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內側撥球動作是足球教學中最基礎的球性練習之一,也是完成足球運動中傳、接、運等各種動作的基礎。但是低段學生其本身腿部力量不足、身體平衡能力相對薄弱,在練習中踝關節沒有繃緊腳尖下垂、觸球的部位不正確、控球能力和感覺較差,產生球不能在兩腳之間連續地直線運動而到處“亂跑”等現象。針對這些特點,我從器材選用、方法設計、場地安排三方面人手來解決問題。
一、教學器材的選用
在教學器材的選用上,我選擇了直徑約15cm的小皮球(無氣)代替足球作為練習器材。因為小球相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在站立時兩腳開立較為自然、舒服,易于進行“動作”,同時也能讓小球有足夠的滾動距離。利用小球學習就類似“微型”足球一樣,可以增大腳內側撥球時的觸球面,降低了腳內側觸球的部位,幫助其克服踝關節沒有繃緊、腳尖下垂的難點。無氣的小球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腳內側觸(夾)球和控球的感覺,解決球到處“亂跑”的現象。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教學方法上設計了多個遞進的并具有針對性的顯性游戲形式來展開教學。目的在于通過嘗試用腳的不同部位走、用腳內側夾球原地跳、腳內側夾球拋球給同伴、“跟蹤”撥球等游戲內容讓學生體會并正確掌握夾球的感覺和腳內側觸球的部位,知道腳內側觸球的部位、方向、力量以及身體重心變換是能連貫、直線撥球的關鍵,使學生在嘗試、思考、比試和體會的游戲中,學會用腳內側撥球的技術動作。
三、教學場地的安排
在教學場地的設計上,大小兩個同心圓是用不同顏色50cm長的線段連接而成,這樣的設計既精簡了教師抽象的講解,又可以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評價和判斷自己在撥球過程中是否使球在兩腳之間直線上滾動,這不僅提高了練習密度,同時能較高地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也為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做好鋪墊。
這樣的教學方式和策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推進,既優化了有限的教學時間,達成了最高的教學效益,又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滿足和愉悅,同時解決了雙腳腳內側撥球隱性的技術難點。
<img src="https://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tyjx/tyjx201009/tyjx20100928-1-l.jpg?auth_key=1734950142-93582882-0-5a7bc2d74320fb3d52bdf1f985c92ff7"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