐碩的課改成果,但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仍亟待我們解決。
1.對體育教師的培訓應更具體,改革就是革故鼎新,因此,體育教師應具備一雙慧眼,能分辨傳統體育教學的優劣,并在創新上不盲從,這就必須對體育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在具體的教學中詮釋理念,使課改理念真正成為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
2.體育評價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是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無疑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對于要承擔多個教學班的體育老師來說是個繁重的負擔,同時,多元評價主體的實行也造成了重復評價。因此,如何設計出適應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仍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難點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