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育實踐課是體育教學中重要的必修課程。多年來,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對體育實踐課的改革進行了廣泛研究和深入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抓綱務本”思想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只關心如何把課上好,教師的教研活動一般也只停留在研究教師如何教,很少研究學生如何學。對體育實踐課學法及其指導的研究不夠深入、不夠系統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實踐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這一背景下,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課如何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改善原有教學模式、更重視對體育實踐課學習方法及其指導的研究,已成為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以及體育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實現通過學校體育實踐課教學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體育實踐能力、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也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1996-2006年全文數據庫中檢索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理論、方法及前沿水平,為本研究做指導思想、理論與方法上的準備。
2.問卷調查法
針對安徽工業大學實踐課的學法及其指導在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分為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向2007級學生發放問卷125份,向學生的實踐課教師發放問卷20份,以此調查體育實踐課教師在2007級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3.訪談法
調查部分專家教授及實踐課學生,了解國內外有關體育實踐課教學最新成果,尋求體院實踐課教學與世界領先國家在此方面的差距,并針對普通高校在現有的師資條件下如何提高體育實踐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迅速掌握實踐課各項技能進行訪談。然后通過分析綜合及概括抽象的方法得出結論。
二、結果與分析
1.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的內涵及特點
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主要是指體育實踐課教師在實踐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體育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到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及實際應用中去,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自評、自練和自用的能力。通俗地講,體育學法指導即在體育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或者說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信息進行的一種反饋控制。
同時,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學習方法的形成是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漸進過程。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基礎性、差異性、持久性和探索性等。所謂基礎性是指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最強調基礎,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知識,技能、能力及思想和品質,為學生在身心等方面的發展奠定基礎,所謂差異性是指人的先天稟賦是有一定差異的,其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年齡、性別等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性,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和諧的發展,其持久性是指學生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積累、逐步形成的,所以在進行學法指導時要有長遠目光,要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而探索性主要是指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對各種質疑問難,勇于認識新事物,提出新問題,推陳出新,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對實踐課學法指導的認識現狀

從圖1中可以看出,50.0%的教師對實踐課學法指導不太了解,僅有5%的教師非常了解。而29.1%和61.7%的學生認為比較了解和一般了解。教師和學生對實踐課學法指導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偏差,原因可能是,實踐課學法指導提出的時間較短,教師還沒有接觸到足夠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對學法指導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正如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法指導是轉變教學觀念的突破口。因此,教師的再學習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以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完成由“經驗型”教師向“學習型”教師的轉變。
3.獲得學法指導的途徑
3.1獲取有關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資料的數量

如圖2所示,60.0%的教師認為平時獲取有關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的資料比較少,僅有5.0%的教師認為非常多,說明目前體育學習方法研究及指導現狀研究的有關資料和研究成果比較欠缺。這與我國普通高校教師對體育學習方法的研究及其指導現狀是一致的,即目前關于體育學習方法的研究成果少而不系統。這是教師研究時間投入相對較少的結果,也是制約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瓶頸之一。
3.2獲得學法指導的途徑


由表1可知,在獲得學法指導的途徑中80.0%的教師認為自己摸索探討的比較多,55.0%的認為體育教師的傳授比較多,45.0%的認為因特網上搜索的非常多,這說明大部分老師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獲得學法指導,而對此進行的深入研究形成理論較少。而55.0%教師認為同事間的交流一般,這說明教師間的交流溝通不多,不利于教學中學法指導的多樣化發展。40.0%的教師認為在圖書館查閱報刊資料獲得的途徑比較少,也說明了我國目前關于體育學習方法的研究成果少而不系統。
與此同時,在獲得學法指導的途徑中,35.8%的學生認為通過圖書館查閱報刊資料獲取的比較多,74.2%和51.6%的學生認為比較多或非常多的通過因特網上搜索和自己摸索探討。說明學生利用圖書館特別是利用網絡自學的能力進一步加強。但是,同學間學習交流的不多,對教師傳授獲得途徑的認同率不高也反映出加強在課堂上進行學法指導的必要性。
4.實踐課教學中教師運用學法指導的現狀
雖然學法指導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課堂教學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面對面學法指導的主要途徑。課堂內的學法指導主要是指導學生會學、快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同時,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動作的根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采取因人而異的輔助手段和正、誤對比,逐步糾錯的步驟,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評價動作,在加深對動作理解、領會動作要領、明確動作關鍵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
由表2可知,受調查的教師中,65.0%的認為在教學中對學生如何學習進行指導的次數和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的時間比較多,55.0%的老師認為傳授技術動作的時間比較多,60.0%認為傳授理論知識的時間一般。而學生對此問題的看法相對分散化,其中,43.3%認為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習進行指導的次數比較多,遠低于教師認為的情況,說明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更加認真、切實地對待學法的指導。同時,80.0%的教師認為進行課外練習指導的次數比較少,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已經比較重視學生如何學習及對動作技能和教學能力的培養,但對學生課外如何練習的指導較少,需進一步加強。
5.學法指導應用的效果、影響因素及提高途徑
5.1教師在實踐課教學中運用學法指導的效果

由圖3可知,60.0%教師認為教師在實踐課教學中運用學法指導的效果一般,25.0%的認為比較好,與之對應的學生分別是42.5%和40.0%。教師和學生認識的差異可能在于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比學生對自身的要求高。同時也說明教師在實踐課教學中運用學法指導的效果的提升還有很大的空間。
在實踐課教學中,應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統一。在授課形式上,強調以教師精講、引導、指導下的學生自學自練為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教材特點一般采取集體與個人相結合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觀察力、思維力、注意力的同時,激發了他們主動積極學習的興趣,形成自覺、自評、自練的能力;在學習方法上,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科學性和實效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同時不斷研究學生的學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獨立思考的精神,變封閉型課堂為開放型課堂,加強實踐環節,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將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計劃、方法、步驟、措施落實到每次課中,努力提高實踐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5.2影響教師有效的進行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的各種因素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影響教師有效的進行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因素中,教師觀點相對集中,認為教師正確理解學法指導的內涵對于有效的進行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比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各占50.0%,可見正確理解學法指導的內涵是實施學法指導的前提。雖然學生的看法相對較分散,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已經意識到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正確理解學法指導的內涵,學生自覺貫徹老師指導、課后學生自覺練習及鞏固技術動作是教師有效的進行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的關鍵。
影響教師有效地進行體育實踐課學法指導因素是多方面的,進行學法指導是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的過程,彼此聯系。教師在進行學法指導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與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離開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教學。在教學中只有教學生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啟發學生主動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才能“探知識本源,求知識歸宿”。
5.3提高實踐課學習效果的途徑
從表4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認為提高我院體育教育學生實踐課學習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師理論知識儲備和端正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其次,提高教師正確示范的能力以及加強對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理解和對新技術動作、理論知識的再學習能力,再次,學生要端正學習的態度和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學習,加強對正確示范的能力的培養以及對新技術動作的自學、自練能力的培養。
這說明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學生實踐課學習效果,首先,應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師的素質。其次,針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使每個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和鍛煉方法,激勵學生趨向教學目標的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和鍛煉習慣,使不同層次、不同資質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再次,創造積極向上教學和學習環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實踐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教師必須注意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習過程的指點,對學習規律的揭示,對學習能力的培養,以達到教與學的完善統一,使學生學會學習,受益終身。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普通高校的實踐課教師和學生已經意識到在實踐課教學中運用實踐課學法指導以及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實踐課學法作用的重要性,但對實踐課學法指導內涵的了解不太深入。
(2)目前有關體育實踐課學法及其指導的有效資料及研究成果較少,教師主要依靠自己摸索探討獲得,教師間的交流、專題的研究較少。學生主要靠因特網上搜索獲得,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面對面學法指導這一有效途徑需要進一步發揮。
(3)教師對學生課外練習的指導較少,影響實踐課學法指導的應用效果。實踐課學法指導的應用效果受教師和學生等方面的影響,提高實踐課學法應用的效果,需要兩者共同配合。
2.建議
(1)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對體育實踐課學法及其指導的研究,真正理解學法及其指導的內涵,有目的地、有效地、系統地運用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實踐課學法。
(2)加強課堂中對學生學法指導,寓學法指導于體育教學之中。以學生為主體,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不同的學法指導,轉化滲透,以合理的教學結構、科學的課堂設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予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材施教,利用啟發教學,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法指導的效果。
(3)加強教師間關于學法指導經驗體會交流,通過組織專門的研討會或者設立有關課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并逐步形成完善的研究成果。這樣既豐富了學法指導的理論資源,又使學法指導的獲得途徑更加多樣化。
(4)加強對學生課外練習時的學法指導。體育實踐課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之中,課外的練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應該通過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性格、能力,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加強課外練習指導,使學生自覺地通過練習更好的理解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術,使學生的實踐課學習真正達到學會、學悅、學以致用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劉長興.等,淺談學法指導[J].教育理論研究,2003(8):15~16,
[2]張啟明.體育教學中學法指導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4):41~43.
[3]趙晉忠.高校體育教師對體育學習方法研究及指導現狀的調查與評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9(5):480~483.
[4]王曉紅.等.對高校體育學法指導的探討[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1):73~74.
[5]余 明.體育學習方法指導淺探[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80~81.
[6]任林昆.淺析學法指導[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1(2):97-99.
[7]丁維俊.論學法指導的意義及其實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68~72.
[8]蔣興建.體育教學中學法指導和優化體育課研究[J].體育師友,2004(5):1;3~14.
[9]鐘振新.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法指導[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